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越海走向深蓝

今年9月,一艘货轮从俄罗斯出发,前往中国台湾。其间这艘货船经历了台风“轩岚诺”和“梅花”,但最终将货物安全送达。其实,这背后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发的远洋气象导航,它制定的最佳天气航线一直为远洋船舶保驾护航。 当前,国际海运通道承担了我国外贸货物运量的90%以上,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海运的平稳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远洋气象导航是船舶安全、经济航行的重要保障。 导航技术不断发展 增强海洋科技自信 远洋气象导航的发展得益于气象科技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们不断深入了解天气气候,气象导航也从季节性推荐的“气候航线”转变为更精细的“气象路线”。 长期以来,为船舶提供气象导航服务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曾经,几乎所有的中国远洋船舶都不得不使用国外企业的气象导航服务,这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我国海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2017年,国家气象中心与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着手现代......阅读全文

中国气象局气象导航中心揭牌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48.shtm

御风越海-走向深蓝

  今年9月,一艘货轮从俄罗斯出发,前往中国台湾。其间这艘货船经历了台风“轩岚诺”和“梅花”,但最终将货物安全送达。其实,这背后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发的远洋气象导航,它制定的最佳天气航线一直为远洋船舶保驾护航。  当前,国际海运通道承担了我国外贸货物运量的90%以上,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

我国远洋船舶将加装气象观测设备

   12月17日,中国气象局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气象观测、气象预报和服务、智慧气象等三个领域深化合作,提高海洋气象业务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区域的全球观测预报服务能力。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全球综合气象观测网建设,在远洋航线运营的船舶上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揭牌

7月28日,中国气象局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建设推进会。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林,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刘光烨共同为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揭牌。庄国泰强调,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要立足国际水准、国家站位、地方特色的总体定位,面向建设海洋

首个远洋渔业发展基金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30.shtm4月2日,首个远洋渔业发展基金在上海海洋大学成立。   ?远洋渔业发展基金成立。上海海洋大学供图该基金由捷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舟山宁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捐资,为缅怀和纪念我国

气象探测卫星入轨-西永微电园启建低轨卫星星座

 记者10日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获悉,由落户该园区的企业研制的气象探测卫星“西永微电园1号”和“西永微电园2号”,9日搭载星河动力航天公司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北斗/GNSS大气掩星、北斗/GNSS电离层掩星和北斗/GNSS-R一体化探测技术在国际首次实现

三部委联合印发海洋气象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近日联合印发《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全国海洋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对气象、海洋等部门建立共建共享协作机制做了安排,是未来10年全国海洋气象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应对海洋气象灾

《海洋气象发展规划》布局十年海洋气象发展

  国家发改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近日联合印发《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规划》明确了全国海洋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对气象、海洋等部门建立共建共享协作机制做了安排,是未来十年全国海洋气象发展的基本依据。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逐步建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成果登场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

  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是卫星导航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议之一。2018年3月5-7日,第15届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府慕尼黑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人工智能的关键”。来自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中国的20余名代表参

三部委联合印发《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2月24日,发改委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了全国海洋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对气象、海洋等部门建立共建共享协作机制做了安排,是未来十年全国海洋气象发展的基本依

上海海洋大学: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下水

  近日,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在天津下水,标志着国内最先进、吨位最大的渔业资源调查船主体工程胜利完工。  “淞航”号由农业部与上海市出资建造,配备了先进的渔捞、科考系统设备和实验室,具备气象、水文、生物等科考功能,可进行水文、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海洋气象、海洋大气监测

“声音地图”帮鸽子导航

如果不能追踪次声,鸽子很容易迷失方向。图片来源:Mill56/Flickr/Creative Commons  鸟类也许没有发达的大脑,然而它们知道如何确定正确的航行路线。就在人类观察和徘徊的时候,它们以令人惊奇的准确路线飞过村镇、穿越大洲。生物学家认为视力、嗅觉和内在的指南针都有助

轻拍手腕-织物导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27.shtm美国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基于织物的可穿戴设备,它可以通过加压空气“轻拍”用户的手腕,无声地帮助他们导航到目的地。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物质科学期刊《装备》(Device)

纪念这位“鱿钓之父”-首个远洋渔业发展基金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16.shtm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起航-执行海上测控任务

10月19日上午9时,远望7号船解缆起航,赴预定海域执行海上测控任务。此次出航前,远望7号船针对疫情防控要求严、设备维护难度大、海域气象变数多等特点,开展防疫和任务准备,提前熟悉电子海图、更新气象数据、制定主备用航线,进行人员集中隔离、全船防疫消杀、设备检修维护、备品备件补充和物资补给等,确保船舶顺

