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肠癌的检查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清铁)、大便常规+便潜血等化验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有无缺铁性贫血、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进行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检测,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在大肠癌患者中,CEA水平高并不表示均存在远处转移;有少数转移瘤患者,CEA并不增高。 2.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将纤维结肠镜伸入到结肠起始部位回盲部,检查结肠和直肠肠腔,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活检和治疗。结肠镜检查比钡剂灌肠X射线更准确,尤其对结肠小息肉,通过结肠镜摘除并行病理学确诊。良**肉摘除可预防其转变为结直肠癌,癌**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3.***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阅读全文

郑人高义,树木树人——活跃的“80后”郑树教授近年活动小传

  郑树教授简介:  郑树,肿瘤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华医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大肠癌外科医生协会副主席等职。2005年入选美国外科学

粪便检验及进展浅谈(二)

第二节  大便隐血实验的进展隐血实验是指检查胃肠道隐性出血的一类实验方法。对胃癌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持续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其早期出现的唯一特征,且大便隐血检查属无创检查,试验方便、费用低廉,适合进行长期观察,因而大便隐血试验则目前仍旧是早期发现的较好试验。传统的隐血实验是利用血

粪便检验及进展

  粪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经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残渣与消化系统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脱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虫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粪检验可以获得被检者消化系统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广泛的信息,具体来说,进行粪检验,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胆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症和出血等

粪便检验及进展

粪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经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残渣与消化系统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脱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虫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粪检验可以获得被检者消化系统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广泛的信息,具体来说,进行粪检验,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胆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症和出血等情况;二可以筛

大肠癌悄然跃居深圳新发癌症第二位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4年度深圳肿瘤登记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大肠癌)已经悄然跃居深圳每年新发癌症的第二位,去年新发病总人数达到1823例,且在男性和女性的癌症排位中均靠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顾问医生、港大临床助理教授司徒伟基表示,从大肠息肉发展到大肠癌往往需要7—10年,大肠癌比大部

专家称"坏基因"决定患癌几率 食品防癌只是神话

  “虽然酗酒,猛吃红烧肉、腌肉,甚至患有糖尿病,会增加患大肠癌的几率,但这种几率并不高,只增加1.1%左右,而如果你有不良的遗传因素,那你患癌的风险将增高2~3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坏胚”,就别再充“好人”了!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专家张苏展教授告诉我们的真相——在抵挡

“大肠癌”有哪些征兆,又该如何预防?

  【Technews科技新报】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最后的部分,大肠依序包括盲肠、升结肠(右边)、横结肠、降结肠(左边)、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食物中大部分的营养素是在小肠吸收,约 90% 的水分也是小肠吸收,剩下的残渣、水分与电解质才进入大肠。“升结肠”负责继续吸收水分及电解质,剩下的残渣在“横结肠

精准医疗之大肠癌血液检测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胃癌的全球第四大最致命的癌症,每年夺走近70万人的生命。大肠癌是一种现代疾病:在发达国家具有最高的发病率。但随着全球变得更为富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向西方饮食和生活方式,大肠癌的发病率还有可能增加。筛查结肠癌已成为世界上许多

粪便检测早期诊断胃肠道肿瘤应用与研究

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均为高发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粪便检查是临床检验的有效手段和普查最常用的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无创、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的特点。但目前受制于手工操作的原因,不仅仅体检中心很少开展,民营医院、基层医院开展的较少,

基因检测让肠癌提早5年现形

  我们一直说,包括癌症在内的所有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但问题是,癌症的恐怖在于你很难早知道,很难早治疗,往往是,等发现了,就已是中晚期了。但近日,科技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强大力量——在浙江诺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西湖对弈·癌症早期筛查与防治跨界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的癌症治疗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用一组

科学家发现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复发因具核梭杆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房静远教授科研团队,通过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及不复发的患者黏膜组织DNA的测序分析,发现在肿瘤复发患者中肠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a nucleatum)含量明显升高,并明确了该菌诱导癌细

Cell:科学家发现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复发因具核梭杆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房静远教授科研团队,通过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及不复发的患者黏膜组织DNA的测序分析,发现在肿瘤复发患者中肠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a nucleatum)含量明显升高,并明确了该菌诱导癌细胞

