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辅助检查

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 1、中心细胞性淋巴瘤 瘤细胞呈结节状浸润,主要在真皮深层偶或向皮下组织扩展,沿血管、附属器周围或近神经小分支处呈团块状浸润,大或中等大,较正常胞核不规则且有裂沟,染色质细致,核仁不明显;胞浆常少而呈极弱嗜碱性。瘤细胞对ANAE、ACP和POX均呈阴性反应;对L26、B1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此外,也见一些活化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网状细胞。 2、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淋巴瘤、 瘤细胞在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内弥漫性浸润。中心母细胞性瘤细胞大或中等大,具有泡状核和1个或多个明显核仁。核仁常附着于卵圆形胞核短轴的核膜上,胞浆呈嗜碱性,大多对MGP染色呈阳性反应,免疫标记示B细胞性,具有免疫球蛋白的F(ab)2片段和C3受体,除上述瘤细胞占大多数外,另见中心细胞性瘤细胞,其形态与CC中所见相同。此外,尚见一些活化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网状细胞。 3、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 中心母......阅读全文

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辅助检查

  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  1、中心细胞性淋巴瘤  瘤细胞呈结节状浸润,主要在真皮深层偶或向皮下组织扩展,沿血管、附属器周围或近神经小分支处呈团块状浸润,大或中等大,较正常胞核不规则且有裂沟,染色质细致,核仁不明显;胞浆常少而呈极弱嗜碱性。瘤细胞对ANAE、ACP和POX均呈阴性

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1、皮肤T细胞淋巴瘤  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特别是因活检挤压或固定不佳,其胞核常收缩变形,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难分,但后者对ACP或ANAE呈灶性阳性反应,对L26和B1呈阴性反应。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多为B细胞性,与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常难于区分,结合临床可以鉴别。

关于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简介

  据美国NCI统计,在1175例NHL中FCCL有392例,占34%,较多见。我国上海市淋巴瘤协作组报道1771例NHL(1972~198年)中有115例,只占6.5%,较为少见,可能与漏诊有关。FCCL最常发生于淋巴结,也可发生于结外,如脾脏、胃肠道、骨髓、扁桃体和皮肤等。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

关于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介绍

  FCCL的大细胞性虽属中等恶性,一般为低度恶性。小裂细胞性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70%。混合细胞性和大细胞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45%。中心细胞性淋巴瘤(centrocytic lymphoma) 7例中,除1例失去随访外,5例存活12~30个月,1例在诊断后14个月死亡。  中心母细胞性淋

关于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1.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淋巴瘤(centroblastic-centrocytic lymphoma)同CC。  2.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centroblastic lymphoma)  (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虽可以为B细胞性,但绝大多数瘤细胞对Ki-1呈阳性反应。  (2)免疫母细胞性淋

简述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1、中心细胞性淋巴瘤(centrocyticlymphoma)  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所见7例,占同期皮肤NHL的3.1%。男6例,女1例,起病中位年龄为50.5岁,短期由(3~5个月)突然成批发生单个或多个一致性皮肤结节,呈半球形或卵圆形,大多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有些有少量鳞屑,呈淡红、暗红、紫

关于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介绍

  据美国NCI统计,在1175例NHL中FCCL有392例,占34%,较多见。我国上海市淋巴瘤协作组报道1771例NHL(1972~1981)中有115例,只占6.5%,较为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稍多见。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centroblastic lymphoma)又称具有大无裂核滤泡中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的相关介绍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primary cutaneous follicle centre lymphoma, PCFCT),肿瘤起源于生发中心成熟B细胞,好发于中老年,男女比为115 ∶1。临床表现为躯干上部(尤其头部和胸背部)皮肤孤立性或局限性斑块、结节或肿瘤。肿瘤由中等至大CC和数量不

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78 岁,右侧耳前皮疹 1 年。患者 1 年 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耳前出现皮疹,初为红色丘疹,约 黄豆大小,逐渐扩大、融合成斑块,伴轻度瘙痒。患 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皮肤科情 况:右侧耳前可见3 cm × 4 cm 大小红色斑块,边界 较清,表面光滑,无鳞屑、糜烂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检查

  最重要的检查为CD30染色,CD30为见于某些被激活的T和B细胞标志物,亦可标志Hodgkin病的Reed-Sternberg细胞,单克隆抗体ki-1和BerHz用于鉴定CD30阳性,如果存在大量CD30阳性或多于75%的间变T细胞为CD30阳性则可考虑为CD30+皮肤淋巴瘤,原发性皮肤T细胞C

继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

  1.多数病人因为没有肝部的明显症状,往往都是在发现了其它部位的肿瘤后进行常规腹部检查时发现肝脏的转移病灶的。或者是肝外的恶性肿瘤已经做了手术切除,病人在门诊每隔几个月的定期复查中发现肝脏转移。检查手段主要是腹部的彩超、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尤其是后两种检查可以直接发现肝部的肿块,并明确转移瘤的个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发生于MF,淋巴瘤样丘疹病,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迅速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身体代谢循环变慢,血气凝滞,身体产生大量的酸性垃圾。这时一些内源性疾病就会出现,大量酸性垃圾在淋巴组织细胞系统里堆积,这时组织细胞就会癌变。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常见症状

  1.非MF-CD30阴性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negative cutaneous large T-cell lymphoma) 呈单发性或泛发性斑块,结节或肿瘤,无斑片期可与MF区别,预后差,5年存活率为15%,有些以往称为demblee MF的病例可归类于本组肿瘤,皮肤外受累可在皮肤受累之前或

