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科大万名研究生喜获学位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16年度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京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出席仪式并深情寄语2016届毕业生。据悉,国科大2016年度共授予研究生学位10288人,其中授予5079名毕业生博士学位,授予5209名毕业生硕士学位。国科大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学位获得者代表共760余人参加了授予仪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授予学位的毕业生当中,有5046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有1775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被EI(工程索引)收录。 ......阅读全文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中国博士诞生记:谁是中国的第一位博士?

  波折考研路  国家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的文件在1977年10月正式下发,这时,早已经过了传统的夏季高考时间,但是整个国家对知识的渴望已经迫不及待。  当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77级大学生实际上是19

国科大超60%博士生毕业“搞科研”

  “大家从这所距离科学最近的学府走进社会,不要追求权力的绝对掌控,不应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们要拥有的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称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用这样的话来寄语毕业生。  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校

教育部: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师〔20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  现将《教师教

南方周末:国外的“论文博士”并不水

  一说起“论文博士”,有人就说,那不就意味着平时什么都不需要做,课也不用上,只要最后论文通过,就可以拿博士学位吗?那也太水了吧?那就看看国外的情况如何吧。   “论文博士”的真正发源地,是日本。1887年,日本的首任文部大臣森有礼颁布了日本最早的《学位令》,其中明文规定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的方法有

“清退潮”来袭 大学生第一要义是要努力学习

  2019年,清退这个词对大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了,躺着毕业已是陈年往事。  年初的一场学术地震,影响深远直到年底还未消退,研究生在今年迎来了论文大抽检、毕业大清退。本科生严出已是大势所趋,严厉程度步步加码,大批量清退成为公开的事实。  高等教育也在今年正式踏入普及化时代,精英教育观退场,淘汰率必然的

《科学新闻》:留学中国计划大提速

  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在2020年将扩大到50万,中国的相关教育机构还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些留学生来华学什么呢?  美国人盖文18岁时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当时他一句中文也不懂,还遭遇了黑心中介,情况一团糟。后来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找到了读书的学校,并和两个法国人同住解决了生活问题。  “

科学是否只为富人而存在?

   去年,Christina Quasney几近放弃。作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她的背景和做一名富家女毫无关联。Quasney的父亲在马里兰州一个名为米勒斯维尔的小社区经营着一家小型汽车修理厂,而她是直系亲属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努力挤出时间兼顾上课和打工——到25岁时,Quasney已

2019年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名单出炉!我国20位入选

  2019年6月27日,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会议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  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6人当

2014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发布

  日前,《2014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在北京、南京、重庆、郑州、长沙、厦门六地同时发布。该报告显示,“气候环境”成为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时上升最快的考虑因素。   据报告发布方启德教育集团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磊介绍,报告主要调查群体为有明确留学目的的“准学生”群体,年龄层次覆盖15岁至36岁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0年 双向交流达1600余人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0年来,中美双方参与高校已从当年的7所发展到现在的100所,双向交流师生累计达1600余人。  6月22日“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作为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献礼七夕 | 夫妻院士,伉俪情深——盘点18对院士夫妻

  在我国科学界,两院院士一直是最高荣誉。两院院士评选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仅仅选出一百多人,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也不过数千人。然而,在我国科学界中,依然存在为数不多的夫妻都是两院院士的事例。  这些科学家伉俪大都携手于同一研究领域,在科学长空,他们的名字互相辉映。是执着的追求使他们发现了彼此,在他

大咖云集 2019中国实验室发展大会演讲嘉宾详细介绍出炉

  将于2019年3月27日-28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与第十七届CISILE科仪展同期举办!  将有哪些业内大咖出席会议?  议题有哪些?日程怎么安排?  企业的参与情况如何?  本文带给你最全最新的大会资讯演讲嘉宾介绍魏复盛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复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简阳,环

大咖云集 2019中国实验室发展大会演讲嘉宾详细介绍出炉

  将于2019年3月27日-28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与第十七届CISILE科仪展同期举办!  将有哪些业内大咖出席会议?  议题有哪些?日程怎么安排?  企业的参与情况如何?  本文带给你最全最新的大会资讯演讲嘉宾介绍魏复盛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复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简阳,环

复旦大学五大书院首任院长荣休 校党委书记焦扬致辞

  12月17日上午,复旦大学五大书院首任院长荣休暨新任院长聘任仪式举行。校党委书记焦扬代表学校向荣休老院长致以感谢和敬意,向新任院长表示欢迎和祝贺。校长许宁生向现任院长颁发感谢状为新聘书院院长颁发聘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代表学校宣布新聘书院院长名单。 副校长徐雷主持仪式。学生代表向荣休院长、新任院长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真博士们,到底有多辛苦?

