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医药产业发展“三境界”

在2014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上,仍是广药、扬子江等企业占据前几名。主营收入100亿元的医药工业企业由上届的9家增加到11家,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广州医药集团、修正药业集团的主营收入双双突破400亿元;另外,主营收入在50—100亿元之间的企业则由上届的19家增长到25家,主营收入50亿元以下的由上届的72家降低为64家。百强企业的门槛已经超过20亿,平均规模水平亦明显提升。2014年中国医疗工业生产增速虽然高于国内工业平均水平,但增速回落较明显。 移动医疗市场骤热 2014年,移动医疗产业遍地开花,不仅传统的医疗公司纷纷涌入,新成立的移动医疗公司数不胜数,可穿戴医疗、网络轻问诊模式均有企业尝试,甚至睡眠产品都在嫁接移动医疗概念,他们有的获上亿元投资,有的仅凭几百万投资便进入市场,希望在移动医疗领域分一杯羹的公司比比皆是,火遍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然而,移动医疗的未来在哪里?最终付费方是谁?是保险公司,还是医......阅读全文

贵州—— 首家医疗大数据企业落户

  10月31日,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发企业“医渡云”落户贵州,成为贵州这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首家医疗大数据创新企业。图为揭牌仪式当天,工作人员在操作演示。

GE收购美国医疗软件企业

  美国通用电气集团(GE)日前宣布,将收购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医疗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及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APIHealthcare。这是GE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悉,全美范围内已有1600多家医院和人事代理机构正在使用APIHealthcare的解决方案,其功能涵盖了人员

中国的远程医疗困境

  一、定价困境  目前中国的远程医疗服务有两种定价办法。一种是远程会诊,这并不是新鲜事物,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主要针对偏远地区的疑难杂症、急症和大病。会诊的费用很高,比如说浙大一院远程医疗门诊会诊费280元/次,急诊会诊费1,000元/次,预约会诊费600元/次。安徽同步远程病理会诊300元/次,非

英国注塑企业Carclo在华扩能 把握医疗增长

  英国注塑企业Carclo plc公司正在中国建新厂,大幅扩大在华的医疗生产能力。该公司称,在华跨国医疗器械生产商的业务不断增长。  这家上市公司在11月18日公告说,将把中国生产业务从上海迁往附近的江苏省太仓市,称今后将扩大其诊断器械零部件的洁净室生产能力。  该公司称:"新厂规模将远远大于现有

手机医疗中国有望领先

  “大型医疗设备几乎全部被国外把持,应该把握住这个重新洗牌的机遇”   夜深人静,王女士看着熟睡的孩子,有点担心。白天出门时,孩子着了凉,夜里恐怕会发烧。     她想了想,在孩子身上贴了一个薄薄的小圆片,终于放心地去睡觉了。     凌晨两点,王女士的手机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出两行字

强生医疗成立中国研发中心

  医药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日前,强生公司宣传强生医疗亚太研发中心在苏州正式成立,该中心由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创建,专门针对亚洲新兴市场(主要包括中国和印度)设计和开发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  该研发中心是强生公司“适宜市场创新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天

企业如何应对中国RoHS

   实际上在标准还未全部公布之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例如建立绿色供应链系统,导入绿色产品设计;确保供应商零部件材料化学成分信息;取得第三方机构的评价、验证或认证等。“这些工作对于企业符合中国RoHS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定都有很大的帮助,”他说。   电子产品中以铅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给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 新三板头部企业成长性较强

医疗器械行业简介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主要用于医疗诊断、监护和治疗。医疗器械产品品种繁多,按照终端客户可分为医疗机构使用和家庭使用,按照产品特性可分为设备与耗材两大类。医疗器械的特点是产品间差异极大

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入住纽约,联影医疗海外发展提速

近日,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uMR Omega、中国首款超高端640层CT—天河640以及智能数字PET-CTuMI 550陆续进驻美国纽约曼哈顿上东区AMRIC医疗影像中心,这是中国高端医疗装备首次进入美国第一大城市最核心区

分子诊断吸引众多内外医疗器械企业进入

  分子诊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入。珀金埃尔默、Life Technologies等跨国体外诊断企业,通过并购或合资的方式深度开发国内分子诊断市场。达安基因、科华生物等国内企业也在上市之后进一步加大市场扩张步伐。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分子诊断市场增长空间仍然很大,预计后续将有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