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锥形量热仪对硼酚醛防火涂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酚醛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耐烧蚀性和阻燃性, 是防火涂料领域研究和应用较早的一种树脂基料, 然而传统的酚醛树脂韧性和耐热性差, 限制了其作为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因此, 将改性酚醛树脂应用于防火涂料中是防火涂料性能改善研究的新要求和发展趋势。硼酚醛树脂中游离酚羟基明显减少, 并在分子结构中引进了柔性较大的B- O键, 韧性和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固化物中含有硼的三向交联结构, 同时其硼氧键键能( 774.04 kJ mo l- 1 ) 远大于碳碳键键能( 334. 72 kJm ol- 1 ), 从而使硼酚醛树脂的热分解温度比普通酚醛树脂提高100~ 140 ?C , 在900 ?C N2中其成炭率达60%以上, 在空气中的成炭率达58.5%以上[ 1] 。已有研究表明[ 2- 4] , 将硼酚醛树脂应用于防火涂料中能够有效增强涂料的阻燃性能。目前我国防火涂料阻燃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大板燃烧法测定的耐燃时间[ 5] , 该方法操作简......阅读全文

锥形量热仪简介

  研发历史阻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阻燃材料燃烧行为的评估、测试手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测试方法(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水平燃烧法)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仍在许多燃烧测试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测试参数单一,测试结果不能定量化等缺点,难以与材料在真实火情中的燃烧

锥形量热仪供应信息

符合标准:ASTM E 1354, ASTM E 1474, ASTM E 1740, ASTM F 1550, ASTM D 6113, NFPA 264, CAN ULC 135第15部分  适用范围:锥形量热仪在防火测试领域是最重要的小型测试仪器。  产品介绍:  评定材料和产品火灾特性时,热

锥形量热仪的原理

1、锥形量热仪采用分柜式设计方式 ,既可应用于锥形量热仪测试使用,也可连接大型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符合ISO 5660、ASTM E1354、GB/T16172等国内外测试标准。 2、 19英寸标准仪器架 ,内嵌PC型17英寸触摸屏电脑,用于整个控制和测试过程。 3、锥形加热器额定功率5000W,热

锥形量热仪的原理

1、锥形量热仪采用分柜式设计方式 ,既可应用于锥形量热仪测试使用,也可连接大型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符合ISO 5660、ASTM E1354、GB/T16172等最新国内外测试标准。 2、 19英寸标准仪器架 ,内嵌PC型17英寸触摸屏电脑,用于整个控制和测试过程。 3、锥形加热器额定功率5000W

锥形量热仪的原理

1、锥形量热仪采用分柜式设计方式 ,既可应用于锥形量热仪测试使用,也可连接大型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符合ISO 5660、ASTM E1354、GB/T16172等国内外测试标准。 2、 19英寸标准仪器架 ,内嵌PC型17英寸触摸屏电脑,用于整个控制和测试过程。 3、锥形加热器额定功率5000W,热

锥形量热仪的应用

应用阻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阻燃材料燃烧行为的评估、测试手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测试方法(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水平燃烧法) 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仍在许多燃烧测试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测试参数单一,测试结果不能定量化等缺点,难以与材料在真实火情中的燃烧行为相

锥形量热仪检测纺织品燃烧特性的锥形量热仪法

2.1锥形量热仪锥形量热仪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燃烧测试装置,能模拟真实燃烧时的各种参数,可以测量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此外,它还可以测量纺织品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烟气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有害气体含量等参数,这些表征指标可以综合评价纺织品的燃烧特性。锥形量热仪检测纺织品燃烧特性

锥形量热仪在阻燃材料研究中的应用锥形量热仪试验

锥形量热仪(简称CONE),是基于耗氧原理的材料燃烧性能测试仪器。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锥形量热仪已经成为研究材料燃烧性能最重要的试验仪器之一。锥形量热仪在阻燃材料研究中可以研究阻燃机理、阻燃剂在材料中的阻燃效果,评价阻燃材料的燃烧性和阻燃性以及烟和毒气的释放。1、锥形量热仪试验传统表征材料

锥形量热仪的研发历史

  阻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阻燃材料燃烧行为的评估、测试手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测试方法(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水平燃烧法) 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仍在许多燃烧测试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测试参数单一,测试结果不能定量化等缺点,难以与材料在真实火情中的燃烧行为相

锥形量热仪的产品优点

  1、锥形量热仪试验结果数据包括下列:   a 引燃时间   b 引燃后180s 300s内的热释放速率平均值、   c 总热释放量(mj/m2)   d 试样的初始余量和残余质量(Kg)   e 平均存放燃烧值(mj/kg)   f 引燃后至试验结束期间内的平均质量损失(k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