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将探寻消雾除霾之道呼风唤雨并非随心所欲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每年人工可增加降水600亿立方米以上,人工防雹保护面积增至54万平方千米以上,并且将在人工消减雾、霾试验方面开展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近日联合印发的《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对未来以人工方式诱导天气向预期方向发展的目标,作了以上表述。未来,我国将在人工改善天气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呢? 人工增雨量将增加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适当条件下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干预,从而实现人工增雨、雪,防雹或者消雨、消雾等人工控制天气过程的活动。 目前在我国,人工增雨技术比较成熟,在缓解旱情、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用较多。例如,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201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春夏连旱,我国在多地开展了应急抗旱跨区域联合增雨作业,缓解了当地的旱情。我国还在天山、三江源、祁连山等主要河流、湖泊源头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其中,青海三江源自2006年以来增加降水432亿立方米,......阅读全文

北京治霾的天、地、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和附近地区雾霾渐趋严重。“雾霾”一词在2012年和2013年两度成为年度十大热词之首。北京雾霾之重,使外企和跨国公司不得不给员工加发额外补贴以及各种其他补助和设备(如面罩)。我国政府已将雾霾治理列为环境治理重点,国务院2013年9月早就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人工增雨能否冲破雾霾迷局 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江苏、浙江、上海……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12月4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   为了应对雾霾天气,一系列防治规划相继出台。继国务院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两个月后,中国气象局印发《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

人工干预能洗净灰色天空?

  1月12日~1月14日,北京市、河北省又遭遇了大范围的雾霾天。就在2105年第一场雾霾发生之时,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气象局在1月12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根据《规划》,将在北京周边建设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云雾物理实验室,有针

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

   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  我们陆续收到了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  我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  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以更地为决策服务。作为一项工程计划,“天河工程”应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充分讨论

王强:警惕伦敦雾害在我国重演

本期关注:大雾成灾 最近,连续多场大雾席卷全国很多地区。 河南、河北两省相继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河北省连续9天出现大雾天气;四川一天就有百余航班延误,持续大雾天阻断万人归家路;南京客车、飞机大面积延误;京珠等多条高速公路发生追尾事故;最严重的福建、安徽两省局部雾日超过20天;而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 中国应对极端天气存软肋

  洪水翻滚,时不时就可以看到被连根拔起的大树顺着洪水横冲直撞;越过防洪堤的洪水淹没了河道两边的田地,地里的玉米也只看得见尖顶……6月14日,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接连几天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而这种状况只是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国家气象部门了解到,到

“大环保格局”治污道阻且长 亟待构建长效机制

   行政区划有边界,流水、大气却无边界。因此彻底降霾治污,很难靠一个区域的单打独斗来完成。目前国内的环境危机,如果不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不搞区域合作和跨部门合作,不打破条条块块限制,实现区域联动携手联控,就很难有效的治理污染。   当前国内的环境现状,势必要求打破行政壁垒,打破区域规划,综合多个部门

水资源严重短缺 科学家试向天空要“云水”

   盛夏未过,北方很“渴”。一场大旱自今年入夏以来席卷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地下水超采、河流断流、水库蓄水量持续不足甚至干涸,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迫使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天空中的云朵。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云水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干旱,补充陆地水资源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能否成为我国未来解决水资源

光明日报:防治雾霾要一起动手

  近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披露消息称,今年初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约1/4的国土面积曾被雾霾覆盖,受影响人口约6亿。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的检测数据显示,北京地区6月份的雾霾天气达到18天,比去年同期多了6天。   两条官方消息加上频频“雾霾天”的切身体验,让人们很不爽:什么时候

刘雅鸣: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五大体系”

  日前,《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意见》明确了各级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做好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行动纲领。随着《意见》的出台,未来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将如

北京将开展人工消减雾霾科学试验 加强环境监测预报

11月1日,北京大部分地区重度污染,一名游客戴着口罩在午门前挥手跟朋友打招呼。   北京将开展人工消减雾霾科学试验,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昨日(12月17日)在全市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透露,目前北京气象观测站都面临高层建筑阻挡等环境影响。今后两年,将新增气

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极端天气趋多如何有效应对

  1月初,湖北枣阳暴雪天气造成6.1万户居民断电,抢险人员赴各地抢修供电设施。  最近,美国东部遭遇“炸弹气旋”,纽约等地迎来剧烈降温和大暴雪,美国东北部最高峰华盛顿山地区的气温降至零下38摄氏度,寒风刺骨。与此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多地极端高温超过40摄氏度,悉尼最高气温达到47.3摄氏度,为1

北京将建人工消霾实验室 人工消霾能否一扫而净

  回放: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的《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北京将建设人工消霾实验室”,将开展消霾研究。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和热议。  质疑:  北京真的即将建设人工消霾实验室吗?目前,人工消霾技术进展如何?人工消霾真的

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印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与国际互通  “规划”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

