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病原体的起源与进化

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麻风病唯一的病原体(神秘的地球配图)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EurekAlert!:科研人员报告了第二种导致麻风病的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并且揭示出了这些病原体的起源与进化史。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麻风病唯一的病原体,但是此前的一项研究提出,一种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弥散性麻风分枝杆菌(M.lepromatosis)可能是造成一种罕见但却严重的、被称为弥散性瘤型麻风病的原因。 使用一种比较遗传学方法,Stewart T. Cole及其同事描述了这两个物种如何从一个共同祖先的基因组缩小和遗传衰退中进化出来。研究人员利用一名墨西哥病人的皮肤活检样本并且把它与已知的麻风分枝杆菌基因组进行比较,从而拼合起了一个近乎完整的弥散性麻风分枝杆菌的基因组。贝叶斯测年分析提示,这些物种很可能在1390万年前分离,并且在分......阅读全文

麻风分枝杆菌简介

  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 [1]  全世界约有病例1200万,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我国建国前流行较严重,估计约有50万例病人。1

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

  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细长、略带弯曲,常呈束状排列。革兰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经治疗后可呈短杆状、颗粒状或念珠状多形性,可能是L型变异。未经彻底治愈可导致复发。  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在干燥环境中7天以内仍有繁殖能力。低温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60℃到-

麻风分枝杆菌的防治原则介绍

  麻风病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有共同抗原 [1] ,曾试用卡介苗来预防麻风取得一定效果。该病防治特别要对密切接触者作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多采用二三种药联合治疗,以防止耐药性产生。

关于麻风分枝杆菌的基本介绍

  麻风分枝杆菌(M. laprae),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全世界约有病例1200万,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我国建国前流行较严重。  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细长、略带弯曲,常呈束状排列。革兰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经治疗后可呈短杆状、颗粒状或念

关于麻风分枝杆菌的感染部位的介绍

  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典型胞内菌,病人渗出物标本涂片中可见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存在于细胞内。这种细胞的胞浆呈泡沫状,称麻风细胞。这与结核分枝杆菌区别有重要意义。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

麻风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麻风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主要是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可从患者鼻粘膜或皮损处取材,用抗酸性染色后检查。一般瘤型和界线类患者标本中可找到细菌在细胞内存在,有诊断意义。结核样型患者中很少找到细菌。欲提高检查的阳性率,也可以用金胺染色后以荧光显微镜检查。麻风菌素试验(lepromin

关于麻风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介绍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麻风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近年来发现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早期鼻粘膜分泌物含有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因此通过呼吸道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1] 其他如痰、汗、泪、乳汁、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均可有麻风分枝杆菌,故也可通过接触传播。人对麻风分枝杆菌的抵抗力较大,主要靠细胞

麻风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主要是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可从患者鼻粘膜或皮损处取材,用抗酸性染色后检查。一般瘤型和界线类患者标本中可找到细菌在细胞内存在,有诊断意义。结核样型患者中很少找到细菌。欲提高检查的阳性率,也可以用金胺染色后以荧光显微镜检查。  麻风菌素试验(lepromin test)对诊断没有重

分枝杆菌简介

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或略带弯曲、为数众多(包括54个种)呈分支状生长的需氧杆菌。因其繁殖时呈分支状生长故称分枝杆菌。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可占其干重的60%,这与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关。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抗

关于咽部麻风的麻风杆菌检查介绍

  主要从皮肤和黏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皮肤查菌取材:选择有活动性,皮肤损害,消毒皮肤。检查时戴消毒手套,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患者皮肤捏紧提起,使局部皮肤变白,然后右手持脱刀切开一个5毫米长,3毫米深的切口,以刀刃刮取组织液,涂在载物片上,固定抗酸染色、镜检。切口棉球贴压,取材部位的多少

关于麻风杆菌的介绍

  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  全世界约有病例1200万,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我国建国前流行较严重,估计约有50万例病人。1981卫

什么是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有时有分枝或出现丝状体。在分类学上已将分枝杆菌属归纳于放线菌种。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分含和不含分枝菌酸两类。分枝杆菌属于含分枝菌酸类。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这和其染色性、生长特性、致病性、抵抗力等密切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

1.形态和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细长略弯曲,聚集呈分枝状排列增殖。因其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不易着色,经齐一尼二氏抗酸染色呈红色,无菌毛和鞭毛,不形成芽孢(胞),现证明有荚膜。2.培养特性 结核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和

结核分枝杆菌鉴定方法

1.1 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 目前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我国结核病实验室使用最为 普遍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特异性高,设备要求低,但是灵敏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病人。1.2 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LED荧光显微镜)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管利用二极管光源,延长了显微镜使用寿命,不需要

结核分枝杆菌鉴定方法

1.1 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 目前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我国结核病实验室使用最为 普遍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特异性高,设备要求低,但是灵敏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病人。1.2 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LED荧光显微镜)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管利用二极管光源,延长了显微镜使用寿命,不需要

