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在珠三角地区部署环境科学机构

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挂牌 以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为依托单位的中国科学院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简称“中心”)近日在穗挂牌。 据介绍,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满足这一地区强烈的环境科学与技术需求,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了该中心。参与该中心建设的共建单位包括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监测中心站;合作单位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生态与土壤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 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在仪式上指出,中国科学院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的建立是中科院党组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科学与技术需求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诸如灰霾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也显得较为突出。他希望该中心瞄准国家科技目标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保护作出......阅读全文

环保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确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 〔2012〕 147 号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

关注“土十条”:2018首届全国土壤大会7月召开

国家发布“土十条”,土壤安全再引关注。“中国土壤环境促进平台”开会,决定2018首届全国土壤大会将于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网消息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首届全国土壤大会暨中国土壤环境促进平台启动大会上获悉,由甘肃临泽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土壤环境促进平台”在此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土十条》正式出台

  国发〔2016〕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

中科院欲斥5亿建世界最大雾霾实验室 占地50亩

  中科院欲斥5亿建世界最大雾霾实验室 占地50亩        随着不断侵袭而来的灰霾,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也在不断努力寻找研究的方法、方式。“应加快建设大型大气环境模拟舱,为我国大气环境研究和灰霾治理提供

VOC问题不解决珠三角空气难明显改善

周三起雷雨大风及时赶至,才将污染物暂时赶跑  本周初段,广东连日高温炎热,看来晴朗的好天气,空气质量却悄然变差。监测显示,珠三角中东部连续3天出现臭氧超标,部分站点达中度污染,主要分布在广州、东莞等地,广州更有过半站点超标。直到周三起雷雨大风及时赶至,才将污染物暂时赶跑。  臭氧超标

中科院权威专家答疑:霾从哪来?今后如何治?

  中国科学院1日发布关于灰霾追因与控制等专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分析这些典型区域霾形成的原因,为控制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霾究竟从哪来?为何“久治不愈”?今后应如何治理?记者采访中科院权威专家,对此作出解答。  霾从哪来?燃煤等污染扩散上空

中科院权威专家答疑:霾从哪来?今后如何治?

  中国科学院1日发布关于灰霾追因与控制等专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分析这些典型区域霾形成的原因,为控制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霾究竟从哪来?为何“久治不愈”?今后应如何治理?记者采访中科院权威专家,对此作出解答。  霾从哪来?燃煤等污染扩散上空

郝吉明院士:中国要制定氮氧化物控制策略

2005年,《自然》杂志公布卫星遥感测得数据,称中国北京及东北部是世界上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欧洲航天局(ESA)据此发布新闻《龙的呼吸》,根据中国上空对流层二氧化氮的增加,揭露经济增长对中国空气质量的冲击。 “氮氧化物已成为空气质量管理的又一新挑战。但是,中国在氮氧化物控制方面起步还

吴兑:灰霾笼罩中国东部 恢复蓝天至少需二三十年

  近百年来,全球经历了一次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重大变化,灰霾现象就是其中之一。11月22日,在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科普系列讲坛活动“小谷围科学讲坛 ”上,来自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吴兑先生做了有关灰霾主题的演讲,为听众揭开个中奥秘。以下为其

治霾应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控制污染源保护公众健康

  主持人:华 凌(本报记者)   嘉 宾:赵英民(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   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马库斯·安曼(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空气污染与温室气体项目主任)   艾伦·劳埃德(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主席、原美国加州环保局局长)   王金南(环境保护部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被达标率"高 展开治理是难题

  据北京市环保局今天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今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累计达29天,占100%。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除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喜人”外,全国其他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同样不错。据环境保护部网站今天实时公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

污染物来源解析模式标准不统一 必须追本溯源

  去年10月,一则“炒菜也能导致雾霾”的新闻引发争议。有人吐槽,难道以后炒菜也要分单双号不成?   吐槽虽有些许调侃,但却揭示出一种状态,在深受雾霾之苦的当下,人们急于想知道,雾霾的污染来源究竟是什么?   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也已经认识到,必须追本溯

环境保护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11月23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兼副司长尤艳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环境保护规划财务工作的有关情况,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关注的问题。  49名厅级干部在“绿盾20

