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搞科研,“别再说女子不如男”

女科学家是什么样的? “过去,传统女性往往受限于男权与家庭,但在21世纪,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在生命科学、环境治理、太空探索等各个领域有所作为。”日前,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科学中的女性”恳谈会上,美国两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主任邦妮·L·贝斯勒如此勉励在场的女大学生。科研领域中,“别再说女子不如男”成为在场其余女科学家的共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她告诉学生们,自己30多岁时才从“你好!(How are you?)”开始学说英语,但这丝毫不能羁绊她在科学研究中的脚步,“我是搞生命科学的,我确信,男女在科学研究方面没有天资的差别。由于科学研究特别需要专注,女性科学家在孩子早期成长期可能会有分心的困难。但是这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决心、意志和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今天物质的条件实在太好,如果你想取得成就,还得给自己找点儿‘苦’吃”。 “女人感性、敏锐、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科学的认知非常有先见,......阅读全文

访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陈春英:科研女性也优雅

   一走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的办公室,记者便感到闯入了一片色彩缤纷的天地。阳光朗照的窗户旁,是枝蔓低垂的绿萝和翘首盛放的非洲菊;来自世界各地的贺卡、明信片,被一枚枚精美别致的磁铁章固定在不锈钢柜子的表面,调整出各自俏皮的角度;就连塞满书籍的书柜里,都见缝插针地摆置了一排颇具非洲特色的河马

陆婉珍,她是一个领袖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贯上海。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

女科学家:我们很强 但非女强人

  上周末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一群女科学家特别打眼。她们互称姐妹,自信满满。相比男科学家,她们更低调神秘。在科学领域打拼成精英,并不容易。南都记者采访了她们中的三位,带你认识女科学家们真实的一面。  陈左宁:女科学家不是另类  1957年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兼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

陆婉珍生平之人物轶事

  听来的事情  这是听来的事情,关于陆婉珍的:  其一:1957,发着高烧的年份。无休止的会议、形而上的讨论、检举与被检举、攻讦与被攻讦……陆婉珍看不下去了:“人家外国在搞研究,你们在这里整天开会,怎么会赶得上人家?”“今天报纸上讲的跟昨天讲的不一样!”“没有竞争怎么会有社会的进步?”“

朱敏慧:女性要取得科研上的成功,就要永远争取主动

记者画外音:不能以貌取人自然也不能以名取人。但记者此番采访的女科学家的名字大凡都有着男性的大气与硬朗,及至见到本人,有时暗想确实人如其名。朱敏慧的名字早就听中科院很多人提起过,她当了电子所8年所长,具有改变电子所命运之功。朱敏慧身材匀称,着装得体,操一口吴侬软语,但大家谈起她都颇为敬畏。这样温文尔雅

2011国际化学年 "女科学家校园行"活动启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妇女研究中心主任, 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致欢迎辞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主办方与任詠华教授、吴骊珠研究员共同启动“女科学家校园行”活动   4月7日,由中华全国妇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办公室、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女科学家校园行

跟班式科研,误己误国——某国立研究所所长的自白

  今天编发的这篇文章,是某国立研究所所长的内心自白。他的一家之言,道出了许多人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际深藏危机,如果继续跟班式搞科研,中国科研就没戏了。究竟是其人危言耸听,还是忧患实多?欢迎来稿争鸣。  (一)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我30出头就当上教

跟班式科研,误己误国

  (一)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  我30出头就当上教授,35岁当副所长、40岁当所长,应该说发展得很顺。所以我并不是因为自己过得不如意或有什么恩怨才这样说,绝对不是。我其实玩得还比较好,可是如果到了我孩子这一辈还是这个玩法,那就太浪费生命了。  其实不只是我有这种想法。我身边一些做科

关注·走近“科研玫瑰”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 水球 ,海洋里面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不久前,在第三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作为一名科学家,韩喜球与青少年分享了深海科考故事。在微信朋友圈,她兴奋地写道:“演讲后好多学生求合影,也许有不少学生将来真的会投身海洋事业!”   韩喜球是我国大洋科考第一位

世界顶级科学家||单身男女TOP10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总是在我们现行的职场奉行最好的合作方式。然而,科学世界里面却有着无数多为了科研奉献一生的顶级科学家。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史上单身顶级科学家(男、女)双“TOP10”。世界科学史上顶级男单身科学家TOP10  1牛 顿  牛顿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时至今日全人类最多只有2-3位科学

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科研体系扼杀了吗?

  看到本文的标题,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翻开今天的中外媒体,充斥的全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感觉是马上要领导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超越美国,更是让中国人信心爆棚。  这些成就仅从论文统计数据本身角度来看,客观上确实是不错的。坦率地说,我本人是长期对中国的发展持最乐观态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张弥曼:摘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傻瓜”

   ▲张弥曼(右一)在向学生介绍研究内容。(2018年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事情都是可以牺牲的。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工作都抱着一颗‘公心’。”在张弥曼看来,古生物 学的“公心”就是“不到死也要抱着化石不撒手”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

【盘点】2016年度趣味研究

  2016即将过去,太多让人惊奇的事情已经应接不暇。比如什么腐国脱欧啊,闺蜜干政啊,引进核食品,已经算不上啥了。倒是美国总统换届,刺激了不少美国科学家。不信?你看下面这则报道。  川普当选美国新总统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炸了!  Nature杂志的新闻版块在今年十一月九号刊登了一篇题为“Donal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答铁强化酱油之惑

  时 间: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点:北京国二招宾馆   主持人:王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办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体包括社会各界非常关注铁强化酱油的有关信息,应大家的要求,我们今天下午举办这次铁强化酱油信息共享会。首先

女科学家都去哪儿了:“善意的歧视”说的过去吗?