黑龙江回应风能太阳能划为国有是依据宪法规定

  “气候资源,是指能为人类活动所利用的风力风能、太阳能、降水和大气成分等构成气候环境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为国家所有。” 这一表述来源于6月14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原本只是一部地方性法规的条例迅

四大难题挑战奥运气象保障

开幕式降水概率为25%;人工消云减雨作业尚处于科学试验范畴 7月30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带妆彩排与一场中雨不期而遇,也使很多人对开幕式当天的气象情况增添了几分担忧。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奥运会的气象保障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气象局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重点在提高

蓝天保卫战 法律剑出鞘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满天都是小星星”,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无比向往。可不得不承认,重污染天气等问题时有发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不到1/3。  向大气污染宣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在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

奥运开幕式人工消减雨备受媒体关注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杨晋辉报道  8月10日,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了“北京气候特点和赛事期间天气展望”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建捷,北京气象台台长、新闻发言人郭虎和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向中外记者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

中国气象局长否认人工增雪会污染环境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记者专访时,否认中国的人工增雨(雪)会污染环境和既不安全又不划算的说法,称中国人工增雨(雪)投入产出比最高可达1∶50。  3月干旱可能性较大  谈到当前粮食主产区旱情时,郑国光指出,冷空气活动频繁,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水汽难以输

专家称污染物是长三角雾霾原因 非气象条件造成

  长三角“海派霾”,打哪儿来?   12月初,雾霾持续袭击全国25省,长三角地区最严重;专家称污染物是其主要原因,气象条件不是   “华东地区只需再忍一夜”,12月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每日天气提示”中如此写道。   此时,针对这场波及几乎整个中东部地区,覆盖了我国人口最密集地区的大雾霾,中

卫星还在“织网” 北斗时代尚需时日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出门如果没有手机导航,会感觉自己像盲人一样不会走路。而让人更无法忍受的,则是傻导航的瞎导乱导,“我就老跟导航吵架,气得我把手机摔了的心都有。”有网友说。 “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日前,一则“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的新闻迅速刷爆

物理学家里曼·戴森去世 曾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2020年2月28日,英国旅美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不幸去世,享年96岁。戴森在物理学造诣深厚,是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曾称杨先生为“保守的革命家”。他知识丰富,思考深邃,对物理学之外也多有评论,例如他曾经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鸟和青蛙》(Bi

粤海上风电开发 “弃滩涂 谋出海”

江苏如东建成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图为国电龙源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一角。 去年12月,国电龙源江苏如东15万千瓦海上示范风电场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发电。  在此前结束的“2012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一条消息令不少风电人唏嘘不已:因为规划瑕疵和成本高企,中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

温照度记录仪和气象站记录环境温湿度的优劣势比较

现在记录温湿度的仪器很多,温湿度记录仪和气象站等,这些温湿度记录仪器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记录,有哪些优劣势呢?下面我们一起比较一下:准确、可靠的天气和气候信息对许多领域都非常重要,在产品自然环境试验工作中,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 数据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台站布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自2

我国已初步建立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

  今天(10月21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介绍,气象法实施以来,我国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已初步建立了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  目前我国建立了包括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系统,7颗气象卫星在轨,其中5颗保持正常状态运

我国气象预报向精细化迈进

“当你打开手机查看天气的APP,就会发现,现在我国的天气预报已经能精确到一个小时;现在气象主播在播报天气预报时,也已经很少使用‘局地有雨’这种说法……这些变化,说明我国气象预报已经进入了精细

探寻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纽带

   国家防总最近预测表明,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总体偏多,同时,华北地区等地同时出现较重旱情,极端天气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气候变化研究里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同时要分析、研究气溶胶的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要研究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前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在接受《中国科学

大雪纷飞——22年最大初雪系人工催生

  22年来最早、最大初雪11月1日突袭北京。同时,在11月1日夜间几乎一夜的六七级大风后,11月凌晨,北京市的最低气温跌落到-4℃。截至11月1日14时,此次降雪才慢慢停止。气象部门的统计显示,包括京城城区、昌平、顺义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均达到了6毫米,为大雪级别,最大的石景山、门头沟降水量为1

陆佑楣院士:三峡工程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调度

   6月30日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多轮暴雨袭击,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多省份局部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汛情。7月11日,长江防总通报长江汛情显示,自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受灾人口已接近5000万人。  与18年前的长江全流域大洪水相比,今年的灾情集中于中下游的局部地区。在各地抗洪抢险以及防

今年天气为何如此“任性”

  从年初的雨打春开始,仿佛就预示着2015年天气的不平常。整个第一季度,北方气温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人们盼望的“四季如春”被过成了“春如四季”,不仅闹心的秋裤脱了穿、穿了脱,最近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康宝及内蒙古中部等地竟然还上演了一幕五月飞雪奇观。  南方的小伙伴们也是大开眼界。5月5日华南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