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国的科学进步仰赖于数据公开

大数据时代,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共享,以及技术资源的易于访问等特点已经显现。直至最近,这股开放性科学研究的趋势正在帮助中国的科学家们走上国际竞争舞台。然而在整个中国社会,对于公共数据获取和分享的限制正愈演愈烈。如果这个问题不被解决,将会拖慢科学研究与创新。 中国科学家要想获取高质量国内数据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大部分的公共数据由政府部门掌握,增强了其垄断地位,使得研究者们获取信息变得更为困难。这对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者影响尤甚,同时由于一些数据涉及政治敏感性,也对环境科学、公共健康等领域的研究造成了影响。在会议上,我听到许多同事的抱怨,例如从权威部门获取空气污染数据是如何如何的困难。 即使数据被发布出来,一些数据也很可能因为采集方式上的问题而质量底下。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的争议。官方的全国性的GDP估值,与将31个省级区域的地方值相加的总和相比,存在极大的差异。北京的国家统计局承认,不同省采用不......阅读全文

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发现学术会议举行

“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是打破任何阻止共享的障碍,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现。”10月30日,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发现暨CODATA成立45周年纪念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学者、专家在会议上明确表示。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生命科学到地球科学,从识别微观

首届科学数据大会探讨“科研大数据与数据科学”

  2月24日,首届科学数据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包括中科院院士郭华东、陈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在内的400多名专家、青年科研人员参会。   中科院副院长、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席丁仲礼向会议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科研大数据和数据科学的作用越来越

科学家开发完成水稻多组学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数据库

  水稻不仅是世界近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水稻组学数据的广泛积累,使深入研究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种质资源多样性以及水稻驯化过程的机制成为可能。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相关的水稻数据库,主要包括RAP-DB(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构建的水稻注释

信息技术科学部举行学术报告会

  “各路英豪齐聚信息论坛,顶尖高手论剑华山之巅。”5月31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学术年会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6位院士和11位专家围绕信息科技领域的若干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会议由中科院院士徐宗本和梅宏主持。6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各抒己见、热烈研讨。  随着脑神

科学家呼吁共享新能源数据信息提高产出

  可再生能源领域数据共享机制的缺乏正在阻挠技术进步,让改善能源市场错失良机。  能源产业一直在通过改变能耗速率满足人们的需求。控制一个燃油发电厂的发电量,就像改变一辆汽车的速度一样:踩下油门踏板,就会有更多汽油涌向发动机。  但风能却不能如此随心所欲。不过,智能软件却可以让风电厂提高能效,增强对位

生物信息分析数据挖掘

DNA芯片技术能够在基因组水平分析基因表达,检测许多基因的转录水平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转录变化,显示反映特征组织类型、发育阶段、环境条件应答、遗传改变的基因谱。基因芯片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仅仅进行差异表达分析还远远不够,如何管理分析这些数据、从中挖掘信息已经成为利用这一技术的新的难点。芯片数据大量出现

科学数据,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1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当前,为

科学数据,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1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当前,为

农残数据库: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数据科学/地理信息技术

  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实施,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团队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水果和蔬菜中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水平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在京召开。庞国芳院士代表项目团队进行了情况汇报,杨志峰院士、任发政院士、李培武院士等13名专家听取了汇报,根据项目任务内容

《中国科学数据》:从根源唤醒沉睡的数据

  近年来,因“原始数据丢失,工作无法重复”造成的撤稿事件屡见不鲜。 2020年1月,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Frances H. Arnold撤掉了2019年5月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原因是缺失了关键的原始数据,致使研究成果无法重复。 “只发表论文不公开研究数据,可能会导致科学研究

基金委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召开

  近日,由中南大学承办的“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致开幕词并讲话,他着重介绍了国家对于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和科学仪器装置投入的情况,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与前瞻性的要求。  

学术数据库免费时代何时来临

  “北大买不起知网,研究者看不起论文”,逐年上涨的论文数据库使用费令学术界叫苦不迭。26日是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解决商业数据库“坐地起价”之怪现状。  学术资源的“商业化”  本月初,北京大学官网发布了通知,称因中国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图书馆将停用“中国知

中国科学院泛在信息化制造学术研讨会在沈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沈阳自动化所承办的中国科学院泛在信息化制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15日至16日在沈阳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以及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的10余名海内外学者应邀参加了大会。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赵淑玉老师出席了大会。沈阳自动化所研究人员

