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建立

1月26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症行为表征与种系传递》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与神经所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构建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的转基因猴模型及对MECP2转基因猴进行分子遗传学与行为学分析,发现MECP2转基因猴表现出类人类自闭症的刻板行为与社交障碍等行为。此研究首次建立了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类多发于青少年的发育性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多会表现出社交障碍、重复性刻板动作和焦虑抑郁等行为及情绪的异常,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发现自闭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于自闭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自闭症动物模型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医学与......阅读全文

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建立

   1月26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症行为表征与种系传递》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与神经所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构建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的

转基因猕猴与部分自闭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异常相似

  4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征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MECP2 duplication causes aberrant GABA pathways, circuits and behaviors

转基因猴或为攻克人类疾病新希望

狨猴是灵长类动物中最适合使用基因编辑手段的实验对象。   Anthony Chan花费了两年时间,首次利用人类基因,通过基因突变方法培育出了5只猴子用于研究亨廷顿氏病。但是根据2008年的报告,其中3只猴子表现出了严重亨廷顿氏病症状,发病速度比预想要快得多,不得不在出生不到一个月时就被终结生命

科学家在自闭症猴模型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3月7日,暨南大学教授李晓江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清团队合作在自闭症猴模型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研究发现,CHD8(chromodomain helicase DNA binding protein 8)基因突变导致食蟹猴胚胎期胶质细胞异常增多而导致大头畸形。相关研究发表

日本研究人员培育出转基因“绿光猴”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培育出一种接受紫外线照射时身体会发出绿光的长尾猕猴,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猴子的转基因研究来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新方法。  日本共同社25日报道说,由于猴子比老鼠更接近人类,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和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的研究小组一直在进行长尾猕猴的转基因研究。研究人员将能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

上海生科院实现转基因食蟹猴加速传代

  9月15日,Cell Research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平台的研究论文:Generation of macaques with sperm derived from juvenile monkey testicular xenografts。该研

科学家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和筹划中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攻关,在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6月13日,相关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研究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和筹划中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攻关,在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Cell子刊:仇子龙研究员发表自闭症研究综述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仇子龙研究员题为“Deciphering MECP2-associated disorders: disrupted circuits and the h

美国诞生首例转基因猴-基因来自6个不同胚胎

(图片来源: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月5日报道,美国近日诞生了首例转基因猴,它们的基因来自六个不同的胚胎。   到目前为止,啮齿类动物都是培育转基因动物的首选,因为用灵长类进行试验太过复杂。但是美国俄勒冈州科学家的实验出现突破,创造出转基因猴子。科学家们将来自六个

我国科学家建立世界首例Tau转基因猴模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520.shtm

Nature聚焦中国:CRISPR带来的机遇

  非人类灵长动物在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上与人类非常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开发治疗策略的重要模型。许多候选药物在进入临床之前都需要经过灵长动物(特别是猴子)测试,但灵长动物研究在西方世界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逐步成为了非人类灵长动物研究的首选国家。本期Nature杂志通过编辑社论和新

破解生命科学难题-我国科学家这些原始创新获赞

   男子饮食导致的肥胖会遗传使下一代肥胖?能否找到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使更多病人受益?自闭症患者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在哪里……一些国际科学界的生命科学难题,经我国科学家努力,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突破,获得国内外同行“点赞”。  科技部近日发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生命科学占了6个。它们分别是:揭

基因编辑CRISPR找到自闭症猕猴模型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且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自闭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针对自闭症的新药研发和高度模拟人类自闭症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成为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瓶颈。  DOI: 10.1038/s41586-019-1278-0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3月16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5项科学进展入选,分别是: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植物雌雄配子体识别的分子机制、精子tsRNAs可作为记忆载体介导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

2016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日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组织18个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审核并评选出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示意图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繁衍生息,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独脚金内酯作为新型植物激素,

华人女院士发表表观遗传学重要成果

  MECP2的突变会引起神经发育性疾病Rett综合征(RTT)。RTT是一种常发生在女童身上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于严重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会出现类似自闭症的行为、丧失运动控制能力、呼吸不规律以及骨骼问题。  RTT中的错义突变MECP2R306C可以阻止MeCP2与NCoR/HDAC3复合物互作。

Nature:从五年规划看中国的热点研究(生物类)