中科院释疑:大气质量总体向好为什么感觉不到

  今天(3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召开大气灰霾研究通报会,介绍了其在大气灰霾追因溯源、监测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二次颗粒物是PM2.5最大来源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贺泓研究员介绍,污染排放是灰霾形成的内因。PM2.5来源包括直接排放和二次生成。PM2.5的二次生成是指排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环境保护部2018年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月27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三人共同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  刘友

大气污染遇到新问题 多领域专家会诊公共环境困局

  雾霾是近年突然暴发的吗?现有的科学研究能否破解雾霾成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在治理雾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室内PM2.5升高,二手烟到底是不是最大元凶?随着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我国在科学应对上如何超前布局?……1月14日,科技日报社主办专家座谈会,共议如何科学治理大气污染。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

京津冀1月共5次强霾污染仅4个晴天

  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监测数据统计,2013年1月京津冀共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整个1月份,共计22天PM2.5超过国家拟于2016年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75微克/立方米),27天超过国家一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只有4天晴好天气,北京及京津冀空气污染形

我国河流抗生素污染严重 58流域浓度地图问世

   请看58流域浓度地图  中国抗生素污染总体情况到底如何?终于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获取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预测得出全国58个流域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这一报告于6月初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近年多地河流水体被检出抗生素,

环境保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实录

  1月20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空气质量状况,介绍环境监测及《大气十条》工作进展情况。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参加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主持发布会。  高

京津冀本月三陷霾伏 重污染谜团是否有解

  中青在线北京10月2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华北地区的十月本应秋高气爽,但在今年10月刚刚过去的这20多天里,京津冀已经3次被重污染天气袭扰,最近的这一次,重霾影响的范围多达26万平方公里。  与重污染天气相伴而来的还有公众心中的诸多疑问:为何连续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过霾的重创

污染防治 关键要控制一次污染物

  人们尚未从雾霾中走出,夏季臭氧又来袭。PM2.5与臭氧交替坐上头把交椅,是当前大气污染呈现出的新特征。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3年6月及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上半年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主要污染物为 PM2.5和臭氧;长三角次之,主要污染物为P

第六届环博会国际场地修复论坛日程发布

  最权威、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2018 IE expo第六届国际场地修复论坛,将于2018年5月3-5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展会力邀国内外专家学者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关于国家与地方标准的参与制定及专题研究的专家对其相关成果进行介绍,重点行业企业土壤环境调查经验分享,新软

中青报:重污染谜团是否有解

   华北地区10月特有的秋高气爽屡屡让位给灰霾污染。10月24日傍晚,在暮色掩护下,新一轮霾又悄然而至。此前,京津冀已经3次被重污染天气侵扰,最近的这一次,重霾影响的范围多达26万平方公里。  与重污染天气相伴而来的还有公众心中的诸多疑问:为何连续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过霾的重创?为何大气治理的战役

专家认为雾霾加剧与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有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在组织重大研究课题,对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及应对机制进行研究,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杨卫院士在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上透露的。他表示,要以化学、物理学、毒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会诊”城市复合大气污染。  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日前在浙江杭州市举行,年会设城

中科院设40站点测空气质量 未来将建大气环境模拟舱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已在全国布设了由40个站(点)组成的大气质量联合观测网,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对我国大气质量开展长期定位和联网观测。   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月份污染过程,明显的特点是,PM2.5中硫酸盐浓度比例下降,但硝酸盐比例上升很快,说明目

臭氧污染成空气质量超标元凶 治理难度超过PM2.5

  环保部10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重点区域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大家熟悉的PM2.5。这是自5月份以来,臭氧连续第五个月取代PM2.5,成为空气质量超标的“元凶”。  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

臭氧成为拖累空气质量“罪魁祸首” 隐形污染如何应对

  环保部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重点区域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大家熟悉的PM2.5。这是自5月份以来,臭氧连续第四个月取代PM2.5,成为空气质量超标的“元凶”。  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

上海二恶英分析实验室:精准确定污染源并提供防控方案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超痕量二恶英分析实验室,是上海首家符合国际标准的二恶英检测实验室。   二恶英检测过程是怎样的?其分析结果能否为二恶英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的超痕量二恶英分析实验室一探究竟。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3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做客人民网,介绍了中科院今年的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了如何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等问题。  主持人:今年中科院要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白春礼: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中科院在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的研究所的力量,紧紧配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建设好北京上海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