  直到被问到那个自己答不上来的问题,33岁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才意识到,科研圈内存在严重的性别失衡问题。  他所在的高校,女生数量一直在增长,这也是全国趋势。教育部统计,到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中女生数量连年超过男生。根据中国科协的数据,到2013年我国女科技工作者已经超过了24

“高位缺席”:女科学家到底去哪儿了

    直到被问到那个自己答不上来的问题,33岁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才意识到,科研圈内存在严重的性别失衡问题。         他所在的高校,女生数量一直在增长,这也是全国趋势。教育部统计,到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中女生数量连年超

《自然》对话学术道路勇往直前的女科学家

她们的故事凸显了女性成功的两个要素:家庭的支持和巨大的决心。 Patchanita Thamyongkit正在一个会场的讲台旁耐心地等待。这是一场关于科学对泰国重要性的会议。此时,主办方冲到Thamyongkit面前,询问其是否看见下一位发言者Thamyongkit教授。 “我就是。”她回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女科学家论坛举办

  11月2日,以“生涯规划、组织领导能力挖掘、女导师的作用(Opening doors、Leadership Development、Mentorship Program)为主题的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女科学家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多个单位的近200名师生参加,其中包括不少男同胞。

范云六院士:科学家的声音要再大些

   “我最爱看足球,从中得到很多启发。”85岁的范云六院士说话底气足、嗓门大,“启发就是团队和目标,足球明星离不开队友,他们的作用要在相互配合中体现出来”。  1930年,范云六出生于湖南长沙,老祖母用“白色的云朵”,给这个大家族排行第六的小女孩起了个特别的名字。  如果把我国分子生物学领域比作一

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得主揭晓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表彰为改变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科学家的第十六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得主将于3月19日将出席颁奖典礼。今年的获奖者因推动重要科学进步而获得表彰。   欧莱雅企业基金 (L'Oreal Foundation)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陈春英:冰与火之间寻找平衡

陈春英(右)与学生在实验室  提到女科学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这样一种调侃代表了不少人的想象:“本科生是小龙女,硕士生是黄蓉,博士生是李莫愁,女科学家是灭绝师太……”在人们的想象中,女科学家常常是严肃的、刻板的,有时甚至有点古怪。但见到女科学家陈春英时,这些想象都颠覆了。  接受

中国科学界:女性撑起半边天任重道远

   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发现青蒿素的女科学家屠呦呦。  来源:《自然》杂志官网  今日视点  “女性撑起半边天”,这是上世纪中叶在中国流行的口号,强调了女性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全球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对中国在科学领域的性别差距,以及采取的措

那些27岁的教授们

  据此前报道,浙江大学27岁的陆盈盈获评教授引起舆论纷争,最后浙江大学网站将她的头衔从教授改为“特聘研究员”。对于网络上的纷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薛宇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历数了那些年轻的教授们,表示这一事件并不应该大惊小怪。观察者网编辑查询发现,薛宇教授出生于1980年,2007年成为中国

盘点2014年令人关注的科学人物

   科学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的一个职业群体。与政界领袖、演艺人士、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相比,他们在大众传媒上相对较低的曝光度和关注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判断。  大部分时候,他们低调而务实,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业领域,与同行交流看法,切磋专业问题。然而,用知识创造、技术发明为人类社会谋求

新青胜蓝惟所盼:陆婉珍传

新青胜蓝惟所盼:陆婉珍传 褚小立著  【书评推荐】  《新青胜蓝惟所盼(陆婉珍传)》由褚小立所著,陆婉珍院士一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坎坷,但她都能泰然处之,安然度过。她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她颇懂得科学精神:“一旦有了科学精神的武装,必然会更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一个有着科学精神

颜宁为何从清华跳槽去普林斯顿大学,她终于说出原因了

影 响 中 国 2017 年 度 科 技 人 物颜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拜耳讲席教授、结构生物学家。2017年,她因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而在国内引起强烈关注。  获 奖 理 由  身为一名纯粹的科学家,她却屡屡被贴上“明星学者”等标签,并在“海归”与“归海

王业宁院士:不待扬鞭自奋蹄

王业宁曾这样表达这种热爱:“从中学时代我就迷上了物理,光声热电的世界太有趣了!”从此她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以她的坚韧、执着、敢拼敢闯、自强不息的精神锐意进取,屡创佳绩。 王业宁(1926年10月14日~) 1926年10月14日出生于安徽安庆,籍贯安徽六安。1945年考入中央

Cell Metabolism:12位杰出女科学家的科研经验

  《Cell Metabolism》创刊10周年之际,该杂志邀请十余位代谢领域有影响力的女性科学家为年轻的学生及科学家们分享她们的科研经验。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现代医学的奇迹"berbara Kahn(Beth Israel Deaconess研究中心,哈佛医学院)  我选择读医学院是为了了

颜宁:女性科学家在哪里?

 “我见过10位比我年轻出色的女科学工作者,但是没有一个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这使我常常会问,我们的女性科学家在哪里?”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颜宁在10月7日于东华大学举行的第八届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上发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与管理学院院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