结核分枝杆菌的简介

  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简称为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是人类结核病的病原体。是专性需氧的一类细菌,抗酸染色阳性。无鞭毛,有菌毛,有微荚膜但不形成芽孢,其细菌壁既没有革兰阳性菌的磷壁酸,也没有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德国细菌学家郭霍(Robert Koch,

关于麻风杆菌的防治原则介绍

  麻风病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有共同抗原,曾试用卡介苗来预防麻风取得一定效果。该病防治特别要对密切接触者作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多采用二三种药联合治疗,以防止耐药性产生。

麻风杆菌的形态特征的介绍

  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细长、略带弯曲,常呈束状排列。革兰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经治疗后可呈短杆状、颗粒状或念珠状多形性,可能是L型变异。未经彻底治愈可导致复发。  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在干燥环境中7天以内仍有繁殖能力。低温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60℃到-

麻风杆菌镜检的详细介绍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麻风杆菌,也称为韩森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形态上麻风杆菌与结核杆菌酷似,具有明显的抗酸染色特性,常在患者溃破皮肤渗出液的细胞中发现,呈束状排列,是至今

麻风杆菌的感染部位的介绍

  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典型胞内菌,病人渗出物标本涂片中可见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存在于细胞内。这种细胞的胞浆呈泡沫状,称麻风细胞。这与结核分枝杆菌区别有重要意义。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

分枝杆菌的显著特征介绍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本菌属的显著特性为:  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②无鞭毛、无芽胞,也不产生内、外毒素;  ③对人致病的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④所致感染多为慢性过程,长期迁延并有破坏性的组织病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的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1.形态和染色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细长略弯曲,聚集呈分枝状排列增殖。因其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不易着色,经齐一尼二氏抗酸染色呈红色,无菌毛和鞭毛,不形成芽孢(胞),现证明有荚膜。2.培养特性结核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和孔

关于牛分枝杆菌的简介

  旧称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对牛和其他家畜有致病性。形态、染色和生长特性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基本相似。在抗原结构上,牛型菌株与人型菌株有共同抗原存在,因而可用减毒的牛分枝杆菌(即卡介苗)接种预防人的结核病。本菌能引起牛、马、猪的进行性和致死性结核病。对绵羊和山羊也可引起进行性结核病,但不常见。人对本菌也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

  将经中和集菌材料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器皿口加橡皮塞于37℃培养,每周观察1次。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一般需2~4周长成肉眼可见的落菌。液体培养可将集菌材料滴加于含血清的培养液,则可于1~2周在管底见有颗粒生长。取沉淀物作涂片,能快速获得结果,并可进一步作生化、药敏等测定和区分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

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分枝菌酸指纹谱比较

为了用本实验室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枝菌酸分析方法,构建1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分枝菌酸指纹谱库,并对该库的分枝菌酸指纹谱进行比较。研究者标准菌株按常规方法,分别转种到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待菌落形成后,用化学法从培养物中提取细胞壁的分枝菌酸,经皂化、酸化和衍生后,制备出良好的分析样品,用于色谱

其他引起人类感染的分枝杆菌

  一、牛分枝杆菌  此种细菌在生长特性、化学组成及毒力的潜在性上与结核杆菌极少相似。本为牛的致病菌,引起牛的结核感染,人由于食入未经消毒或已污染了此菌的牛乳而被感染。牛分枝杆菌一般不引起肺部感染,而主要产生髋关节、膝关节及脊椎部骨髓中病变及淋巴结感染。但如由呼吸道吸入,亦可发生与结核杆菌完全相同的

关于麻风杆菌镜检的基本介绍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麻风杆菌,也称为韩森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形态上麻风杆菌与结核杆菌酷似,具有明显的抗酸染色特性,常在患者溃破皮肤渗出液的细胞中发现,呈束状排列,是唯一

麻风杆菌镜检的临床意义

  诊断在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中,麻风杆菌镜检十分重要,因目前麻风杆菌体外培养没有成功,皮肤组织液直接涂片检查麻风杆菌是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显微镜检查可从患者黏膜或皮损处取材,用抗酸性染色后检查。一般瘤型和界线类患者标本中可找到细菌在细胞内存在,有诊断意义。结核样型患者中很少找到细菌。欲提

麻风病病原体的起源与进化

  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麻风病唯一的病原体(神秘的地球配图)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EurekAlert!:科研人员报告了第二种导致麻风病的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并且揭示出了这些病原体的起源与进化史。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

麻风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介绍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麻风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近年来发现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早期鼻粘膜分泌物含有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因此通过呼吸道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1] 其他如痰、汗、泪、乳汁、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均可有麻风分枝杆菌,故也可通过接触传播。人对麻风分枝杆菌的抵抗力较大,主要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