  本月16号,中国政府批准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科技创新被列为优先事项。中国还打算到2020年将研究经费支出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上一个五年规划研究经费支出比值不到2.2%。减少能源消耗和开发低碳能源在新五年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除此之外,未来五年将决定中国科研发展方向的其他一些热点课题

环境因素诱导的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儿童表现社会交流缺陷、刻板重复行为和狭隘的兴趣等行为学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1%的儿童表现为自闭症,但仅少部分具有明确的遗传学病因。哪些环境因素导致和如何导致自闭症是自闭症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孕妇怀孕期间服用抗癫痫药如丙戊酸(VPA)等会增加儿童罹患认知障碍和

克隆猴“归队”野生猴群活力充沛

新华社上海6月22日电(记者王琳琳)记者22日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悉,去年冬天诞生的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已于近期离开育婴箱,正式“归队”同龄野生猴群。目前,姐妹俩健康状况良好,行为举止与野生猴并无二致,活力充沛。 据饲养员介绍,在野生猴群饲养笼,克隆猴姐妹俩的活动空间

国内外实验动物模型概览

  生命是“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生长和衰败的力量”,这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过动物、植物的研究对生命的哲学概括。动物也成为古代先哲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主要对象之一,盖伦(Galen,公元130—200)开创了动物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他将来源于动物的知识推广到对人体的认识

中国学者Cell-stem-cell基因编辑突破性成果

  继近日中国的科学家们采用CRISPR/Cas9方法成功构建出第一批携带定向突变的基因工程猴之后,来自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2月13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通过一种叫做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

广州动物试验室猴爸猴妈携子越狱

    核心提示:生活在实验室里的动物们,也向往自由。广州某动物试验室一公一母两猴子“夫妇”背着它们的小宝宝趁工作人员离开的当口准备一家三口逃出实验室,结果被工作人员发现阻止。   猴子8000~13000元一只、普通猪400元一只、老鼠20~250元一只,特殊老鼠身价更高达50到200美元一只…

自闭症:叶酸过量?

叶酸(folic acid)也叫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几十年来,孕妇和准备受孕的妇女都被建议提前服用叶酸,以降低新生儿的某些出生缺陷风险,尤其是在某种程度预防婴儿的大脑和脊柱等重大出生缺陷。JAMA:产前补充叶酸与自闭症风险降低有关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3 Feb 1

美国猴痘确诊超过4600例,政府发放猴痘疫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当地27日下午,全美猴痘累计感染病例超过4600例,成为全球感染病例最多的国家。据美联社报道,美国联邦政府因猴痘疫苗分发效率低下受到越来越多批评,外界担忧疫苗铺开效率慢或导致美国错过遏制猴痘疫情的关键时期。

克隆猴“破石而出”-为中国脑科学研究助攻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诞生,10天后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北京时间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布该成果。  克隆猴的诞生突破了3大难题:熟练去

昆明动物所等发现人类大脑进化幼态持续现象的分子机制

  幼态持续(neoteny)是人类进化中发生的独特现象。与我们的近亲非人灵长类相比,人类的发育速度变慢,发育过程延缓。人类的幼态持续在进化上的重要性在于为大脑发育和神经网络的可塑性提供了更长的时间窗口,是人类智力形成的关键因素。然而,人们对人类幼态持续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

人类大脑进化幼态持续现象的分子机制

  幼态持续(neoteny)是人类进化中发生的独特现象。与我们的近亲非人灵长类相比,人类的发育速度变慢,发育过程延缓。人类的幼态持续在进化上的重要性在于为大脑发育和神经网络的可塑性提供了更长的时间窗口,是人类智力形成的关键因素。然而,人们对人类幼态持续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

狒狒是猴不是猿

  在动物世界里,猿猴格外引人注目,可能是它们跟人类相似之处太多了吧。猿猴的种类有很多,其中狒狒算是脾气最暴躁的一类了,你看它们的样子,都像随时要发起攻击似的。  狒狒属于灵长目中的猴科、狒狒属,也就是说狒狒也是一种猴。人们常常将猿和猴混在一起说,但二者并非一科,猿和猴最大的区别在于,猿没有尾巴,猴

我国克隆猴“家庭”将迎来第三名成员

  还记得前段时间刷屏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吗?近日,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介绍,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体细胞成功创建克隆猴中中、华华之后,他们的“家庭”也将迎来第三个成员——梦梦。 他们将在研究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等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