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王文兴院士:搞科研就像进庙修行别想着发财

在食堂和学生一起排队,吃最便宜的清炒豆芽;早上八点刚过就来到办公室;同年轻人一样给学生讲课、参加研讨会、出差实地调查……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8岁高龄、精神头儿十足的老人。他就是我国大气环境化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王文兴。 自1952年大学毕业,王文兴将六十余载美好时光奉献给了工业催化和环境化学科研事业,在工业催化、酸雨、煤烟型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大气PM2.5、灰霾以及环境量子化学研究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如今,在本应颐养天年的米寿高龄,他依然带着学生走在环境量子化学科研的前沿。 “1980年以前,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过” 1952年,王文兴从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工作,此后进入沈阳化工综合研究院。 解放后,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合成纤维、尼龙、棉毛和聚酯混纺等的合成生产,都大量需要催化剂。但当时国外保密这些技术,只卖催化剂,不卖技术。 1961年,从苏联卡尔波夫物理化......阅读全文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丁洪:握住向高端人才伸出的橄榄枝

  很年轻,却已是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第一批入选者之一。而在此之前,他在美国的一段“辞职”故事,曾一度轰动全美物理界。   在搜索引擎搜集丁洪的名字,可以找到题为China fishing in pool of global talent的一篇英文报道,直译过来就是《中

一个科研狗对“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最近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出40多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数据图有PS痕迹。  曹院士是免疫学大牛,在全世界的学术地位都极高!但学术界是一个特别容不得造假的地方。这一锤下去,半个科研圈都惊得信仰崩溃了。  微博网民一开始喷曹院士骗子,再喷南开药丸,后来质疑曹的这个院士头衔估计也是骗来

催化之恩 泽被苍生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

如果没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胶纤维等石油化学产品——这些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化学品,恐怕要贵上许多;如果没有他,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也许会更加严重,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还要推迟。 从1955年回国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与国家的强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位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

催化之恩 泽被苍生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

如果没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胶纤维等石油化学产品——这些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化学品,恐怕要贵上许多;如果没有他,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也许会更加严重,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还要推迟。 从1955年回国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与国家的强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位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

催化之恩 泽被苍生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

如果没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胶纤维等石油化学产品——这些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化学品,恐怕要贵上许多;如果没有他,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也许会更加严重,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还要推迟。 从1955年回国至今,他的所有工作,都与国家的强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位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

赵文津:“钱学森之问”实为中华民族之忧

    许多例子说明,我们过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曾经起步较早,但最后又落在国外的后面。所以要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安排好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应总结反思一下几起几落的教训。没有政策的连续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复复是难以征战“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够受重视、能不能够发挥重要作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王业宁院士:不待扬鞭自奋蹄

王业宁曾这样表达这种热爱:“从中学时代我就迷上了物理,光声热电的世界太有趣了!”从此她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以她的坚韧、执着、敢拼敢闯、自强不息的精神锐意进取,屡创佳绩。 王业宁(1926年10月14日~) 1926年10月14日出生于安徽安庆,籍贯安徽六安。1945年考入中央

吴立新院士的海洋传奇:忘记背后 努力向前

   喜欢流行音乐,着西装,戴眼镜,善直言,开朗,成果多,是人们对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的印象。    在院士荣耀的背后,吴立新还有艰苦的成长记忆,勤奋的求学时光,执着的他乡寻梦,以及对科研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对老友的感激,对新身份的思索……吴立新教授(右三)在指导学生

“院士港”的海水稻

  一粒稻谷,是一枚小舟,自七千年前,自河姆渡口,渐次苏醒,顺水漂流,泊入院士港。  院士港,是青岛国际院士港,坐落于李沧区。10月刚扯开金色大幕,我乘着高铁的激情和速度,追逐着这粒稻谷小小的身影,来到院士港。十六号楼,是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该研发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这儿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命的另一种阅读和解析

