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21 11:16 原文链接: 7月10日《自然》杂志精选

   为什么城市比农村热?

  一个城市的气温经常要比其周围农村地区高,这种城市热岛效应的普遍解释是由城市地区蒸发冷却率较低造成的。但Xuhui Lee及同事在这项研究中通过气候模拟发现,对北美各地的城市来说,白天的城市热岛效应随地表和低层大气之间热对流的效率发生变化。这种对流效应随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在湿润气候条件下造成显著的城市变暖现象,但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却会造成变冷。空气动力学在这个方面也起一定作用:如果城市地区比周围农村地区在空气动力学上更为平稳的话,那么城市的散热效果就会比较差,气温就会升高。热浪的健康影响意味着减轻热岛效应可能会有好处。作者提出,采用空气扰流器(如增加整个城市的建筑物高度)可能是不实际的,但提高城市的反照率(比如说通过安装反光屋顶)也许是值得尝试的。

  干细胞类型的比较

  这项研究将通过“体细胞核转移”(SCNT)方法生成的人类多能干细胞与通过“转录因子介导的重新编程”方法生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不同遗传特征、表观遗传特征和转录特征进行了比较。这两种细胞类型都是从同一供者体细胞池生成的,以确保基因匹配。iPS细胞和通过SCNT方法生成的胚胎干细胞含有可比的、从头开始的版本数变异。以前所报告的异常现象(亲本体细胞典型的残留DNA甲基化模式)也如预测的那样在iPS细胞中观察到了,但没有在通过SCNT方法生成的细胞中观察到。这表明,人类体细胞可以通过SCNT方法被忠诚地重新编程为具有多能性,因此与iPS细胞相比也许更适合用于细胞取代治疗。

  内毒素耐受与色氨酸代谢有关

  内毒素耐受是先天免疫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之前如果接触过一种细菌内毒素(或脂多糖)的话,那么寄主对之后接触这种内毒素的反应就会降低。尽管人们最近对这一效应又产生了兴趣,但对其深层机制却很不了解。这篇论文显示,内毒素耐受的形成取决于通过代谢酶“吲哚胺-2,3-加双氧酶-1”(IDO1)和“色氨酸-2,3-加双氧酶”(TDO2)的依次参与所发生的色氨酸代谢。这会导致犬尿氨酸的生成,后者会激活“芳香烃受体”(AhR)。内毒素所带来的主要挑战由AhR、TDO2和白介素控制,而持续的耐受则需要AhR、IDO1和细胞因子TGF-β,从而使得在几乎不产生任何免疫病理反应的情况下能够将病原体清除。

  智能薄膜彩色显示器问世

  相变材料如“锗—锑—碲合金”(GST)在可擦写DVD等光存储介质方面已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最近,这类材料作为下一代电操作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候选材料正在被加以研究。现在,Harish Bhaskaran及同事研究了在超薄相变薄膜中将光控制和电控制相结合的可能性。他们首先演示在GST薄膜中可以实现稳定的颜色变化,接着又展示了一系列可能的应用,如用作柔性、透明的显示器等。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子框架,虽然还处在早期阶段,但它却为技术应用带来了很大希望。

  北大西洋中铁的来源

  铁供应状况限制整个海洋中的浮游植物生长,并对全球碳循环和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各种不同铁来源(包括风吹来的尘土和热液喷孔)的相对重要性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篇论文发表了北大西洋中海水溶解的稳定铁同位素比和铁浓度的一个高分辨率横断面(研究结果)。撒哈拉尘埃气溶胶是沿该横断面的溶解铁的主导性来源,沉积物和热液喷孔也是重要来源。铁的这些来源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对全球碳循环可能会产生广泛影响。

  牛应是结核病防治主要目标

  牛结核病(TB)是养牛业的一大经济负担,尤其是在英国。试图控制这种疾病的努力(尤其是以獾种群的环境储库为目标的努力)在政治上一直有争议,在很大程度上也一直不成功。Ellen Brooks-Pollock、Gareth Roberts和Matt Keeling利用农场流动数据和牛结核病发病率数据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来梳理造成流行性牛结核病传播的因素。虽然环境储库对短期感染很重要,但它并不是长期传播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牛群的大多数暴发是由几个传播途径造成的。作者发现,只有以牛为重点的强化控制措施才可能会有效,对本地獾种群的控制不大可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相关文章

JLipidRes:揭示机体生物钟控制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

在果蝇机体中,生物钟(昼夜节律钟,circadianclocks)也控制着机体的脂肪代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ofLipidResearch上题为“Thecircadianclock......

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有哪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研究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个不同地点的相机陷阱的数据分析显示,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该论......

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空间大地测量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团队,开展了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团队开发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

控制桃休眠时间关键基因被发现

6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研究发现控制桃休眠时间的关键基因,并开发了低需冷量分子标记,为控制桃休眠时间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

氢泄露对气候的影响超二氧化碳十多倍

由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6月7日出版的《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刊发论文称,泄漏的氢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几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这是迄今对......

臭氧条约推迟首个无冰北极夏季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1987年签署的以保护臭氧层为主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将第一个无冰北极夏季的出现推迟了15年。《蒙特利尔议定书》是第一个由所有联合国成员国批准......

突破危险的界限——气候临界点究竟是什么?

气候临界点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气候风险。关于气候临界点,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一叶在水面上漂浮的独木舟开始倾斜进水的时候,尚能保持平衡......

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归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为何?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该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上。 据介绍,&nb......

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怎样

“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国家总体气候状况初步研判认为,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出多发强发的态势。”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今年我国南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