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春季塔里木盆地沙尘暴频次随气候增暖而增多

基于自组织映射方法得到的春季四种典型天气型。(毛睿供图) 塔里木盆地的沙尘暴不仅危害当地人类健康,而且通过沙尘气溶胶传输影响青藏高原以及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化。 近日,《环境研究通讯》刊发北京师范大学、韩国极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大学研究人员的合作成果。研究人员发现,在未来增暖情景下引起塔里木盆地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典型天气型频次增多,这可能暗示塔里木盆地沙尘暴频次将随气候增暖而增多。 该成果利用自组织映射方法(self-organizing maps)得出了历史时期春季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发生的四种典型大气环流型,然后基于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模拟结果,得出了历史时期和未来变暖情景下的四种典型天气型的频次变化。 结果表明,与1958-2014年相比,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SSP5-8.5)2076-2095年春季引起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发生的典型大气环流......阅读全文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陈冬梅认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过了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2008年,“老天”不开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全球变暖正在融化我们的冰川 1950年代以来萎缩18%

  历时八年科学调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日前发布了《第二次冰川编目》,使我国成为世界冰川分布大国中首个实现两次冰川编目的国家。  此次发布的中国冰川编目是在2006年启动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成果。在专家组组长秦大河的指导及项目负责人刘时银研究员的

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极端天气趋多如何有效应对

  1月初,湖北枣阳暴雪天气造成6.1万户居民断电,抢险人员赴各地抢修供电设施。  最近,美国东部遭遇“炸弹气旋”,纽约等地迎来剧烈降温和大暴雪,美国东北部最高峰华盛顿山地区的气温降至零下38摄氏度,寒风刺骨。与此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多地极端高温超过40摄氏度,悉尼最高气温达到47.3摄氏度,为1

阿斯拉尔: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次将增加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   尽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但人们对雨雪冰冻灾害是否再现仍心存忧虑。更让人感到混乱的是:不是都说暖冬了吗?怎么冬天还这么冷?在经历了去年年初和年末两次让人印

气候变暖将给印度带来灾难性后果

   气候变暖会怎样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近日,印度气象局发布《印度2018年气候声明》报告,认为未来20年,印度气温将继续上升,到2040年将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报告指出2000年是该国气候变暖影响的“临界点”,自从1901年在印度开始保存气象记录以来,过去19年来气温出现了明显的飙升。印度的变暖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北方沙尘天气总体呈减少趋势

我国历年沙尘天气变化情况  春季,是沙尘天气多发的季节。4月中旬,西北多地遭遇沙尘侵袭,中央气象台接连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不过,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总体上偏少偏弱。实际上,气象和林业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北方沙尘天气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去年春季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温”能否与“热浪”画等号

  连日来,高温警报迭起,“高温”一词被纳入热点话题排行榜,其热度不亚于“世界杯”。高温与热浪有何区别?烤人的高温天气下为什么不见红色预警?  高温天气,天空中出现了大面积鱼鳞云  7月5日堪称北京入夏以来最“耀眼”的一天,强烈的光照、阵阵热浪将路上行人逼向墙根、桥底。气象

跨国地理科考:“一带一路”新支撑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正在开展一系列的跨国合作。无论是“天堑变通途”的路桥项目,还是“地底两万里”的油气管线,这些项目立项的基础及维护的基础都离不开严谨细致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等多学科国际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创新。  启动于

科学家称远古大旱为现代的气候变暖提供启示

  研究人员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现今的美国西南部地区在远古时期曾遭遇持续数千年的大旱,这可能成为一种预示现代气候变化的征兆。  据路透社报道,科学家们发现,即使最严重的长达几十年之久的现代干旱,比如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沙尘暴”,都与这些持久的干旱期不

董治宝研究员:我国沙尘暴治理任重道远

董治宝   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等都带来了损害。目前,就沙尘天气的起源研究和治理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董治宝。   分布   “根据能见度与风力的强弱,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

美专家称全球变暖引起的诸多后果"难以遏制"

  美国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已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由此引起的许多后果已“难以遏制”。   这份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研究人员撰写的报告说,全球变暖已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如地中海、南部非洲和北美西南部等地区的降雨分布发生变化;海平面上升;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积冰迅速融化等。即

化学尘暴离我们有多远 某些沙尘暴含盐碱成分

受化学尘暴影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查干诺尔湖周边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已经出现大面积沙化趋势。  今年3月以来,我国北方的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相继暴发沙尘暴或扬尘天气,北京也出现扬尘天气。  人们有一个直观感受,近几年沙尘暴的暴发频次和强度跟几年前比有所降低,但对人体的影