50年义无反顾的105岁寿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语气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50年义无反顾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当年,对于生物物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问世 解决电动车电源问题

  你看满大街上跑的汽车,有几辆是电动车?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人们看见电动汽车上路了,跑起来了。让人振奋!  可是,到了今天,电动汽车还是“雾里看花”。  怎么回事呢?  周国泰院士斩钉截铁地说,问题出在电动车的电源上。电动车的电池技术还没有“过关”。  

中国人才环境面临的“新常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综合国力的日臻强盛,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整体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伴随着来自国内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说,我国的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常态”。  那么,这种新常态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新常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科

王文兴:“半路出家”的大气环境研究先行者

   走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的实验室,只见王文兴正和几个年轻人讨论实验,眼前这位耄耋老人精神矍铄,讲起科学问题来思路清晰。  可没想到,脱下白大褂,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时,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竟有点“语塞”了:“我非常惭愧,没给国家做多少事。”  事实上,在6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干

张兴栋:解决实际问题

  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评选出2014年院士名单,76岁的张兴栋名列其中,为今年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国人。   美国国家工程院媒体事务主管兰迪·阿特金斯日前接受书面采访时表示,选举过程是严格保密的,张教授获选主要是因为其“对肌肉骨骼的临床实验以及发展生物材料上的贡献。”  

王文兴:让雨滴来讲述"降魔"故事 72岁拿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也能揭示出某些领域的蛛丝马迹。63年来,在显微镜下坚守,王文兴从一滴酸雨中,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从四川峨眉山到辽宁凤凰山,在广阔土地上选取271个站点,采下一滴滴降水,日复一日地摸索。这位为环保奉献了一生的老人说:“观滴水可知沧海,懂得见微知著,才能拿到打败‘空中

撬动中国科技潜规则

  最近,一篇文章让中国科技界很“蒙羞”。  9月3日,两位来自中国最高学府的杰出“海归”院长在世界著名杂志《科学》发表了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的社论指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地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这是两“海归”第一次通过外媒

中国博士诞生记:谁是中国的第一位博士?

  波折考研路  国家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的文件在1977年10月正式下发,这时,早已经过了传统的夏季高考时间,但是整个国家对知识的渴望已经迫不及待。  当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77级大学生实际上是19

中国首批十八位博士谈科研:除了兴趣还是兴趣

  30多年前,中国首批博士优中选优,两弹元勋坐镇答辩委员会,是作为社会标杆的一群。30多年后,博士生们在校园里愁眉苦脸,忧心文章,成为常常被调侃的一群。不管是社会看法,还是博士生们自己,面对这18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大师兄”,总有那么点不自信。  “你觉得现在的博士生和你们当年有什么不同么?”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探路国内高校“科家班”

   近些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中以著名科学家命名的特色班,正在尝试和探索着拔尖科研人才的培养。“竺可桢学院”“严济慈班”“姚期智班”这些“科家班”,或在课程设置上独具特色,或在导师指导上有所侧重,或在科教结合上整合资源,或在国际交流上予以重视。  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选取了三所高校中的“科家班”,介绍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陆婉珍,她是一个领袖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贯上海。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

薛其坤:三个秘诀攻克量子制高点

  50岁这年,攻克量子世界制高点的重大发现,让院士薛其坤名声在外。时隔半年,又有好消息传来,在首批公布的“万人计划”6名杰出人才中,薛其坤名列其中。成功的滋味大抵如此。可面对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这位总是在和时间赛跑的科学家却谦和一笑:“基础科学研究的道路艰苦又漫长。要想解开‘钱学森之问’,我们还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一讲二十二年——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魅力课堂

   偌大的报告厅里,一位白发老先生缓缓登台,面向200多张略显稚嫩的面庞,弯腰鞠躬。掌声响起,一堂课开始了。  老先生名叫张祖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课程名为“测绘学概论”,是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历届本科新生的基础课。这门课始自1997年9月,目前授课团队由6位院士、4位教授担纲。  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