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解密大脑“迷宫”

杨志 杨志博士的办公桌上立着三块电脑屏幕,如果将所有的屏幕连起来长度几乎达到两米。这些终日闪烁的屏幕好似一道厚实的大门,一边是庞大的核磁共振图像组成人脑“迷宫”,一边是年轻的杨志时刻准备着用各种科学之钥解密“迷宫”。 “说起心理学,曾经有人认为如同算命。”外形阳光的杨志调侃道,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的一名副研究员,他早已深深爱上这门学科, “与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比,心理学更加需要人们去‘重塑’她。”杨志说,这个目标太高大上了,或许他在有生之年都无法实现,但这是他始终想做的事情,即使只是在某些方面重塑心理学。 与自己对话 今年3月底,在国际脑成像组织2014年年会上,杨志报告了最新的研究“脑功能网络的遗传性特征”。 国际脑成像组织是国际脑成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其年会代表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最前沿。该会议每年从四五千份递交的投稿会议摘要中遴选出约3%作为大会口头报告。 曾经,成为该大会口头报告......阅读全文

杨志:解密大脑“迷宫”

杨志  杨志博士的办公桌上立着三块电脑屏幕,如果将所有的屏幕连起来长度几乎达到两米。这些终日闪烁的屏幕好似一道厚实的大门,一边是庞大的核磁共振图像组成人脑“迷宫”,一边是年轻的杨志时刻准备着用各种科学之钥解密“迷宫”。  “说起心理学,曾经有人认为如同算命。”外形阳光的杨志调侃道,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

深度学习算法“解密”脑活动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9月25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一种可以分析四肢瘫痪患者大脑活动的深度学习算法。该算法已被用于向患者的前臂肌肉传递电刺激,从而恢复瘫痪肢体的功能性运动。  慢性瘫痪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加以改善。脑机接口可以将控制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回路和辅助设备(例如计算机光标

美国计划为脑活动绘图

  奥巴马政府即将出台一项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的研究计划。这一计划将耗时10年、投资数十亿美元,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   这一名为“脑活动绘图”的计划预计最早于3月份公布,参与者包括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邦机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艾伦脑

Cell:解码线虫的全脑活动

  最近,奥地利分子病理学研究所(IMP)Manuel Zimmer带领的研究小组,揭示了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大脑活动。科学家们发现,脑细胞(神经元)——被组织在一个全脑网络中,尽管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以一种集体的方式相互协调。他们也将线虫大脑中这些协调活动

真实经历与记忆再现拥有相似脑活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3日报道,最近,一个由加拿大罗特曼研究所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们在回想过去经历时,由鲜明记忆引发的脑活动方式和当初直接经历该事件时的脑活动方式极为相似。在神经连接水平上虽不像复制般地吻合,相似程度也达到了91%。相关论文发表于《认知神经科学期刊》杂志网站上

“植物人”能醒来吗?专家解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807.shtm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陷入昏迷状态的慢性意识障碍者就是人们常说的“植物人”,很多家人只能绝望地看着亲人在“沉睡”中逝世。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是全球医疗界面对的难

神经刺激部分唤醒植物人

  15年前,法国一名20岁的男子在车祸中遭受了脑损伤,并陷入了一种被称为植物人的昏迷状态。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脑中一种实验性的低强度神经刺激(现在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癫痫)能够成功地将一个人变成医生所说的“最低意识”状态。尽管这与全面苏醒的情况相去甚远,但研究报告的作者认为,这一发现暗示

科学家解密控制瘫痪肢体的脑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分析四肢瘫痪患者大脑活动的深度学习算法。该算法已被用于向患者的前臂肌肉传递电刺激,从而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慢性瘫痪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通过脑机接口加以改善。脑机接口可将控制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回路和辅助设备(例如计算机光标或机器人设备)连接起来。近来,脑机接口已被

超柔韧血管内探针可记录深脑活动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一种通过血管输送的超小型、超柔韧的电子神经植入物可记录大鼠大脑深处的单个神经元活动。这项技术可作为与大脑深部区域的长期、微创生物电子接口。  脑机接口(BMI)可实现大脑与外部电子系统之间的直接电气通信。BMI让大脑能直接控制假肢等装置或调节神经、肌肉功

超柔韧血管内探针可记录深脑活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58.shtm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一种通过血管输送的超小型、超柔韧的电子神经植入物可记录大鼠大脑深处的单个神经元活动。这项技术可作为与大脑深部区域的长期、微创生物电子接口。

一篇惹争议的Cell子刊:长期植物人患者“醒了”

  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癫痫症的低强度神经刺激,能把“植物人” 状态转变成“最小意识(minimally conscious)”状态。虽然,这与完全恢复意识仍相去甚远,但研究作者认为,这些发现暗示了研究大脑损伤后意识恢复的新途径。  尽管如此,一些内科医生和脑损伤专家仍对文章表

研究发现植物人可通过大脑扫描与人沟通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斯科特·鲁特雷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通过追踪富氧血液的流动,实时呈现大脑的活动情况。2010年欧文教授的一项研究称接近五分之一的植物人患者能够通过大脑活动进行交流阿德里安·欧文教授利用脑部扫描技术发现患者隐藏的意识,并使他们能够进行交流BBC全景

人类濒死“灵魂出窍”只是脑电活动在“作怪”

  感觉灵魂离开了躯体,飘浮到了空中……感觉自己进入一个尽头泛着白光的通道……不少拥有濒死体验的人都曾报告灵魂出窍的感觉。但美国一项新研究认为,这实际上只是脑电活动在“作怪”而已。   长期以来,濒死体验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都曾报告濒死体验。据统计,大约

