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证实鲸豚动物高频听觉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在人类社会,老年性耳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多数人的听觉能力尤其是高频听觉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那么,这一现象是人类所特有还是普遍存在于其它哺乳动物包括海洋哺乳动物之中呢?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宽吻海豚和伪虎鲸的听觉能力尤其是高频听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并不清楚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由人工饲养环境引起。近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一头搁浅的年龄超过40岁的年老中华白海豚的听觉能力和回声定位声信号特征的研究论文。 通过采用非损伤性听觉诱发电位(non-invasiv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的技术,科研人员发现,该年老中华白海豚的高频听觉能力要明显低于该研究团队之前研究过的一头较年轻的(大约13岁)中华白海豚的听觉能力[Li SH, Wang D, Wang KX, etc. 2012. Evoked-p......阅读全文

为中华白海豚寻找“保护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63.shtm在我国,至少有8个现存的中华白海豚地理种群,但对它们的保护管理工作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以下简称深海所研究团队)总结了我国

科学家证实鲸豚动物高频听觉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在人类社会,老年性耳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多数人的听觉能力尤其是高频听觉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那么,这一现象是人类所特有还是普遍存在于其它哺乳动物包括海洋哺乳动物之中呢?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宽吻海豚和伪虎鲸的听觉能力尤其是高频听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并不清楚这是一

“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处境堪忧

或深灰或白中带粉的身躯,轻盈地拱出曼妙的弧线,带起晶莹的水花,嬉戏间脸上挂着俏皮的微笑。 5月8日,我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人们将视线投向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国际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 从曾经终年可见到仅存4000余头,相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近

多只中华白海豚现身福建厦门鼓浪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23.shtm   ?近日,在福建厦门鼓浪屿附近海域,轮渡工作人员拍到多只中华白海豚的影像。它们在水中畅游,还不时跃出水面。据了解,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欢在近岸海域栖息,每年3至

“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处境堪忧

  或深灰或白中带粉的身躯,轻盈地拱出曼妙的弧线,带起晶莹的水花,嬉戏间脸上挂着俏皮的微笑。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8日,我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人们将视线投向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国际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  从曾经终年可见到仅存4000余头,相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首个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智慧监测平台建成

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为生活在我国境内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小型鲸类),为守护这些“水中国宝”,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研究团队联合多家保护区和研发单位,建成了覆盖内河和近海的首个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

研究揭示中华白海豚部分种群正经历快速衰退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团队与汕头大学刘文华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该研究整合了深海所与汕头大学2015年至2019年间个体照片数据库,对广西三娘湾及其毗邻海域中华白海

中华“慧眼”观测能力有多强?

  ——解读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结构示意图  茫茫天宇间,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中国方阵”中,除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之外,还有一颗近日发射升空的新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与其他航天器相比,这颗重约2.5吨,在距地面55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中华白海豚种群核心栖息地改变与船舶活动有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93.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与汕头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发

中华白海豚可能存在两种生态型假说首次提出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以下简称深海所研究团队)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项研究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图谱(Self-organizing map,简称SOM)对我国海南、三娘湾和湛江三个相邻中华白海豚种群的栖息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中科院研究员李松海:扎根南海研究海洋哺乳动物

  建立首个南海鲸类动物资源数据库、首次发现海南西南海域存在中华白海豚种群、揭示齿鲸动物声呐系统相关的发声、听觉机制及噪声影响……作为中国科学院引进的海外人才,李松海自2012年起带领团队“深耕”南海,从事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研究。  回国9年,李松海和团队在南海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鲸类环境适应与

水文监测显示“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31.shtm 青海省是黄河、长江及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在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之际,记者走访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了解到,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省多年平均出境水

伶仃洋上“打响”白海豚保卫战

7月10日,本报记者跟随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出海寻找中华白海豚踪迹,全身裹得严严实实。   中华白海豚,中国一级保护的鲸豚哺乳动物,珠江口是它们的主要聚居区。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因穿越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而备受关注。   连月来,南方日报记者多次辗转于港珠澳大桥施工

研究揭示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的新机制

  7月8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小鼠听皮层神经元群体结构动态变化实现感觉到范畴的转化》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宁龙研究组完成,博士研究生辛宇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该研究通过在头部固定小鼠

新方法让鲸类生态“摸底”更靠谱

近年来,全世界都在开展近海生态和珍稀动物的本底调查工作,但是单一方法所获得的调查结果往往难以验证其可靠程度。 近日,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整合式鲸类生态研究新范式,并展示了示范研究结果。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生物保护》(Biological

