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诺奖得主:生物燃料并非理想能源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Hartmut Michel:生物燃料是一个坏主意 Hartmut Michel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在对有关生物燃料的炒作感到忍无可忍后,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开始努力说服人们:从产出来看,生物燃料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光伏电池来利用太阳能才是正道。 生物燃料常常被描述为零二氧化碳排放、用来对抗全球变暖的理想武器,被吹捧为是减少全球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解决方案。根据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报告,全球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对发展生物燃料的支持政策,向生物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中投入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津贴。 各国政府对生物燃料满怀希望与热情,但是,利用可耕种土地或粮食作物来生产生物燃料引发了生物燃料“与人争粮”的争论。像玉米、甘蔗、植物油等此类商品不仅可以作为常规的食物来源,也可以用作生物燃料的生产。在美国、欧盟以及巴......阅读全文

生物质能:成长的烦恼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看上去很美”的“碳零排放”生物质能源,为何一直长不大?从7月4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上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农业部正多方推进生物质能利用。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以秸秆综合利用为核心,实施秸秆气化、秸秆清洁能源运营、秸秆固

国外如何推进生态建设:标准严苛 注重细节

  图为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阿勒河。   新加坡乌敏岛一景。   丹麦哥本哈根一家旅馆中的节水洗手池。   不保护环境,不保护环境资源,就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为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不仅建立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而且日益注意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生产和生活的

我国女科学家破解储氢材料难题 缓汽车业当务之急

  与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相比,氢能的开发利用仍然落后一步。虽然许多国家已部署了氢能战略,但50年来氢能仍未能在当前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多项工作依然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科学家在氢能转化利用的曲折小道上执着探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女研究员陈萍

姚建年院士:中国化学给世界带来诸多惊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与国内各行各业一样,我国的化学科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应用基础研究还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拥有“人造树叶”不愁缺能源 细菌将太阳能转化为液体燃料

  采集阳光是植物十亿多年前掌握的本领,利用太阳能,通过周围的空气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养活自身。科学家还想出了如何利用太阳能发电,从光伏电池到后来用的燃料电池产生氢。但氢却一直没有被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实用的汽车燃料,或用于液体燃料发电。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哈佛医学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能源环保篇

  美 国   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横穿美国,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攀高,低温制造晶体硅,研制可拉伸或折叠电池,新催化剂让制氢过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从旧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达纽约,完成横穿美国飞行。   6月,莱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制出一款基于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谁家?

   前不久,科睿唯安发布了2017年的各奖项“引文桂冠奖”。自2002年以来,45位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科学家荣膺诺贝尔奖,因此该奖被认为是“诺奖风向标”。  今日视点  北京时间10月2日起,诺贝尔奖委员会将陆续宣布获得2017年各分类奖项的得主。  获奖预测是多年来的“传统”节目,各类分析平台

2014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终扮演着“万花筒”的角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不变的多彩纸片,稍加晃动,就能转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细胞遗传学、大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仍然是热门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焦点从未停歇,科学伦理和危机应

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者面对面:中国代表着未来

  2017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中,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具有推动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增多,评奖也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外国专家倾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们纷纷表示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进步继续贡献心力。“发展的中国就

2014年世界能源环保科技发展回顾

  美 国  新型电池研究获得突破;证明惯性约束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直接以生物质为原料的低温燃料电池,借助太阳能或废热即能将稻草、锯末和藻类甚至有机肥料转化为电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纤维素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开发出一种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

2011国际化学年 "女科学家校园行"活动启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妇女研究中心主任, 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致欢迎辞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主办方与任詠华教授、吴骊珠研究员共同启动“女科学家校园行”活动   4月7日,由中华全国妇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办公室、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女科学家校园行

诺奖得主汇聚北京 开讲能源与环境

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办     记者从8月21日召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将于9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届时9位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奖获得者,6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世

日本弃核电目标生变与欧美能源巨头博弈发展路

    周三,日本政府突然转变态度,并未正式采纳上周刚刚宣布的重大目标,即在2040年以前逐步退出核能发电。该计划在上周宣布后,遭到了商业团体及地方经济依赖核电站的社区的强烈反对。     日本首相野田

欧美能源巨头博弈发展路径 不确定性乌云笼罩

FT全球能源领袖峰会在伦敦举行   18日至19日,英国《金融时报》(FT)全球能源领袖峰会在伦敦举行。但这一齐聚欧美能源巨头的行业年会,今年的会议主题却让人读出一些无奈。因为当欧债危机遭遇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能源行业的乐观情绪显然缺少了生长土壤,特别是在常规能源领域。 

反核浪潮冲击日本核电政策

  7月16日,东京代代木公园见证了日本半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17万人在这里参加了“再见核电站!10万人集会”的示威活动,这在“抗议文化”缺失的日本显得相当罕见。核电在当下的日本已成为一个充满撕裂感的话题,野田内阁延续着日本政治精英忽略民意的传统,陆续重启了两座核电机组。但这并不意

