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专家称2050年北冰洋海冰消融太平洋大西洋可通航

直到最近,北冰洋的巨厚冰层仍然阻挡着亚洲通往北美和欧洲之间的最短航路 直接穿过北极的航线将让破冰船得以以比现有北海航线更加缩短20%的距离沟通世界上两个最浩瀚的大洋 近日有专家表示,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的海冰将会变得非常薄,从而将首次让船只直行通航北冰洋首次成为可能。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表示,到2050年前后,北冰洋的海冰将会变得足够脆弱,从而允许破冰船在其中开辟出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直行航道。事实上货运船队完全可以直接绕行北极航道而不需要用到破冰船,因为那时候北冰洋的海冰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消退了。 这项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船运公司已经对此消息表示欢迎,因为绕行北冰洋可以让它们节省大量时间和开支成本。然而环境保护者们对这一消息表示担忧,他们担心当地的野生动物将会因此遭受灭顶之灾,而大量的石油公司可能也会蜂拥而至。北冰洋逐渐解冻的这一趋势也将触动欧洲......阅读全文

美专家称2050年北冰洋海冰将消融

直到最近,北冰洋的巨厚冰层仍然阻挡着亚洲通往北美和欧洲之间的最短航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有专家表示,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的海冰将会变得非常薄,从而将首次让船只直行通航北冰洋首次成为可能。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表示,到2050年前后,北冰洋的海冰将会变得足够脆弱,从而允许破冰船在其

北极战略资源引多国角逐 资源开采仍有诸多困难

  北极拥有世界15%的未勘探石油和30%的未勘探天然气,因此该地区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的新目标。不仅包括拥有北极领土的国家,非北极国家也欲染指,如巴西、荷兰、瑞典和韩国及英、法、德、日等,都宣布对该地区的能源储备感兴趣。   目前,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美国对北极都有领土诉求。北冰洋沿岸近一半地区是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来机

全球变暖催生新航线 地球“变小”南北极两重天

  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北极是陆地包围着海洋——北冰洋,南极是海洋包围着陆地——南极洲。寒冷干燥是极地的特色,冰天雪地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全天阳光普照没有夜晚,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绚丽多彩的极光犹如天宫燃放的焰火,能在瞬间把宁静的夜空映得通明;北极的夏天是南

2050年或可实现北极直航

夏末时节海冰的急剧削减让船只穿过俄罗斯北部航行成为可能 预计中的北极航线。   科学家日前表示,到本世纪中叶,船只应该能够直接在北极航行,这将极大地降低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成本,但同时也会给各国政府带来新的经济、战略和环境方面的挑战。   据英国《卫报》报道,在过去的7年里,每年夏末海冰的厚度

青岛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集聚了堪称“国字号”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如何发挥这支海洋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北冰洋加速融化将带来物种入侵威胁

  据《自然》杂志网络版近日报道,美科学家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指出,全球变暖加快了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未来几年跨越北极和北冰洋的船只数量会急剧增加,这将威胁当地的本土物种,破坏其生物多样性。   北极航线船运数量未来将剧增   文章指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极少

科学家预测:2013年北极将迎来无冰夏季

北京时间12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作出了与北极海冰消失有关的一个最令人震惊的预测。根据他们最新进行的电脑模型研究结果,在短短的5到6年时间里,北极水域将迎来一个无冰的夏季。 北冰洋的冰缩小示意图 可能太过保守 维斯拉夫-马斯洛斯基教授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加拿大再掀北极之争?

加总理哈珀当地时间8月24日检阅参加“纳努克行动”军演的官兵。  多次宣示北极主权  8月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离开渥太华,开始了对北极地区为期5天的巡游。在北极之旅的首站,哈珀表示,加北方战略中最优先考虑的是保卫北极主权。24日,哈珀抵达努纳武特地区的雷索卢特

201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海洋科技

          美 国  加快推进北极战略,推动近海能源开发,深海考察和科研活动成果显著。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4月,美国出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为加强北极海洋资源研究,保护北极环境,主导国际合作,美已增加政府预算,加快推

北极海冰: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和“放大器”

  1、北极海冰范围达到年内最小,创历史第二小的记录  2019年9月17日,北冰洋海冰范围达到了2019年的最小值,约为415万平方公里,比1980-2010年期间的气候平均值(628万平方公里)小约34%,偏离气候态的幅度超过90%的百分位,这一数值仅比2012年数值大,是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冰

科学家发现海冰消融将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增大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和谢周清教授等,首次对北冰洋中心海域的甲烷排放进行了实地采样分析,发现该海域储存了大量甲烷,海冰对甲烷的区域循环具有双重作用:阻碍海水中甲烷的排放,同时海冰表面或内部存在消耗大气甲烷的过程。这一结果为科学评估北冰洋海域对温室气体甲烷的

中国科大研究发现北冰洋中心海区储存大量温室气体甲烷

  近日,《大气环境》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谢周清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北冰洋海冰:甲烷的屏蔽与消耗》。该论文首次对北冰洋中心海域的甲烷排放进行了实地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冰洋中心海域储存了大量甲烷,海冰对甲烷的区域循环具有双重作用:阻碍海水中甲烷的排放,同时海冰

