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芃原:微流控技术有望十年内得到普遍应用

【导语】微全分析系统自90年代提出以来,目前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凭借其高通量、低消耗的技术优势,将为生物医药、新药合成筛选、临床诊断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打开一扇通往美好明天的大门。在第六届微全分析学术会议期间,分析测试百科网记者有幸采访到复旦大学的杨芃原教授,作为国家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以及此次大会的承办人,杨教授将从他的视角为我们介绍国际和我国微全分析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复旦大学化学系 杨芃原教授 微全分析系统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MEMS技术的兴起 杨教授首先指出,90年代初期兴起的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是微全分析系统领域发展的第一大里程碑,MEMS融合了微电子与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包含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及信号处理、控制电路等,利用三维加工技术制造微米或纳......阅读全文

杨芃原:微流控技术有望十年内得到普遍应用

  我国在微全分析领域的发展状况   我国近年来在微全分析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发表的文章数量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样的学术成绩在我国其它研究领域是非常罕见的。但同时杨教授也指出,虽然我国在中上等水平的文章中已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但还是缺乏一些顶尖级的研究成果,如在《Nature》

杨芃原:Exploration-of-human-chromosomes-by-biomass-spectrometry

复旦大学化学系 杨芃原教授   2014年4月26日,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盛大开幕。来自复旦大学的杨芃原教授带来了题为《Exploration of human chromosomes by biomass spectrometry based

贺福初:追忆杨芃原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化学系前系主任杨芃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晚去世 享年72岁  距公元2021年5月31日已过去2日。  我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但两日里思绪混乱如麻,无法下笔。方得以稍解悲恸,衔哀致诚,写下这篇文字,悼念我的好战友——杨芃原教授。  犹记得初识芃原,

周振:深切缅怀导师杨芃原教授

  杨芃原教授,一生奉献给质谱学和人类蛋白质组学。他是中国一代质谱技术的开拓者,充分理解质谱仪器的核心原理和应用原理,全面掌握光、机、电、软件、控制、真空、化学、生物应用综合技术。  他一个人能从无到有,搞出一台完整的质谱仪器,长年呼吁高端科学仪器的国家战略地位,在厦门大学与复旦大学带出了一批批质谱

追悼会悼词:杨芃原同志生平

 各位同志,各位亲友: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中国共产党党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原主任、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医学系统生物学系原主任杨芃原同志。杨芃原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晚10:40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3岁。杨芃原同志,1949年6月出生于

复旦杨芃原教授主持“973”项目获得立项

    近日,973计划综合交叉领域“微流控学与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得立项。 本项目由我校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教授任首席科学家。             微流控技术和相关理论研究是国际科技前沿研究的重要亮点。微流控将流体和相关的物理变化、化学反应、分子活性演绎等宏观行为,缩小到在微米以及

杨芃原承担串联质谱项目通过验收

  12月10-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以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对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承担的科学仪器专项项目“高灵敏度杂化型线形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仪”(项目批准号:20627003)进行了结题验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教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该项目针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生物

深切悼念-各界人士送别杨芃原教授

中国共产党党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原主任、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芃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22时40分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3岁。6月4日下午,杨芃原同志追思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下午2点,告别仪式会场挽联高悬,气氛庄严肃穆,大家怀着极其沉痛的

学生潘秀文:忆恩师杨芃原教授

   2021年5月31日的晚,敬爱的杨老师因胃癌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知道消息的时候是6月1日,不能接受也充满了各种遗憾和难过。   回忆起第一次见杨老师   是在2009年的国庆,我从新疆第一次飞到上海参加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推荐免试的面试环节。在那之前,我第一在网上搜索杨老师,得知他是副院

钛MEMS技术在药物输送和微流控领域的应用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年来,受益于MEMS技术,传感器和执行器小型化的同时,性能、功能和灵敏度也得到增强;加上低成本、个性化医疗应用潜力,MEMS器件在医疗和生物领域的应用快速增长。不过,由于硅等主要微机械材料固有的脆性特性,使得传统MEMS器件在临床医学中的实用性受到限制,因为它们会带来安全

微流控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又称其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术。其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在生物、化学、

微流控

微流控是指在微尺度上精确控制和操纵流体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微流控技术开始出现,最初被称为"微型全分析系统"( miniaturized totalanalysis systems, mTAS),或者"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on a chip, LOC),在经历了兴起与冷落的不同时期

微流控

微流控是一门涉及化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微流控技术在生物检测、化学分析和乳液合成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微流控器件的设计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对多个物理过程的理解,包括流体在特定通道内的流场分布、不混溶两相流体的流动的控制、溶质在微流控通道内的输运和扩散、以及流体在电场、光场或

哀悼!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与世长辞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化学系前系主任杨芃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晚去世,享年73岁。  杨芃原,1949年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后到美国获麻省州立大学(Amherst)博士,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Bloomington)博士后和

