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利用光谱吸收特性一探究竟 与以往的气象卫星不同,碳卫星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通过碳卫星对二氧化碳光谱吸收线的精细测量,就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卢乃锰说。 反演验证系统是获取卫星数据后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分布状况的关键环节,也是卢乃锰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技术关键。通俗来讲,太阳的光谱是确定的,如果已知二氧化碳浓度等大气状况,根据模型,计算出卫星应该观测到的光谱,是正演;而根据卫星获取的数据,由模型反算出二氧化碳浓度,......阅读全文

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

高光谱观测卫星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在轨情况良好

2023年4月4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举行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经过在轨测试交付用户投入业务应用。   AHSI是2021年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主载荷之一,可实现2.5到10纳米光谱分辨率、30米空间分辨率、60公里幅宽,能够同时获取地物从0

监测全球碳排放-中国碳卫星:“我在太空挺好的”

   在距离地面700公里外的预定轨道上,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每1.5小时都会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传输信号。“它在太空挺好的。”6日,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观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

分析近红外光谱仪中近红外光谱原理

  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是依靠近红外光谱原理来进来一系列的测量,而近红外光谱又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

分析近红外光谱仪中近红外光谱原理

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是依靠近红外光谱原理来进来一系列的测量,而近红外光谱又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

碳卫星是怎样“炼”成的

  碳卫星很小,但它却是我国迄今为止观测模式最复杂的民用卫星,它通过多种观测模式的组合,让碳排放无处遁形。  碳卫星工程总体副总指挥龚建村表示,要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就要依靠碳卫星的主载荷——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别小看这个二氧化碳探测仪,它可是监测碳排放的主力,采用大面积衍射光

近红外光谱仪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 ASTM 定义的近红外光谱区的波长范围为 780~2526nm (12820~3959cm1),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

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近日,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这颗碳卫星由中国自主研制,于2016年1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7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碳碳键碳氢键在红外光谱中图中有谱线吗

C-C键一般较弱,不拿它来作为分析的对象。只有像芳香性的芳环的C-C键才会有用。饱和C-H键一般在2900-2800的位置出峰;不饱和C-H一般为3000-3100出峰,还是比较特征的。

近红外光谱仪

NIR-900近红外光谱仪的详细资料: 商品名称: NIR-900近红外光谱仪商品描述 扩展属性 商品描述:仪器简介NIR-900近红外光谱仪是最新引进的美国CONTROL DEVELOPMENT公司的新产品,它采用制冷型高性能铟镓砷阵列探测器,高性能光纤附件,在几秒内就可得到全波段光谱,是在线检测

世界首颗实施综合观测全谱段高光谱卫星成功发射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高分五号卫星是高分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助力建设美丽中

中科院两颗高光谱微纳卫星成功获取在轨遥感数据

  12月22日3时22分,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两颗宽幅高光谱微纳卫星(SPARK01、SPARK02)搭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火箭发射升空。  卫星入轨后,在微纳卫星飞控人员的密切监视和紧凑高效地飞行控制下,SPARK双星第1轨自主顺利展开太阳帆板

我国首颗“碳卫星”载荷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为有效掌握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设置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简称“碳卫星”)。目前我国首颗“碳卫星”载荷研制已进入冲刺阶段,卫星将于明年出厂后择机发射。  “碳卫星”以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研制并发射以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

我国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

12月9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该星是高分专项天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分专项高光谱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自给率。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发射现场(庄嘉靖/摄)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运行于高度705公里的太

近红外光纤光谱仪用于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分析

   近红外光纤光谱仪是一种微型即插即用式光谱仪,用于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分析,比如可调激光器的波长特性、湿度分析、普通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等。   近红外光纤光谱仪分析技术的优势   样品无须预处理可直接测量:近红外光纤光谱仪测量方式有透射、反射和漫反射多种形式,适合测量液体、固体和浆状等形式的样品,因此

定制近红外光谱仪

定制近红外光谱仪NIRQuest是一种牢固耐用的光谱仪,用于近红外光测量和以下应用:水份检测和化学分析,以及高分辨率激光和光纤表征。 产品详情                                模块化 — 覆盖900-2500nm的范围,连接光源、光纤、比色皿和其它配件快速 —每秒钟可以

近红外光谱仪简介

简介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 90 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技术之一。随着 NIR 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和发展,已逐渐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和官方的认可。 1978年美国和加大就采用近红外法作为分析小麦蛋白质的标准方法, 1998 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制订了近红外光谱测定多元醇(聚亚

近红外光谱仪概述

 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近红外区域是人们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但由于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近

近红外光谱仪原理

分析原理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 ASTM 定义的近红外光谱区的波长范围为 780~2526nm (12820~3959cm1),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

近红外光谱的反射技术

近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发生共振现象,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近红外光的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该频率的光就不会被吸收。因此,选用连续改变频率的近红外光照射某样品时,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试样后的近红外光线在某些波长范围内减弱,而且另外一些波长范

近红外光谱的化学特征

近红外光谱化学表征  1 分子振动模式  亚甲基的六种振动模式  为了计算多原子分子多种可能的振动模式,有必要引入自由度的概念来确定分子系统的振动模式数量。定义空间中的一个点需要三个自由度,n 个点则需要 3n 个自由度,其中确定整个分子的平面运动和旋转运动分别需要 3 个自由度,这样描述分子内部的

近红外光谱仪简介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 90 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技术之一。随着 NIR 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和发展,已逐渐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和官方的认可。 1978年美国和加大就采用近红外法作为分析小麦蛋白质的标准方法, 1998 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制订了近红外光谱测定多元醇(聚亚安酯原材料)

近红外光谱的医学应用

  红外光 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NIRS)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MIR)之间的电磁辐射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780-2526nm的区域,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个非可见光区。近红外光谱区与有机分子中

近红外光谱测定固体样品

近红外光谱测定固体样品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通用型的技术,适用于各种化学和物理参数的测定的。该技术在各个行业被广泛使用,一些典型的应用如:聚合物:聚乙烯(PE)的密度;熔融指数;固有黏度化工:多元醇的羟基值石油化工:汽油的研究法的辛烷值(RON);柴油的十六烷值油和润滑油:总酸值(TAN)制药:冻干产品的

如何选择近红外光谱波段

你说的应该是波长选择吧.新型的近红外仪一般都有相应的波长选择软件.但好象不是特别受欢迎.本人知道的波长选择法有,相关分析法(光谱与浓度做相关分析,选择相关系数相对大的波长区域),MOVING WINDOWS PLS法(假设一个波长窗口,将这个窗口移动与整个波长区域,建立校正模型并用于预测浓度,计算预

中国碳卫星观测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监测,从而实证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  在中欧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

我国碳卫星首次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监测,从而实证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 在中欧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中

近红外光谱仪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注意事项

 近红外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术本身的成套性,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各项性能长期稳定的近红外光谱仪,是保证数据具有良好再现性的基本要求;  (2)功能齐全的化学计量学软件,是建立模型和分析的必要工具;  (3)准确并适用范围足够宽的模型。  这三个条件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用户真正

具有强可见近红外吸收和高光热转换的超碳纳米点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曲松楠研究员课题组首次研制出在可见-近红外区具有强吸收和高光热转换效率的超碳纳米点,该工作突破了碳基纳米材料在可见到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低的限制,并实现近红外区高达53%的光热转换效率,为该类材料国际上报道的最高值,在开发基于碳纳米点的光热治疗试剂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成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