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海底首次发现古DNA

海底世界中,不仅有化石,还有微小生物的古DNA。图片来源: F. Lejzerowicz等,《生物学快报》 在广阔的南大西洋中,有一片海域几乎没有生命迹象:没有鸟类,极少的鱼类,甚至浮游生物也不多见。但是研究人员日前报道,他们发现了埋藏在海底的珍宝:海床之下淤泥中的古DNA。 古DNA来自微小的单细胞海洋生物,距今已有32500年,它们首次在深海平原中被发现。本周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另一个研究小组从黑海较浅的海底提取出距今11400年的浮游生物DNA。研究人员说,从地球表面找到如此古老的DNA有助揭示远古气候和海洋生态演化等很多领域的奥秘。 德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深海生物学家Pedro Martinez Arbizu在一篇关于南大西洋古DNA的文章中写道:“我们已经能够证明,深海是最大的长期DNA档案库,也是一个研究过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窗口。” 英国利兹大学古生物学家Bridget Wade......阅读全文

深海生物DNA价值突显-共享海洋生物遗传资源

水母是DNA已被申请ZL的上百种海洋生物之一。图片来源:PASQUALE VASSALLO/GETTY IMAGES 生物遗传资源被认为是继石油之后又一战略资源。占世界海洋面积2/3的公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寻找有价值基因的公司。 一家跨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拥有13000

古DNA帮你看清剑齿虎

  研究人员分析了两种剑齿虎科动物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他们对这些动物在过去5万年里的历史有了新视角。近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数据表明,在2000万年前,剑齿虎与现存猫类有共同的祖先。但这两种剑齿虎大约在1800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  德国波茨坦大学Johanna Paijmans说:“从线

大洋海底首次发现古DNA

海底世界中,不仅有化石,还有微小生物的古DNA。图片来源: F. Lejzerowicz等,《生物学快报》   在广阔的南大西洋中,有一片海域几乎没有生命迹象:没有鸟类,极少的鱼类,甚至浮游生物也不多见。但是研究人员日前报道,他们发现了埋藏在海底的珍宝:海床之下淤泥中的古DNA。   古DNA来

古DNA技术如何“浪里淘金”

  重建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全基因组、绘制全球人群迁徙交流历史、挖掘最古老东亚现代人“田园人”的遗传结构、揭示东亚人群末次盛冰期前后适应性基因的变化、追溯中国南北方人群格局的形成、溯源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在过去十余年里,研究人员利用古DNA技术发掘出那些遗落了成千上万年

古DNA技术如何“浪里淘金”

  重建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全基因组、绘制全球人群迁徙交流历史、挖掘最古老东亚现代人“田园人”的遗传结构、揭示东亚人群末次盛冰期前后适应性基因的变化、追溯中国南北方人群格局的形成、溯源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在过去十余年里,研究人员利用古DNA技术发掘出那些遗落了成千上万年

古DNA-图谱描绘人类农业“黎明”

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表明,1.2万年前的某个时候,中东的游牧狩猎采集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变之一——不再游荡,开始定居务农。这种转变后来也独立出现在世界其他地区,被称为新石器革命(农业及畜牧出现)。古代基因组学研究曾暗示,这些“中东农民”起源复杂,涉及不同地方的狩猎采集群体,具有不同的遗传序列。

古DNA揭示美洲人的“根”

  大约1.3万年前,古人类在美洲迅速扩张。而且,这个故事延续了数千年,人类在北美和南美之间进行了数次大规模迁徙。然而,并没有文献记录下这些历史。  几十年来,科学家只能笼统地描述美洲人的历史演变情况,但这些古老人类何时以及如何分布在这片大陆上一直成谜。  近日,发表在《细胞》和《科学》的两项独立研

古DNA揭示美洲人的“根”

  大约1.3万年前,古人类在美洲迅速扩张。而且,这个故事延续了数千年,人类在北美和南美之间进行了数次大规模迁徙。然而,并没有文献记录下这些历史。  几十年来,科学家只能笼统地描述美洲人的历史演变情况,但这些古老人类何时以及如何分布在这片大陆上一直成谜。  近日,发表在《细胞》和《科学》的两项独立研

古DNA揭示神秘迦南人命运

  迦南人到底怎样了?众所周知,他们在圣经记载的就耶利哥城而起的最著名的一场冲突中输掉了。迦南人生活在更北的地方,但由于他们的领土在古代遭到多次入侵,因此其最终的命运一直是个谜。如今,科学家在居住在黎巴嫩的现代人群中发现了迦南人的DNA。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很多考古学家执迷

Science子刊:在深海中,病毒对古生菌进行大屠杀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深海沉积物的微生物群体中,古生菌(archaea, 也译作古细菌)遭受的病毒感染频率通常是细菌的两倍,尽管后者更加丰富。考虑到深海生态系统的巨大规模,这一结果表明古生菌-病毒关系可能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促进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0月12日那期Science

古核生物的形态特征

单个古核生物细胞直径在0.1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它们具有多种代谢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盐杆菌可以利用光能制造ATP,尽管不能像其他利用光能的生物一样利用电子链传导实现光合作用。古生菌微小,一般小于1m,

深海所在古海洋中蓝藻细菌的保存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前寒武纪研究》(Precambrian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科学研究部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研究员彭晓彤课题组题为Cellular taphonomy of well-preserved Gaoyuzhuang microfossils: a wi