微流控解析

目录微流控发展历史 Tip    微流控特征:在微米级尺度构造出容纳流体的通道、反应室和其它功能部件,操控微米体积的流体在微小空间中的运动过程,从而构建完整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微流控芯片的优势及应用场景1. 技术优势2. 应用场景微流控技术介绍1.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2. 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3. 微流

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是利用MEMS技术将一个大型实验室系统缩微在一个玻璃或塑料基板上,从而复制复杂的生物学和化学反应全过程,快速自动地完成实验。  微流控芯片有着强大的集成性,可以同时大量平行处理样品,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试剂消耗量低、环境污染小等特

微流控漫谈系列之图解液滴微流控技术

图解液滴微流控技术微液滴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速度快、通量高、大小均匀、体系封闭、内部稳定等特性,在药物控释、病毒检测、颗粒材料合成、催化剂等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为微液滴生成中实现尺寸规格、结构形貌和功能特性等的可控设计和精确操控提供了全新平台。本文还是采用以图片展示为主,结合相关

免疫微流,控?还是不控?

给这个卡盒来个特写。我觉得外观上还有比较大提升空间。听学术经理讲,他们的成本跟层析几乎持平,或者说略高一些。那似乎还能玩一玩。但是自驱式的微流控,它到底有没有意义?以下纯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对,看看就好。含光微纳,展会上看见他们好多次,孜孜不倦地推进中国的微流控事业。我从他们官网上截了免疫微流控的演示

微流控的优点

(一)集成小型化与自动化微流控技术能够把样本检测的多个步骤集中在一张小小的芯片上,通过流道的尺寸和曲度、微阀门、腔体设计的搭配组合来集成这些操作步骤,最终使整个检测集成小型化和自动化。(二)高通量由于微流控可以设计成为多流道,通过微流道网络可以同时将待检测样本分流到多个反应单位,同时反应单元之间相互

微流控芯片原理

  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 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  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微流控芯片系统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被公认是21世纪最重要的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在与国际学术界几乎同期起步,缺少可借鉴先进技术和商业支撑的情况下,我所在微流控芯片细胞学研究、芯片检测仪和试剂盒研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以细胞生物学研究、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为代表的生物医学领域。目前已构建了一系列具

微流控芯片原理

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 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  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液滴微流控

加拿大液滴微流控和芯片实验室研究会主席,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机械与机电工程系教授Carolyn Ren博士,将在会议上发表关于一种高通量筛选分析使能技术——液滴微流控的主题演讲。她将描述几个运用纳升尺寸液滴进行高通量筛选的应用案例。Ren博士的实验室评估了气-液

微流控芯片优势

  1)高分析效率:在PCR检验领域,相比传统的PCR检验,现有的微流控芯片能够将诊断检测过程缩短至最低 10-15 分钟;  2)高精确度:硅制的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比之前公认的最精密的芯片粒子分离技术的分离孔径要小50倍,意味着检测精度也将提高50倍;  3)集成化:采用微加工机技术,将所需

浅析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是一种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微芯片上,且可以多次使用的装置。微流控芯片常以硅、玻璃、石英、热塑性塑料为材料。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念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又称其为芯片实验室或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

微流控的优点

  1.集成小型化与自动化  微流控技术能够把样本检测的多个步骤集中在一张小小的芯片上,通过流道的尺寸和曲度、微阀门、腔体设计的搭配组合来集成这些操作步骤,最终使整个检测集成小型化和自动化。  2.高通量  由于微流控可以设计成为多流道,通过微流道网络可以同时将待检测样本分流到多个反应单位,同时反应

微流控技术类型

目前,通过工程、物理、化学、生物、纳米技术的交叉应用,微流控技术已从单通道器件迅速发展到目前的多路复用、自动化和高通量的复杂分析系统。早期的微流控产品多数结构较为简单,依靠毛细作用或离心力,或者直接利用体积较大的气泵实现液体的驱动;目前的微流控芯片集成了更多主动器件,如微泵、微阀、微喷头,进行液体的

什么是微流控

  微流控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微小流体的平台,因此,微流控本身需要结合其它应用才能凸显其价值。在这个尺度下,流体往往具有不同于宏观尺度的流体特性,如层流;其次,利用微流控能够非常容易的产生和控制微液滴;最后,细胞,大分子(蛋白、核酸等)这些生命基本体在这个尺寸下更容易控制。因此,微流控是研究细胞特别是单

微流控的不足

(一)核心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一个成熟的微流控产品,往往需要配套使用的试剂,核心的微流控芯片,芯片驱动平台,光电检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的软件系统等等组件。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链而言,一个复杂的产品的不同组件是由不同公司大规模的生产,然后有某个掌握一个或者几个核心技术的公司组装而成。这里最典型

纸基微流控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化学教授兼Henry集团领导人Charles Henry博士,将在会议上阐述用于人类临床试验和环境诊断的纸基微流控芯片的近期发展。纸基微流控器件的优势包括潜在的易用性、低成本和易处置性。“从普通沃特曼滤纸到复印纸,我们已经测试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