能源技术渐成全球新兴技术创新重要内容

①卵原干细胞;②超高效太阳能;③光场摄影术;④太阳能微电网⑤3-D晶体管;⑥稀疏傅里叶变换;⑦纳米孔测序;⑧众投模式⑨高速筛选电池材料;⑩Facebook的“时间线” 每块电池上的黑色方块就是砷化镓,使用如此少量的昂贵材料可以降低成本。 由于要处理的样品太多,野猫发现技术

生物质电企乱象频出 戴环保“帽子”套取财政补贴

  雾霾围城之下,作为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成为关注热点。业内期望生物质能源在消除城市雾霾,改进城乡能源结构,甚至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因为缺乏缺少技术标准与产业标准体系,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程度和产业规模弱于其他可再生能源,而且市场乱象频出,一些发电

2014年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2014已经翻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化学工作者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做出了哪些精彩的发现?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领域著名新闻媒体《化学化工新闻》从年内诸多报道中精选出十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与我们一同分享化学学科各个领域的重要进展。1.元素周期表:氧化态的新纪录在铱的化合物中实现   氧化态表示化合物中某

诺奖得主Frances H. Arnold专访——酶的定向进化

上周,加州理工大学教授Frances H. Arnold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她在生物酶定向进化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早在2011年,Wiley旗下Chemistryviews杂志曾对Frances H. Arnold进行过专访。Vera Koester博士与Arnold教授交流了如何使用实验室

“闵恩泽能源化工奖”评选结果公示:杰出贡献奖4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也是中国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为培养年轻一代科学与创新精神,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生物基化工与材料等能源化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闵

哈工大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氢能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理想、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其燃烧值高且燃烧后唯一的产物是水,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因此,氢能开发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在众多氢能开发的手段和途径中,通过光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最为理想和最有前途的手段之一;而开发高效、廉价的实用光催化剂是实现

航企加大投入生物燃油生产 为未来加“油”

  在商业航班上使用生物燃料显然能为航空公司建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但是想要真正为民航业的发展有所助力,航空公司还需要行动起来,对生物燃料的生产进行足够多的投入。   “伦敦绿天”的示范效应   英国航空公司环境负责人乔纳森·康塞尔认为,除非航空业能做到减排,否则行业无法得到长足发展。为此,英航与美

美英科学家预言未来十大科学突破

能够“自我疗伤”的建筑材料:英国牛津大学的亨利·史纳斯博士是这方面的研究先驱。 能理解手势语言的手机:你朝他挥挥手,它就能理解你的意思。 解开大脑密码,修补大脑损伤:图为科学家已经破解视网膜发向大脑的信息代码,能用人造“译码器”向大脑发送图像信息。 用3D生物打印机打印DNA:未来的3D打印机

美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

戈尔戈尼奥风电场是美国加州三大主力风电场之一。 美国:新能源战略力推节能环保产业   美国作为一个耗能大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并非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进入新世纪以后,为了缓解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美国政府开始加强节能立法,并制定相关政策。奥巴马上台后,把能源政策的重心转向开发全新能源,在关注节能问题的

吉林“探路”可再生能源

弃风限电的问题在吉林十分突出。2012年,白城市风电场弃风率在30%以上。图为华能洮北风电场。 吉林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装卸生物质燃料。   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凭借在生物质能源发电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被评为“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   农业大省吉林生态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盛会在大连世博广场召开

  4月24日至29日,本年度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盛会在大连世博广场召开。本次会议囊括了第一届生物能源大会、第一届海洋生物技术大会、第四届工业生物技术大会、第二届中国大连DNA及基因组活动周、第二届工业酶与生物催化大会、第二届石油微生物大会及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生

浙大新增4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简介

    稻草、树叶、废木材……在农村甚至城市的大街上都随处可见。把这不值钱的东西变“汽油”, 似乎像“点石成金”的天方夜谭。可浙江大学有一位教授为此专门研究了十几年,最近他的项目被列入2007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他本人也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一起受聘为

石元春:生物质能源不能再坐“冷板凳”

  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下,发展新能源已成社会各界共识。业内专家表示,生物质能源是具有优秀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但目前在研发和投入方面均存在不足。在全球加强新能源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力度,让生物质能源不再坐“冷板凳”。  在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国生物质(

低碳名词详解

  低碳争议  随着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低碳的争议。   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低碳问题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气候门事件的爆发,联合国IPCC的科学家私自篡改数据以迎合全球变暖的事实令全世界震惊。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全球变暖存在巨大争议,低碳

大连化物所发表生物合成碳氢化合物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18T6)研究员周雍进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Jens Nielsen、Eduard Kerkhoven联合发表综述文章,探讨了生物化工路线制备生物能源碳氢化合物的最新进展、机遇与挑战。该综述发表在能源期刊《自然-能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