杨志:生物医药是陷阱最多的一个投资领域

  他是世界第二大基因测序公司Incyte(纳斯达克市值140亿美金)的奠基创始人;他与被称为“干细胞之父”的斯坦福教授Irving Weissemen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也是最成功的干细胞治疗公司SyStemix;他是建国后中国第一位哈佛生物医学博士,师从诺贝尔奖得主Walter Gi

俄开发适用于人机接口的脑活动记录仪

科技日报莫斯科2月20日电 (记者董映璧)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南乌拉尔州立大学和其他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新的记录脑部活动的装置。新装置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信号,而且体积小、成本低,可运用于科研人员实验室或者脑机接口爱好者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实验性大脑研究》杂志上。脑活动记录仪常用于

研究揭示复杂脑自发活动中意识状态的简要神经表征

我们的意识存在于何处?这是《科学》(Science)列出的125个未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大脑的全局意识水平的波动在时间尺度上引领着我们不同的主观体验。例如,从清醒到睡眠的交替、麻醉药物作用下的意识消失、精神疾病或致幻剂引发的异常精神状态等,分别对应不同的意识状态。是否存

日本科研人员揭示脑内嗅觉神经活动机制

  日本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的科研团队对受试者闻到10种不同气味时的脑电波进行监测,并通过脑解码技术和表征相似性分析,揭示脑内嗅觉神经活动机制。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题为:“Spatiotemp

DNA双链断裂是脑活动一部分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一种特殊的DNA损伤——DNA双链断裂(DSB)对脑细胞特别有害,是老年病如老年痴呆背后的主要推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4日报道,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斯通研究所科学家发现,DSB实际上是一种常规的、非伤害性脑活动过程的一部分。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老年痴呆症背

新研究有助预测“植物人”意识恢复可能

  从中科院自动化所获悉,该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将“脑网络组学”与人工智能方法结合,建立了全新的慢性意识障碍预后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意识障碍患者能否恢复意识的准确率高达88%。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两家医院的三套不同数据集上得到了验证。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生命科学开放获取期刊eLife上,该所宋明和蒋田仔

电刺激疗法或能重建“植物人”语言功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神经外科王伟教授与曾经是“植物人”的李先生,日前在病房联袂上演“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小剧目。王伟发出睁眼、握拳、踢腿的指令,李先生一一照办。10个月前,李先生在华西医院开始接受高位脊髓电刺激疗法,如今他的意识逐渐恢复,受损的语言中枢开始部分重建,能够听懂医生的话,并能根据指令做出

日本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

  日本冈山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村田稔率领的研究小组25日宣布,他们成功在植物细胞内人工制造出了带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新的作物品种。   研究小组使用拟南芥,利用“自顶向下分析法”,通过操控细胞内原有的染色体,并进行改编,制作出了比通常染色体要小的环状人工染色体。即使是自花授

日本研究人员制成植物人工染色体

  日本冈山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村田稔率领的研究小组25日宣布,他们成功在植物细胞内人工制造出了带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新的作物品种。   研究小组使用拟南芥,利用“自顶向下分析法”,通过操控细胞内原有的染色体,并进行改编,制作出了比通常染色体要小的环状人工染色体。即使是自花授

江西樟树:夫妻制假酒-顾客中毒成植物人

  近日,樟树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一起销售假药酒,致人重伤的案件,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廖某某、邓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万元;同时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此外,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依法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

打工男子吃变质肉拉肚子成植物人

  夏天高温季节,食物容易腐坏。在无锡,外来打工的一个市民吃了几块有异味的肉,没想到成为植物人。  吃了几块肉变成植物人  32岁的陈强(化名)是江西人,在无锡以打工为生,并生育了两个孩子。据家人反映,7月30日,他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后吃晚饭,吃饭时他感觉饭菜中的猪肉有

中国科学家揭示复杂脑自发活动中意识状态简要神经表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32.shtm6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昂课题组、王晓群课题组等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研究揭示了复杂脑自发活动中意识状态的简要

基于脑网络的精神疾病亚型生物学探测新方法

  精神疾病不仅严重损害生活质量,而且因多发、高发,已成为我国医疗支出的沉重负担。准确诊断精神疾病是有效治疗精神疾病的前提,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传统精神医学体系和临床实践中,精神疾病的诊断几乎全部依赖于心理行为症状表现。然而,基于症状学的诊断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使得

人工智能与脑网络组融合助力意识障碍研究

  人工智能对医学的影响有目共睹,“人工智能不能替代医生,但懂人工智能的医生会替代不懂人工智能的医生”。但是,当前绝大部分研究和应用都集中在辅助医生检测影像中肉眼可见的病灶,关注在如何让医生能更快速更自动地诊断。虽然这提高了病灶检测效率和精度,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判率,但是从本质上讲并没有提供新的医学

遗传和环境如何影响脑功能

  人的气质、能力各有特点,本质上是每个人的脑不同。遗传和环境对脑的功能产生多大影响是一项科学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杨志,与国内外合作者利用200对双胞胎的脑功能影像数据,揭示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脑内在功能网络的影响。相关论文于今年4月发表在SCI期刊《大脑皮层》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第一届学术大会总结会在京举行

   7月4日至6日,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第一届学术大会总结会在京举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曹国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李恩中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所长、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沈毅处长出席了大会闭幕式。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认知和智力的本质和规律

加拿大植物人能思考沟通称“不觉得痛苦”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男子斯科特・罗特里呈植物人状态已超过10年,但他却能向科学家表示,自己丝毫不觉得痛苦。这是失去沟通能力的严重脑损伤病人可回答临床诊治问题的全球首个例子。   呈植物人状态的病人从昏迷中醒来后,经常处于两眼睁开的苏醒状态,但对自己或外界则毫无知觉。罗特里在12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