谭宗颖研究员应邀来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学术交流

  科技发展战略情报研究,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学科发展热点、前沿和趋势研究,学科布局与优先发展领域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科研机构的竞争态势比较研究等,一直是文献情报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对相关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   9月9日,应生命科学信息中心邀请,中科院国家科

让科学大数据“跑”起来

  “一直以来,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在国内外都是科学大数据领域的‘老大难’问题。”8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科学数据大会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叶玉江再度抛出这个问题。    相对于商业大数据,科学数据领域更容易形成“烟囱林立”的局面。“这和科学数据的特殊性有关。”叶玉江在接受科技日

让科学大数据“跑”起来

   “一直以来,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在国内外都是科学大数据领域的‘老大难’问题。”8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科学数据大会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叶玉江再度抛出这个问题。   相对于商业大数据,科学数据领域更容易形成“烟囱林立”的局面。“这和科学数据的特殊性有关。”叶玉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

盐湖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库建成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在科技部基础专项、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立足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优势,历时6年建成的盐湖资源与环境科学基础数据共享数据库正式通过科技部验收。这标志着目前我国数据量最大的盐湖资源与环境科学基础数据共享系统正式建成,并对基于科学数据的盐湖资源合理利用、长远决策

学术与操作相结合-建立“食物份”数据库

  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2013年度计划资助的7个项目,并分享了上一年度已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其中,2013年度最新资助项目中,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将学术研究成果与餐饮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其中“营养健康示范餐厅创建模式

数据学与数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5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挖掘研究中心主办的主题为“探讨数据科学的原理、结构与应用”的“第二届数据学与数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担任本次会议的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虚拟经

首届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开幕

   11月6日,由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细胞出版社主办的2019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系列活动——首届“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开幕。会议以“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为主题,邀请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该领域的卓越科学家,就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的全球最新科研进展,及其交叉演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关注量子信息技术

  主题为“量子信息技术前沿研究”的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日前在京举行。   沙龙围绕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研究热点、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及实用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沙龙领衔科学家、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李未、北京

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召开

  8月7日,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30多位院士、10多位特邀专家对东数西算、网络空间、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  开幕式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主任郭雷主持,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和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杨

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召开

8月7日,2022年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30多位院士、10多位特邀专家对东数西算、网络空间、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开幕式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主任郭雷主持,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和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杨博致辞。

科学家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实验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近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底推出的年度回顾特刊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的研究成果被选为年度十大新闻亮点。《自然》杂志在其为该研究成果专门撰写的长篇新闻特稿“数据隐形传输:量子太空竞赛”中指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

237个科学数据集揭开人口与健康大数据“面纱”

   2017年1月4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资源发布会暨2016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与发展峰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医学科学数据共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王陇德院士、陈可冀院士、刘德培院士、曹雪涛院士、金力院士等40余名权威专家以及国家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会议

科学家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小数据”仍有未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06.shtm大数据时代,“小数据”有未来吗?武汉纺织大学数理科学学院江健教授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Guo-wei Wei教授团队共同研究认为:“有!”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化学评论

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为科学研究带来重大机遇

  “大数据的概念听上去和云计算一样,有些‘高大上’,但是大数据绝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事实上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面貌,更为科学研究带来重大的机遇。”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研究员郭华东说。  依托海量的数据状态和云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以其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

生命科学常用数据库

The National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http://www.ncbi.nlm.nih.gov/National Center for GenomeResources.http://www.ncgr.org/ncgr/ncgr.html T

沉睡的“科学大数据”如何唤醒

   6月8日,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主办的“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开幕,近百位科学家共聚一堂,研讨如何唤醒沉睡的“科学大数据”。大数据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层面,科学,商业,社会管理等等,无不都在探索大数据带来的价值。统计作为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在大数据时代下其作用和地位也在随之提高。   今年3月

《GigaScience》—实现文章与数据结合的创新学术发表模式

  2012年7月12日,华大基因和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宣布其共同创办的生物学期刊《GigaScience》首刊正式发行。该期刊采用标准全文文献、数据库信息以及信息分析工具相结合的崭新模式,来发表大规模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免费公开的有效数据以及生物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