中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沪召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831.shtm11月20日,中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协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远洋渔业

宇宙射线的地下导航系统研成-,可克服GPS导航盲区

宇宙射线碰撞产生的亚原子粒子已被用于创造一种新型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一项发表在《iSicence》的新研究中,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这些高能粒子在建筑物内、地下或水下深处导航。这项突破未来可用于采矿、深海勘探和其他GPS无法工作的领域。当宇宙射线,即由太阳、被称为超新星的恒星爆炸

视觉导航-vs-激光导航,扫地机器人SLAM技术解析

如今扫地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已经成为一类“新兴小家电”。为了效率更高、更节能地实现清扫全屋的功能,绘制室内地图以及确定自身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功能,许多早期扫地机器人产品并没有配备导航系统,只能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清扫,碰到墙壁或物体边缘便转向,导致清扫线路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近年来不少中高端扫地

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退出航天舞台

  记者从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获悉: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船在圆满完成32年海上测控任务后,光荣退出海上测控舞台,并由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于10月22日正式赠予其诞生地上海江南长兴造船集团,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向公众开放。  远望一号测量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

气象色谱仪之气象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色谱法的一个分支。在气相色谱法中,流动相是气体 ( 载气 )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 ( 气—固色谱法, Gas — Solid Chromatography , GSC) 或涂在惰性固体表面上的液膜 ( 气—液色谱法, Gas — LiquidChromatography , GLC

OTT气象产品助力道路气象预警预报

道路交通安全与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而变化多端的天气对道路交通运行安全与畅通具有极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公路运输体系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和安全理念的提出,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道路行车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交通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为缓解天气对于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和生命损害,我们必须密切

小型气象站可以监测哪些气象参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明在农业生产中天气的好坏和农业种植是息息相关的。气象的条件是通过小型气象站的 分析而得出的结果,通过小型气象站的数据分析和判断,可以有效避免气象灾害最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的生态服务。现在小型气象站在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农民朋友在采购小型气象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

气象领域是最早应用我国北斗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边远台站和海岛,气象实测数据最先通过北斗导航系统试验卫星传到中心预报服务部门。早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之初,在中国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就开展了基于北斗MEO试验卫星的北京上空大气水汽探测试验,参与了奥运气象保障,

国内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下水

   3月3日,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在天津下水,标志着国内最先进、吨位最大的渔业资源调查船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据悉,“淞航”号出坞后,将进入设备安装、调试环节,初步计划于7月验收交船,9月或10月进行首航,以优良的船舶性能和强大的科考功能服务大洋调查科考。  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由

我国第三代远洋航天测量船将于明年亮相

  今天凌晨3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远望3号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成功测控,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远望号船队2017年全年度海上测控任务全部完成。图片来源网络  远望号船队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万里大洋之上,该船队用无线电

日研究让远洋商船“扬帆”出海以降低成本

  “扬帆出海”似乎容易让人联想到郑和下西洋等古代的浩荡船队,日本正在进行一项颇为复古又新潮的研究,试图重新给远洋商船“插上”风帆,这种“混合动力”商船将大大降低海运成本。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为了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日本东京大学和日本邮船公司等正在合作进行新一代大型风帆商船的研发。1月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远洋捕捞技术与渔业新资源开发”项目

  近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领域重大项目“远洋捕捞技术与渔业新资源开发”2013年度工作交流会在海口召开,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项目专家组成员及各课题组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研究员首先代表项目组介绍了项目前期工作和总体实施方案,总结汇报了项目2013年度

机器人导航有绝招

  近日,一个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创造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超声波导航,就像蝙蝠一样。  蝙蝠通过发出超声波观察周围环境,这些声音遇到物体会被“弹回”,这种能力被称为回声定位。而这个名为Robat的机器人也能做类似事情,尽管它的体型比大多数蝙蝠都大,而且没有翅膀。  Robat基于一个现成

技术预见为未来发展导航

   为切实加强中国区域间技术预见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技术预见在科技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第十一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研讨会于10月20日至21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 来自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和部分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科技管理与政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近200人参加

μ介子地下导航首测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19.shtm据《科学》报道,东京大学开发的一种基于宇宙射线产生的高能粒子导航系统首次在地下成功测试。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可用来引导地下或水下机器人,甚至帮助倒塌矿井或建筑物的搜索救援工作。相关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