中外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在东亚人群中展开大规模的遗传研究鉴别出了与大肠癌风险相关的6个新基因位点。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18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人科学家郑苇(Wei Zheng)教授,其现任范德堡大学Ingra

大肠癌复发竟是具核梭杆菌惹的祸仁济医院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房静远教授科研团队,通过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及不复发的患者黏膜组织DNA的测序分析,发现在肿瘤复发患者中肠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a nucleatum)含量明显升高,并明确了该菌诱导癌细胞

南方医科大学PLos解析癌症miRNA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叫做MicroRNA-31(miR-31)的小miRNA分子表达增高通过抑制它的靶基因SATB2调控了大肠癌的进程。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2013年12月30日的《PLoS One》杂志上。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的丁彦青(Yan-Qing

Cell发现大肠癌的新靶点

  来自St. Jude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叫做AIM2的免疫系统蛋白在决定大肠癌的侵袭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发现AIM2缺失可导致肠细胞失控性增殖。令人惊讶地是,他们还发现AIM2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群,似乎促进了预防大肠癌的“好”细菌增殖。由St. Jude儿童医院免疫学部Thirumala

片仔癀抗大肠癌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围绕“片仔癀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做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日前笔者从相关人员处获悉,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片仔癀抑制大肠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途径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多条大肠癌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等多方面共同起效的

中山大学、范德堡大学Nature子刊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癌症中心、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三个与大肠癌相关的新遗传“热点”。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2月23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杂志上,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肠癌生物学的新认识,有可能指出了该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人科学家郑苇(We

上海交大Sci Rep解析抑癌miRNA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大肠癌中miR-198通过靶向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 transferase 8,FUT8)抑制了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房静远(Jing-Yuan F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   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大肠杆菌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大肠癌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吃完夜宵就睡觉、久坐不运动等都会导致大肠癌。大肠癌早期易于治疗,但是患病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病症发展到后期,数据显示,患者的存活率很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大肠癌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吃完夜宵就睡觉、久坐不运动等都会导致大肠癌。大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   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早期发现和早

二甲双胍可降低男性糖尿病患者大肠癌风险?

  根据日前发表于《肿瘤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与男性糖尿病患者大肠癌风险降低有关。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选择,可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可通过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和肠葡萄糖吸收以及刺激外周葡萄糖摄取来改善血糖控制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一些体

研究发现一滴血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新技术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明一种只要一滴血就能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新技术,准确率超过80%,这为早期大肠癌的防治带来希望。日科研人员发明大肠癌早期诊断新技术日本《读卖新闻》网站报道说,迄今大肠癌诊断中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初期大肠癌患者中检测感知度较低,无法在癌症早期阶段准确诊断。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副教

科技进步能够延缓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据调查,美国境内每年都有140000人被确诊患有大肠癌。作为影响大肠组织的癌症类型,大肠癌是美国境内男性致死率第二高,女性致死率第三高的癌症类型。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数据,平均每天都有50000人因为患大肠癌而死亡。  年龄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许多被确诊患有大肠癌的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

Oncogene:大肠癌的新型治疗靶点——CD58

  大肠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胃肠道癌症,近些年来,大肠癌的死亡率在中国位于癌症致死率的第三位,而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肿瘤起始细胞不仅仅存在于大脑,乳腺,前列腺及胰腺等实体瘤中,这些细胞也存在于大肠癌中。实体瘤中的细胞有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其中,肿瘤起始细胞是一小群具有

川大黄灿华教授权威期刊解析癌症与miRNA

  近日来自四川大学、美国北达科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miR-224及miR-221过客链(passenger strand)水平降低,通过上调MBD2,抑制Maspin,促进了小鼠体内的大肠癌生长和转移。相关论文发表在在国际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IF 1

同济大学Nature子刊解析癌症与miRNA

  近日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第六人民医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大肠癌进程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miR-17-5p及其分子机制,相关论文 “Elevated oncofoetal miR-17-5p expression regulates colorectal cancer p

癌症筛查与发病率/死亡率到底有多大关系?

  今年年初,BMJ上的报告表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癌症筛查可以挽救生命,同时呼吁未来的研究应评估癌症筛查对总体死亡率的影响,而不是单独针对特定疾病死亡率的影响。4月28日,《新英格兰杂志》上的文章讲述了筛查对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作者认为关于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下降,筛查并不能解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