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iPS细胞诱导中会出现细胞克隆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裴端卿、副研究员陈捷凯等准确定位了多能干细胞诱导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障碍,破解了产生障碍的原因并找到了清除这个障碍的办法。该研究历时4年,成果12月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 随着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揭晓,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也变得家喻户晓。据介绍,基于iPS细胞的各种研究正热火朝天,但科研人员一直受困于诱导率低、速度慢、组成复杂等障碍,研究效率并不高。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制约科研人员对iPS诱导过程分子机理的理解,造就了iPS技术研究远快于基础研究,而近两年来技术研究也明显面临瓶颈的状况。 研究过程中,裴端卿等发现iPS细胞诱导中会大量出现一类细胞克隆,其外观、生长速度等各方面酷似干细胞,却没有干细胞应有的基因表达和功能。这种细胞在经典的诱导环境中大量存在,而且状态稳定,严重阻碍科研人员获得真正的iPS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在......阅读全文

诱导多能干细胞5

利用iPSC首次实现体外制造造血干细胞 2017年5月17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研人员首次利用7个转录因子,将成体细胞来源的iPSC转化为造血干细胞,其具有与天然造血干细胞“极其相似”的特性,该成果有望解决血液和骨髓供体不足的问题,对血液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以Haematopoiet

诱导多能干细胞6

利用iPSC成功控制猴子帕金森症状两年2017年8月30日,日本京都大学的科研人员将人类iPSC来源的多巴胺能祖细胞移植到患帕金森病的食蟹猴体内,发现食蟹猴的帕金森病症状在两年内得到持续改善,且没有产生任何危险的副作用。相关研究以Human iPS cell-derived dopaminerg

诱导多能干细胞3

建立具有胚内和胚外发育潜能的新型多能干细胞2017年4月6日,北京大学与美国Salk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在国际上首次构建出一种具有全能性特征的新型多能干细胞——“潜能扩展的多能干细胞(exte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EPScells)”

诱导多能干细胞2

研究证实iPSC不会增加遗传突变发生的概率2017年2月21日,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研人员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证实iPSC的多数突变来自亲代成纤维细胞中的罕见遗传突变,并证实细胞重编程过程不会增加遗传

诱导多能干细胞4

美国利用抗体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2017年9月11日,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抗体诱导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科研人员筛选出能够取代重编程转录因子的四种抗体,通过将其作用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模拟动物发育中的天然通道,成功将小鼠的成纤维细胞转变为iPSC

诱导多能干细胞1

导语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进而实现了“生命时钟”的逆转,将其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iPSC)。近年来,iPSC技术不断改进,同时展现出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优点

与经典的胚胎干细胞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同,iPS技术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因此没有伦理学的问题。利用iPS技术可以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制备专有的干细胞,所以不会有免疫排斥的问题。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诱导

实验概要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诱导主要试剂DPBS、0.25% Trypsin、1mg/mL胶原酶Ⅳ、丝裂霉素C、0.1%明胶、Polybrene、PE-TRA-1-60抗体、hESCs培养液、细胞基础培养液条件培养液hiPSCs的诱导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饲养层质量下降之后,可以选择使用条件培养液。条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五)

相关研究2012年10月8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 山中伸弥和英国发育生物学家剑桥大学博士约翰·戈登。获奖成果为山中教授从皮肤细胞等体细胞中培育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即iPS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二)

基本概念诱导多能 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最初是日本科学家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 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 重编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