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教授团队连发文章发现重要的新神经环路

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团队在突触和神经环路的发育和分子调控领域,尤其在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不少重要研究成果。近期这一团队接连在Neuron和Nature Medicine上发文,分别发现两条腹侧被盖区到中缝背核存在的平行抑制性通路,以及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 在第一篇文章中,李晓明教授发现大脑中的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到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存在两条平行的抑制性神经通路。一条是头端腹侧被盖区(rostral VTA, rVTA)到中缝背核的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另一条是尾端腹侧被盖区(caudal VTA, cVTA)到中缝背核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前一条通路特异地参与吗啡成瘾,激活它可以显著降低对吗啡的耐受和成瘾,但不影响吗啡的镇痛效果。 这些研究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大脑中这两个脑区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脑发育神经环路机制

  5月2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在一项国际合作研究中,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表达的一个特定异构体决定5-羟色胺能神经环路的组装和轴突空间规则排列,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长篇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科学》。  先前研究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编码的原钙粘蛋白质群在大脑神经细胞类型多样

研究发现光偏好行为神经环路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发现,通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隆凸丘脑组成的非对称性视觉通路,左边背侧缰核介导了斑马鱼的光偏好行为。该研究揭示了缰核介导光偏好行为的新功能,并首次在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光偏好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相关成果2月9日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杜久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光偏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二)

  (四)下丘脑-垂体前叶-性腺轴系与胸腺环路  (1)LHRH刺激垂体前叶释放LH/FSH,二者引起性腺分泌雄激素、雌激素及孕激素。  (2)这些类固醇激素对胸腺功能有较强的抑制性效应,如使胸腺体积减少、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等。  (3)胸腺肽中thymosin β4可在离体条件下刺激下

揭示睡眠稳态调控的神经环路机制

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但当前研究仍不清楚睡眠是如何被调节的。经典的睡眠调控模型认为,睡眠的调节分为昼夜节律和睡眠稳态两个方面。昼夜节律通过内在的生物钟控制一天中睡眠觉醒的时间;睡眠稳态主要由睡眠压力进行调控,控制机体获得一定的睡眠量。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睡眠压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一)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对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的作用不是独立进行的,整体条件下基本是以较完整的环路为单位,构成复杂的网络。这些环路的工作方式是正反馈和负反馈,有调节精确、放大效应、整合效应、自限性及级联反应等特点。以下例举几种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  (一)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与M

中外机构举办情绪神经环路研讨会

有关情绪神经环路研究的《自然》学术会议11月2日在中国广东深圳开幕,此次为期3天的国际研讨会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和《自然—神经科学》期刊共同举办。 过去二十多年,神经环路研究已发展成为国际神经科学/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神经环路是指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

调控睡眠结构的神经环路研究取得进展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脑图谱中心在解析睡眠片段化的神经调控机制方面获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A serotonin-modulated circuit controls sleep architecture to regulate cognitive fun

科研人员揭示控制阿片成瘾神经环路

  伏隔核(NAc)与成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Ac是治疗药物成瘾最有希望的靶向脑区。急性或与长期戒断期间均可诱发复吸。然而,控制药物急性与长期戒断症状的神经环路目前尚不清楚。  历经7年的努力,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院教授赖江华团队9月15日在医学期刊《临床调查杂志》在线发表题为“伏隔核不同中型多棘神

Nature:爱情?一条神经环路作祟罢了

  诗人们歌颂爱情,科学家们研究爱情。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就想搞清,恋爱中的男女究竟是中了什么邪,才会生出和对方共度余生的想法。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让人们距离“理解爱情”又近了一步——来自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Robert Liu教授与他的团队发

科学家揭示调节体温行为的神经环路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维持体温稳态的一种基本动机性行为,该过程所涉及的前脑区域或神经元亚集群尚不清楚。近日,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euron》发表了题为“A forebrain neural substrate for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的文章。  研究人员

光疗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环路新机制

  抑郁症是以持久自发性情绪低落、快感缺乏等抑郁症状为特点的精神系统疾病。抑郁症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及心理咨询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上述治疗手段存在起效慢、个体差异性大、副作用高等缺点。研究提示光疗可有效缓解多种类型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目前光疗抗抑郁作用产生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光疗的最佳

研究人员揭示调节体温行为的神经环路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维持体温稳态的一种基本动机性行为,该过程所涉及的前脑区域或神经元亚集群尚不清楚。近日,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euron》发表了题为“A forebrain neural substrate for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的文章。  研究人员

研究发现能够调节神经环路连接的关键分子

  17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一篇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来自斯坦福大学的骆利群教授和Alice Ting教授联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分析手段,可用于研究神经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组。利用这一技术,科学家们找到了20个能够调节神经环路连接的关键分子。  我们知道,从单细胞到多细胞,是生命演化史