关于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简介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包括非MF-CD30阴性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非MF-CD30阴性皮肤多形性小或中等细胞淋巴瘤。为低度恶性淋巴瘤。

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生理

  以往认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大都为继发于结内或结外其它器官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迅速累及其它器官,预后不佳。近年来发现免疫细胞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均可原发于皮肤。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和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较少累及其它器官,比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和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好。皮肤B细胞淋巴瘤

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生理

  以往认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大都为继发于结内或结外其它器官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迅速累及其它器官,预后不佳。近年来发现免疫细胞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均可原发于皮肤。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和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较少累及其它器官,比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和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好。皮肤B细胞淋巴瘤

皮肤触痛的辅助检查

  1、周围神经疼痛  (1)头面部神经疼痛:副鼻窦平片、脑CT或MRI、腰穿检查。  (2)脊神经疼痛:脊椎平片、脊椎CT或MRI、腰穿检查、脊髓造影、肌电图检查等。  2、中枢性疼痛  一般选用脑CT或MRI、脑电图等检查。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并发症

  1、胃肠道 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出血等。  2、肝胆 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  3、骨骼 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  4、皮肤 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

关于继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介绍

  1.多数病人因为没有肝部的明显症状,往往都是在发现了其它部位的肿瘤后进行常规腹部检查时发现肝脏的转移病灶的。或者是肝外的恶性肿瘤已经做了手术切除,病人在门诊每隔几个月的定期复查中发现肝脏转移。检查手段主要是腹部的彩超、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尤其是后两种检查可以直接发现肝部的肿块,并明确转移瘤的个

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生理

  症状体征  好发于躯干,特别是背部,也可见于四肢。皮损为单发之结节或大片斑块。表面光滑发亮,呈乳头状,极少鳞屑或破溃,周围绕以较小的丘疹。轻度浸润或红斑,部分浸润性斑块可达15cm以上,呈浸润、肥厚性斑片,此时可有破溃,自觉疼痛。  病理生理  以往认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大都为继发于结内或结外其它

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生理

  症状体征  好发于躯干,特别是背部,也可见于四肢。皮损为单发之结节或大片斑块。表面光滑发亮,呈乳头状,极少鳞屑或破溃,周围绕以较小的丘疹。轻度浸润或红斑,部分浸润性斑块可达15cm以上,呈浸润、肥厚性斑片,此时可有破溃,自觉疼痛。  病理生理  以往认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大都为继发于结内或结外其它

简述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1.非MF-CD30阴性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negative cutaneous large T-cell lymphoma)呈单发性或泛发性斑块结节或肿瘤,无斑片期可与MF区别,预后差,5年存活率为15%。皮肤外受累可在皮肤受累之前或与皮肤受累几乎同时发生。  2.非MF-CD30阴性皮肤多形

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描述

  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系皮肤淋巴瘤中以B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一类独特的淋巴瘤,可以原发于皮肤。  以往认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大都为继发于结内或结外其它器官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迅速累及其它器官,预后不佳。近年来发现免疫细胞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均可原发于皮肤。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和滤泡

原发性与继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的鉴别及治疗2

根据临床表现和皮肤活检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B.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C. 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D. 非皮肤边缘区淋巴瘤继发皮肤受累E. B和D 答案揭晓正确答案:E皮肤活检病理学报告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患者否认任何可触及的肿块、盗汗、发热或体重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病因及并发症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发生于MF,淋巴瘤样丘疹病,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迅速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身体代谢循环变慢,血气凝滞,身体产生大量的酸性垃圾。这时一些内源性疾病就会出现,大量酸性垃圾在淋巴组织细胞系统里堆积,这时组织细胞就

妊娠合并淋巴瘤的辅助检查

  1.病理检查 ML的诊断必须取活检,经病理检查确定其组织学性质及类型,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取表浅淋巴结活检,要选择肿大,而且有丰满、质韧等ML特点的淋巴结,最好完整切除,以便观察到淋巴结结构,除非不得已,才做部分淋巴结切除活检;  (2)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的部位的淋巴结活检,如滑车上淋

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辅助检查

  血沉快,蛋白电泳显示白蛋白低而球蛋白高,血清铜增高,血尿酸增高。另外X线拍片、CT扫描、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等都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淋巴结活检是最常采用的方法。

CD30阳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检查

  组织病理:呈致密非亲表皮性真皮浸润,非典型细胞核大,有1到数个明显的核仁,胞浆丰富。此种恶性细胞可进一步分为间变性,多形性和免疫母细胞性,但此种区别可能困难,在治疗和预后上价值亦未定。  一、血象:  早期一般无特别,贫血见于晚期或合并溶血性贫血者,白细胞除骨髓受累之外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

关于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检查介绍

  皮肤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结节样或弥漫性浸润真皮和浅表皮下脂肪组织,肿瘤组织由层状非典型的CD30+大细胞组成。多数病例由大间变细胞(大的、不规则形核、核仁明显、胞质丰富;R-S细胞特征的巨细胞)组成,但是大的多形性细胞或免疫母细胞也可见到。

皮肤纤毛囊肿的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呈单叶或多叶性。常见特点为囊腔内出现乳头状突起。囊肿衬以单层立方到柱状纤毛上皮,有些部位衬以假复层上皮。可见灶状鳞状化生。囊肿周围无皮肤附件、腺性结构或肌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