古DNA研究照亮斯瓦希里人种起源

一千年前,在季风和地理因素的推动下,非洲东部的斯瓦希里(Swahili)海岸成了水上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该贸易网络连接了来自非洲、中东和南亚的商人。在斯瓦希里海岸有一个名叫“石头城(stone towns)”的地方,这里是贸易交易往来的核心地之一,遍布着用珊瑚块建造的房子,这座繁荣的城市从索马里摩加

古DNA研究照亮斯瓦希里人种起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86.shtm 一千年前,在季风和地理因素的推动下,非洲东部的斯瓦希里(Swahili)海岸成了水上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该贸易网络连接了来自非洲、中东和南亚的商人。 在斯瓦希里海岸有一个名叫

古DNA揭示德系犹太人起源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从人类遗骸牙齿中提取了古代DNA,研究了德国埃尔福特一个曾经繁荣的中世纪德系犹太人社区的生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证明埃尔福特犹太社区的基因多样性比现代德系犹太人要多。“今天,如果你比较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的德系犹太人,你会发现他们在基因上非常相似,就像是同一群人,无论他们住在

古核生物的生存环境

很多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一些生存在极高的温度(经常100℃以上)下,比如间歇泉或者海底黑烟囱中。还有的生存在很冷的环境或者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然而也有些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被发现。很多产甲烷的古核生物生存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如反刍动物、白蚁或者人类。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

古核生物的结构和分布

古核生物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在深海的火山口、陆地的热泉以及盐碱湖等生命无法生存的地方,生活着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古怪微生物。过去根据其内部构造没有核膜、具环状DNA结构以及细胞产能、细胞分裂、新陈代谢等生活方式与原核细胞相似,将古细菌归入原核生物。很多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

古核生物的进化和分类

从rRNA进化树上,古菌分为两类,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另外未确定的两类分别由某些环境样品和2002年由Karl Stetter发现的奇特的物种纳古菌(Nanoarchaeum equitans)构成。 Woese认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各代表了

深海深渊里有道生物“分隔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66.shtm英国科学家报道了海面下超过4000米的一个特殊过渡区,这个过渡区将深海生物体按照不同体型隔开。带壳动物被发现大量生活在这个过渡带上方,而软体动物则主要占据了深渊深处。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

北大西洋深海古菌:从原核到真核的桥梁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20亿年前,单细胞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产生了结构更加复杂精细的真核生物。最终,这些真核生物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丰富的生物种类,比如真菌,植物,还有我们这样的动物。然而,从原核到真核,这个转变的具体细节仍然无法得知。  如今,科学家们在《Nature》刊文,宣布在北大西洋海底发现了

《科学》:太平洋海底发现上千种新型微生物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在太平洋的俄勒冈州沿海的深海热液喷口发现了上千种微生物新物种。参与该项研究的科学家来自于缅因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以及华盛顿大学的大气和海洋联合研究所。 利用一种被称为“454标签测序法”的新型分析技术,科学家们分析了微生物和古生菌的1百万个DNA序列。这些DNA取自于太平洋轴向

古DNA揭秘新疆人群的五千年

   公元前2世纪末,丝绸之路途经新疆,使后者正式成为了亚欧大陆东西部文化传播、经济贸易以及人群交流的桥梁。可事实上,很久以前新疆就是不同人群交汇的“十字路口”。  青铜时代人群是新疆早期的古代人类遗存,这些古老“居民”究竟从哪里来?他们如何与“邻里”互动?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都非常好奇。  由中国科

古DNA研究揭示东亚家猪母系遗传历史

  12月11日,《遗传学报(英文版)》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完成的古代东亚家猪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研究获取了42例来自于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发现有部分类型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直到现在连续存在于中国

最大规模古DNA分析揭示英国历史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机构领导的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古代DNA分析显示,青铜时代晚期,大批人口从现在的法国迁移到英格兰和威尔士,同时可能将凯尔特语传播到了英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铁器时代凯尔特山丘堡垒  在此之前,英国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第一次

深海微生物抗癌分子机制发现

北京3月22日,根据21日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论文,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被称为salinosporamide A(又名马里佐米)的海洋微生物是如何制造出有效抗癌分子的,他们首次了解了激活该分子的酶驱动过程。    1990年,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

陈旧动物皮张古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获进展

  5月18日,《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团队主导,与云南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大学等合作,完成了以《陈旧动物皮张的古DNA提取方法比较的研究》为题的研究成果。  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通常是

古DNA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人群演化历史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付巧妹科研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古基因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该成果北京时间3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综合性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

科技考古:精确揭示古代遗存面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30.shtm 中国考古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科技与考古如何深度融合?日前,考古科学大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

海洋低氧区扩增-深海生物生存面临挑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们对海洋低氧区的扩张和收缩研究发现,气候的波动会显著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可居住性。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洛杉矶分校大气和海洋科学助理教授柯蒂斯·多伊奇(Curtis Deutsch)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模拟首次证明,由好氧细菌制造的海洋低氧区的深度会因

“深部生物圈”古菌揭示生命起源

   生活在阳光下,我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最近几十年,随着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在海洋底部一些黑暗的极端环境下,也有微生物活动的迹象。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海洋学实验室教授王风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