人工合成大麻逆转小鼠抑郁样行为

  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团队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从而加深了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识,为抑郁症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相关成果1月15日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李晓明团队关注的是一个叫作杏仁核的脑区。杏仁核位于掌管情绪的边缘系统中,因形状酷

浙大李晓明教授《Nature-Medicine》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

Nature-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

上海交大合作研究发现脑发育神经环路机制

  今天,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在一项国际合作研究中,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表达的一个特定异构体决定5-羟色胺能神经环路的组装和轴突空间规则排列,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长篇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科学》。  先前研究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编码的原钙粘蛋白质群在大脑神经细胞类型多样性和

中美合作脑神经环路发育研究获重要进展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禹永春课题组与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时松海课题组合作,日前在脑神经环路发育研究中,首次发现脑神经元间由电突触介导的信息交流在大脑皮层神经环路发育中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今天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杂志上。     电突触被普遍认为在神经元相互信息交流中具有

科学家发现调控享乐性摄食的神经环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英杰课题组在《自然》旗下期刊《分子精神病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为了追求美食奖赏的享乐性摄食和为了维持能量平衡的稳态摄食拥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并且证实外侧隔核(LS)中的神经降压素(Nts)阳性神经元是调控享乐性摄食的关键节点。此类神经元投射到下

知名华裔科学家最新Nature综述:重启神经环路

  生物通报道:出生于台湾的蔡理慧(Li-Huei Tsai)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神经学科学家,她从事阿兹海默症研究已经25年了,曾发现人类大脑重要记忆中心,并确定了影响阿兹海默症恢复长时程基因和学习能力的基因。  在最新一期(11月9日)Nature杂志上,蔡理慧教授发表综述:“The road to

李晓明教授团队连发文章-发现重要的新神经环路

  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团队在突触和神经环路的发育和分子调控领域,尤其在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不少重要研究成果。近期这一团队接连在Neuron和Nature Medicine上发文,分别发现两条腹侧被盖区到中缝背核存在的平行抑制性通路,以及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  在

神经细胞、环路和行为国际研讨会在京闭幕

  11月25日-26日,2019神经细胞、环路和行为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会议旨在召集全球专家研讨神经细胞多样性、环路组装与运行、行为与认知以及神经科学新技术发展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发展,是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

科学家解析出本能防御样行为的神经环路

  北京时间6月12日,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立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富强等合作的研究成果:A VTA GABAergic neural c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症状发生的神经环路

2022年11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发表了李家立研究员团队的研究论文“Hyper-excitability of corticothalamic PT neurons in mPFC promotes irritability in the mouse model of Alz

大脑神经环路“红绿灯”失控会导致社交恐惧

  美国东部时间3月18日,国际期刊《神经元》报道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徐晗教授团队利用自主构建的小鼠模型,在前额叶皮层发现一条导致小鼠社交恐惧行为的新神经环路。  目前,社交恐惧症发生机制不甚清楚,且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法。徐晗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小鼠条件性社交恐惧造模系统。运用条件性社交恐惧小鼠模

中科院团队发现压力应激导致焦虑的神经环路

生理或心理压力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糖上升是人和动物一种保守的适应性生理现象,它可以在机体遇到危险时调动能量储备来进行“逃跑或战斗”。然而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长期工作和生活压力应激会导致焦虑等负性情绪发生,同时伴随血糖的持续性升高,这成为了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高发的重要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焦虑等负性情绪

先天性恐惧的神经环路解析方面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富强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段树民和汪浩课题组合作,在先天性恐惧开关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研究团队利用光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和病毒逆向追踪等方法进行研

5羟色胺能神经元受调控的环路机制

  5-羟色胺系统的异常与很多精神疾病,特别是情绪障碍相关。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氟西汀(百优解)属于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该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重回收提高脑内5-羟色胺的含量。绝大部分投射到前脑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位于背侧中缝核,并通过影响前脑的相关脑区参与多种高级认识活动。然而,我

《科学》发表关于社会等级的神经环路机制的新成果

  9月29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胡海岚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内侧前额叶突触强度双向调制社会等级》的研究文章。文章报道了通过基因水平的操作调节小鼠特定脑区的活性,从而实现对小鼠行为的调控,揭开社会等级的神经环路机制。  社会等级是动物世界中最显著的社

揭示!抑郁症与睡眠问题的脑调控机制

  罹患抑郁症何以通常伴有睡眠问题?由复旦大学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脑神经机制层面为这一问题给出答案。其研究结果显示,外侧眶额皮层,楔叶以及背侧前额叶皮层等脑区,共同构成抑郁问题与睡眠质量关系的脑神经环路基础。这一研究有望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问题,甚至给治疗抑郁症带来革命性突破。  近日,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