如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将导致世纪末多灾害并发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1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称,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人类或将面临3—6种气候灾害并发的威胁。  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干旱、洪涝、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皆可称为气候灾害。气候灾害对人

最新报告称天山1号冰川只剩下50年生命

  李忠勤心里很清楚,自己那位沉默的老友快不行了。  它已经沉默了480万年。尽管最近这20年,李忠勤一直在努力把它的情况告知外界,但在这位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站”)站长看来,根据最新的“体检报告”,位于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天山1号冰川,只剩下50年生命。  这相当于一位80岁的

北方九省市现浓雾 20多种有毒物质影响健康

  [提要]研究显示,大气悬浮物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按照这个监测标准,那么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是否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一、大雾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交通行驶  十月以来,我国多地持续出现大雾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等北方9省市更是迎来入

LAMOST望远镜巡天已获光谱150万条

  “LAMOST望远镜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巡天,到目前已观测到光谱150多万条。”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代表今天(3月1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了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最新进展。  我国投资3亿元建成的L

专家建议控制企业入京减缓人口激增 保护地下水

  ● 东京、首尔确实聚集人口,但水资源状况与北京完全不同,北京就是有钱也难以随意买到水资源  ● 约束就业增长是控制人口的重心,按首都定位制定企业准入门槛,是北京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迅速突破数年前提出的2020年人口规划目标(180

我国气象灾害致年均近4000人死亡 4亿人受灾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呈现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在2000亿元以上。  这是记者在此间举办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专题培训”会议上获悉的。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气候变化处处长袁佳双介绍,在我国,几乎所有

中国气象局:微博成市民获取气象信息重要途径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今天(10日)说,我国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总量的70%左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不断增大,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风险日益增加,而公众防范气象灾害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甚至缺乏常识。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

秦伟:认识并利用好能源这把“双刃剑”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能源的利用和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出现之前,动物们所用的能源都是不自觉或者是被动的,例如通过晒晒太阳获得温暖,支持他们生命的延续。   后来,人类由猿类进化而来。随着跟自然界不断的斗争,人类也渐渐向前发展,发现“火”带来美味的食物,也带来良好的环境。这时,人类开

吴兑:灰霾笼罩中国东部 恢复蓝天至少需二三十年

  近百年来,全球经历了一次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重大变化,灰霾现象就是其中之一。11月22日,在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科普系列讲坛活动“小谷围科学讲坛 ”上,来自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吴兑先生做了有关灰霾主题的演讲,为听众揭开个中奥秘。以下为其

“2011中国水战略与水安全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从战略高度求解水问题保障水安全  “中国要加快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日前举办的“2011中国水战略与水安全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还要严格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力争到2015年万元

“世界屋脊”拿什么破解气候密码?

我国科考队员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   前不久,重庆遭遇62年来单日最大暴雨袭击。专家分析认为,大气环流在遭遇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这两个大的地形时,形成了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而导致暴雨产生。专家表示,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形,加上处于季风和西风带的交汇处,因此,青藏高原既是天气系统

冷空气强袭:元旦期间南方大部将迎雨雪天气

   12月28日,中国气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8年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2019年元旦假期天气情况,会上还揭晓了“2018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  2018年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2018年(1月1日至12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0.3℃,较常年(9.7℃)偏高0.6℃,其中春

最新研究:气候变化将加剧呼吸系统疾病

  近日,一项新发布的研究表明,如果地球变得越来越温暖,人类罹患呼吸系统等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会加大。  不管是日益增高的气温本身,还是人类处于这种气温环境之中,都不一定使人更容易染上气喘、过敏症、传染病等疾病。其实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城市地表温度的增加、干旱区域的高密度颗粒物分布

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举行

  “我们寄希望于在多赢的合作机制下,体现科学无国界,对区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科学家应有的贡献。”   日前,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的第七届“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该所研究员刘纪远这样告诉《科学时报》。   近几年来,这个国际研讨会已成为一个品牌活动。

PM2.5简介及其对气候及健康的影响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  &nbs

回眸2010:节能减排达标 环保任重道远

  在挥别2010年之际,本版挑选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十大热词并加以点评。从这些热词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不懈努力,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走

寒旱所气候变化对风水蚀复合区的影响研究取得新成果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IPCC报告指出,近百年来,中国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交错带气候的过渡性和特殊性,形成风力侵蚀、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等,使得农牧交错带的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等生态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且在农牧交错带内形成了具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