俄罗斯核能新近发展的三大势头

  日本福岛核事故已过去两年,全球核能产业已出现了复苏的势头,这其中,俄罗斯的核能经济更是风生水起,彰显了作为传统核能大国的底气和实力。今年6月,第3届“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这是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部长级会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席

海冰已成塑料微粒临时“储存库”

   塑料污染已经扩散到多远?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环境学研究称,曾经纯净的海冰正成为塑料微粒的临时“储存库”——海冰内含有大量塑料微粒(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它们是随海冰移动而扩散至北冰洋的。该发现同时证实,大量塑料微粒可能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冰消融而被释放进入海洋。  每年大量塑料

北极科考:中国须深度介入

  中外科学家在“雪龙”号上施放“系流气艇”,进行大气物理科学观测。  2010年7月中国进行第四次北极科考,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图为“雪龙”号正在吊运“防熊”的“苹果房”。  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北极“无冰”,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但各国也在“憧憬”,冰雪消

世界气象组织:过去十年是有史以来最暖和的十年

世界气象组织星期四(12月13日)宣布,据截止到今年11月底的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7年是有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2007年,全球发生了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联合国网站报道,气象组织指出,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已经上升了0.74摄氏度,过去50年中气温升高的平均速度几乎

BP等石油巨头北极“圈地” 被指或破坏极地环境

  纷繁复杂的北极油气资源争夺战再度升温。   2011年1月,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与英国石油公司(BP)将联手开发俄罗斯位于北极大陆油气区块的消息引发了各界的关注。   作为战略联盟的一部分,Rosneft与BP将签订换股协议,BP以5%股份与Rosneft 9.5%

气候变化专家警告:2050年北极海冰或将完全消失

  据国外媒体报道,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俄罗斯的奥列格·安尼西莫夫(Oleg Anisimov)近日警告称,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的海冰可能在40年内就会完全消失。   安尼西莫夫来自圣彼得堡的国家水文研究所,他在俄罗斯最寒冷的地区萨哈共和国的一次演讲中作出了这番警告。   安尼西莫夫说,有证据

北极航运增加将加速气候变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美国和加拿大联合研究小组报告称,如果全球气候继续变暖,北冰洋海冰进一步减少,连接国际贸易伙伴的北极航运可能会移向最北端,形成新航线,并且航运交通将会增加。这种不断增加的最北极航运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会对气候产生明显影响,研究人员指出,发动机排出的温室气体和烟尘颗粒将

美《科学新闻》盘点2012年25大科学故事

  ①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有助于对物质的理解  2012年过去了,但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的编辑们并没有忘记那些曾让他们夜不能寐的科学故事。  在这份年度最佳科学新闻榜单上,前两个故事曾让小编们通宵达旦地加过班:2012年7月4日凌晨,他们在网上收看视频直播,那一边在日内瓦,物理学家们正在

中国北极海冰研究已15年仍缺高分辨率数据

  北极海冰研究透着凉  我国开展北极研究已15年,仍缺乏高分辨率数据,在北冰洋还未建立卫星接收站,且至今还未制定北极科技战略——  9月7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网站上,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又一次被更新,一条代表2014年海冰范围数据的蓝色曲线,又下降了一点。两周前,这条曲线的端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我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中叶酸化水体将覆盖整个北冰洋

  2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气候变化》提前在网上刊登了我国海洋科学家为主撰写的题为《西北冰洋酸化水体快速增长》的学术文章。  文章基于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最新航次数据,结合多年的历史资料研究发现,过去20年西北冰洋海洋酸化面积在快速扩大,250米的上层酸化水体从1994年只占总面积的5%

北极气候变化超科学家预期 海冰覆盖减少

  北极地区犹如一只巨大的“冷凝器”,调节着全球气候。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纬66度33分北极圈以北的广袤区域,面积2100万平方公里,由陆地、岛屿和海洋组成,其中,北冰洋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各圈层都发生了近400年来最快速的变化,甚至超过了科学

人民日报求解:我国为何还要建南极科考站

  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刚刚大修完的雪龙船奔赴南极。与往年科考不同的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冰原上建造一个新的科考站。   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昆仑站之后,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马上就要开建。这个被命名为泰山站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主要目标是为南极最高海拔科考

北冰洋冰层融化影响全球气候以及商业模式

两艘德国商船通过北冰洋东北航道   如今在北冰洋,每年秋冬季节形成的海冰都会在下一个春夏融化。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形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的气候乃至商业运行模式,甚至连美国的军事战略计划都不得不做出调整,未来美国海军很可能会加强对北冰洋资源的保护。   在环保组织――气候关系(Climate Nexus

新的“温室地球”时代可能到来

  今夏一波热浪席卷欧洲,令当地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引发了干旱和火灾,包括7月份导致91人死亡的希腊大火。此外,世界各地也是热浪、野火和干旱频发。  在此背景下,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近日发布报告说,全球有进入“温室”状态的危险。在这个所谓的“温室地球”里,全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升高4—5摄氏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