听觉转导中的未解之谜-明确听觉转导的离子通道

  听觉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也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定义的五种感官中,介导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的受体基因已被相继确定。但是,声音感知的核心问题——负责听觉转导的离子通道是由哪个基因编码的,一直是个谜。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闫致强团队、服部素之团队与东京大学教授濡木理

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和谐共处-钦州划定生态海岸线

  本报南宁10月17日电 (记者郑盛丰、谢建伟)以“自贸区与新机遇”为重点主题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在即,被确定为本届博览会“中国魅力之城”的广西钦州市,将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展现“白海豚与大工业和谐共处”的独特城市魅力。  地处北部湾顶端的钦州,拥

早期听觉学习始于子宫中

  一项研究发现,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可能塑造发育中的人类大脑,从而影响人出生后的语音和语言发育。人类胎儿在怀孕后大约27周开始感受到外部声音,引发胎儿听觉皮层重新组织以及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的成熟。但是胎儿是否能够学习这些声音从而影响在婴儿期的语音感受和发育,这仍然不清楚。Eino Partan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第四次会议召开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水生所曹文宣、桂建芳、赵进东院士,胡征宇、徐旭东研究员及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及该重点实验室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娄治平研究员

视觉皮层也能处理听觉信息

        科学家在研究与视觉相关的脑处理过程时,发现视觉皮层不仅能利用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还能利用耳朵收集的听觉信息。他们认为,这种听觉输入让视觉系统能预测即将到来的信息,从而成为一种生存优势。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该研究是一项为期

《自然》:通过再生关键听觉细胞损失

美国科学家近日为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福音。他们在小鼠体内制成了关键的听觉细胞,并首次证实这些细胞能与自然的耳部细胞一样发挥作用。相关论文8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在听觉系统中,内耳在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中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柯蒂氏器上布满了15000至

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声学实时监测系统运行

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在该保护区建设完成验收并在连续3个月运行中初显成效,运行期间共监测到海洋哺乳动物声学片段1066条,并实时传输至保护区智慧化监管指挥中心。2022年11月,合浦儒艮保护区建设4套海洋哺乳动物声学实时监测系统。系统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导开发,南京师范大学

深海所呼吁关注驼海豚属动物的生存威胁

  近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题为Humpback dolphins at risk of extinction 的Letter文章。文章结合其研究团队的相关科研成果和认识,提出中华白海豚等驼海豚属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呼吁关注这些动物所面

大脑听觉皮层可助增强语言感知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2月20日在线发表的两篇神经科学论文提出,人们能借助听觉皮层的快速动态变化,在嘈杂的环境中辨认出语句。其中一组人员发现,当词语中的某些部分被噪音掩盖时,听觉中枢的一个区域能实时补充缺失的音节。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先前接触过这些语句的情况下,听觉中枢的快速变化能让人们理解噪音

《中华海洋本草》问世

  我国海洋药物领域首部大型志书《中华海洋本草》9月27日在京首发。这是国内第一部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优化的权威工具图书。   《中华海洋本草》由国家海洋局主持,组织30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的系统梳理编撰而成。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表示,《中华海洋本草》的出

中华仙茅的介绍

  中华仙茅(拉丁学名:Curculigo sinensis S. C. Chen),石蒜科仙茅属植物。[1]  中华仙茅根状茎缩短而粗厚。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宽线状披针形,长约85厘米,宽约4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柄,具强烈折扇状的脉,革质,上面近无毛,背面被长柔毛,脉上尤甚。花果期4-5月。产

中华仙茅的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3~10列。皮层宽广,偶见根迹维管束,皮层外缘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散列。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黏液细胞,类圆形,直径60~20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180μm。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

水杨酸盐对听觉电生理的影响

  对耳蜗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定剂量水杨酸盐可引起CAP阈值升高。将含10mM水杨酸钠的人工外淋巴液灌注于豚鼠鼓阶,发现2-24kHZ CAP阈值平均快速增加44dB,灌注后7Zll左右阈值升高最大,灌注后30nnd右/AP阈值可恢复10-25dB;研究同时发现水杨酸盐引起CAP阈值升高的作用有剂量

瑞士发现一种影响听觉的蛋白

  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科研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一种能影响听觉的蛋白。   各个神经元之间有上千个触点——突触,突触负责保证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换。人类目前发现的大脑负责听觉区域中的最大突触形状酷似花萼,1893年由德国神经学家黑尔德发现。因为有这种花萼型突触,听觉信息可在几分之一毫秒内得到处理,信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介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AEP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往往脑干轻微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