  在微博热搜连续盘踞数日之后,人们终于等来了翟天临的道歉信。  信中,这位演员使用的公关话术使他成功地避免了使用“抄袭”来定性自己的行为,并且谈起了自己读博的初衷和取得的成绩,试图树立误入歧途而又迷途知返的形象。  在“翟天临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国内真正的“博士们”读博之艰辛这一话题也引发关注。

美国学术界关注中国科学道德问题

  “我相信,永远不可能杜绝有人恶性造假,但通过教育,大部分人都会遵循基本原则。”——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  与中国科学院一样,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也要举行一次院士大会。但在今年4月举行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上,却有一个特别举措:一批美国科学院院士聚集在一起专门召开半天会议,

国科大为首届本科生举行毕业典礼

     摄影:杨天鹏 2018年7月2日,热气腾腾的上午10点。北京玉泉路,一座有60多年历史的朴素的小礼堂。 刘海峰和妻子坐在人群中,注视着身披黑色学士袍的女儿刘钰。她正和其他289名同学一起,依次上台,喜悦地捧得学位证书,并

读博士:出国还是留在国内?

  编者按:  毕业季即将到来,许多年轻学子最关心的莫过于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铭将为读者撰写一系列与职业选择和发展有关的文章。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何江是出国攻读博士群体的一个代表。  王立铭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拥有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他

闻玉梅: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开拓者

  闻玉梅(1934 年 ~),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0~1982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国立卫生院进修肝炎病毒学。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她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现了我国乙型肝炎

“国科大味道”的本科生熟了!

“如果没有科研志向的话,我想当时自己抵挡不住‘北大专业随便挑’的诱惑。” 回忆起四年前的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化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汪诗洋笑着说,当时甚至为此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分歧,但自己做好了当“小白鼠”的心理准备。 让汪诗洋心动的,是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的一句话。

裴钢院士接受“研究生教育访谈录”专题采访

“动机”(Motivation),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院士用这个词作为对研究生们的第一个建议,“你首先要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和动力,如果你喜欢科学,我建议你就努力去做,如果不喜欢,那就趁早挑选你喜欢的事去做。”在裴钢看来,研究生应具有的第二个素质是“矢志不移”(persistency),

关注 | 专属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那些政策福利

  自“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以来,各地给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大学生送出不少福利!  《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公布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了《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采取指标数量的方式控制引进毕业生总量。  办法所称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是指列入

国产博士太多了?不,是太少了

  博士是谁?  博士就是那个拿着入场券,在人类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牛角尖的人。  今天,关于博士的真正问题不在博士的多少,而在博士的真假。  人们内心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博士鄙视链:本科985的常青藤洋博士>洋博士>本科985的土博士>土博士>女博士>博士后>专业博士>在职博士>翟博士>名誉博士>访

“国科大”:承载国家科学梦

  对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生来说,在学院楼里走动时,“一不留神”就会见到那位高个子老师——他们的“院士院长”席南华教授。  实际上,这所大学里将充满这样“惊喜的偶遇”。一个月前,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名后首次开学典礼上,席南华、高鸿钧、万立骏、朱日祥、傅伯杰、康乐、李国杰、吴一戎、李树

论贯彻实施率先行动计划:让创新人才冒出来

   7月是毕业的季节,也是中科院收获的季节。  作为“三位一体”架构的组成部分,国科大为100余家研究所的5099名博士毕业生、4583名硕士毕业生授予了学位。36年的研究生教育史上,国科大已培育出近12万名研究生。此次“丰收”,又为这一历史添上浓重一笔。  人才兴则科技兴。近年来,人才培养和引进

以青春之我 铸就复兴之民族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提出“四个率先”要求,为这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此后,中科院人时不我待、锐意进取,以“率先行动”计划为主线,深化科技改革,产出创新成果,推进了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跨越发展。 5年后的今天,重温讲话精神、回眸奋斗历程,以创

陆婉珍,她是一个领袖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贯上海。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

博士生毕业不再以论文为指标,应回归人才培养

  近日,清华大学对外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规定》中明确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此《规定》对2019年入学博士生开始实施。  一直以来,博士生毕业不仅仅要求撰写数万字的毕业论文,还有一个不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