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娃娃鱼至少有五个物种

曾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的娃娃鱼(学名中国大鲵),近些年已大量养殖成功,并允许食用。然而这个“成功”的保护案例可能要被改写了。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北京时间5月22日0时在线发表论文,介绍中外科学家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以前人们认为是一个物种的娃娃鱼,至少有5个物种,而野生娃娃鱼物种在中国已罕见。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车静研究员,张亚平院士及中科院高级访问学者、加拿大动物学家罗伯特·墨菲(Robert Murphy)教授领衔的国内外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张亚平院士说,中国大鲵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的18个省份。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大鲵的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目前难觅野生种群。中国大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在我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2008年,车静、张亚平和罗伯特·墨......阅读全文

张亚平到上海生科院调研

  11月9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率队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调研指导工作。期间,他出席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实施工作会议,并听取了生科院关于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筹建情况等方面的汇报。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

张亚平率团访问美国和墨西哥

   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墨西哥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于11月12日至19日率团访问了美国和墨西哥。  在美国期间,张亚平访问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该院副院长Lawrence Tabak举行会谈。张亚平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在推动成果

张亚平率团访问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

  应秘鲁国立圣马库斯大学、哥伦比亚科学院及巴西科学院等机构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于9月19日至29日率团访问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  访秘期间,张亚平一行访问了秘鲁国立圣马库斯大学,与该校代校长伊丽莎白共同签署《中国科学院与秘鲁国立圣马库斯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见证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秘

中国娃娃鱼至少有五个物种

  曾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的娃娃鱼(学名中国大鲵),近些年已大量养殖成功,并允许食用。然而这个“成功”的保护案例可能要被改写了。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北京时间5月22日0时在线发表论文,介绍中外科学家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以前人们认为是一个物种的娃娃鱼,至少

张亚平、吴东东Cell-Res解析高原适应遗传机制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强辐射、气温低等著称。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批家养动物也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物种对高原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吴东东研

张亚平院士CellResearch发表基因组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收集来自世界各地58个犬科动物的基因组序列,揭示出了家犬的自然史。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12月15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亚平(Ya-Ping Zhan

张亚平出席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开幕式

  6月28日,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江苏泰州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学勇、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等共同启动大会开幕装置。开幕式由江苏省副省长李云峰主持。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已连续六年在国家生

张亚平会见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副主席

  8月21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在京会见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副主席大卫·沙赫特一行。  张亚平对沙赫特来访表示欢迎,向代表团介绍了中科院集科研院所、教育机构、战略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整体架构,重点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在国际化推进战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学传播等方面的工作。他表示,中科院近年来在生物

张亚平院士等在疯牛病调控基因研究中取得进展

  朊病毒疾病是一类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已在包括人在内的十多种动物中发现,例如牛的疯牛病、羊的搔痒症、人的克雅氏症等。其中,疯牛病因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且可通过食物链传染给人类而受到高度关注。25年来对朊病毒疾病的研究表明,朊病毒基因是致病的基质,但是仅此一个基因还是无法彻底澄清朊病毒疾病的致

张亚平团队揭示非洲家犬抵御疟原虫侵害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院士团队首次揭示家犬在伴随人类的过程中适应非洲炎热自然环境的遗传机制,为今后非洲人群疟疾研究工作提供重要靶点和参考,这是该研究团队在推动万犬基因组计划发展中取得的又一新成果。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  家犬约在3万多年前从东亚的灰狼驯化而来,并于

张亚平院士Nature子刊解析高原适应性机制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强辐射、气温低等著称。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批家养动物也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物种对高原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相关阅读:张亚平、吴东东Cell Res解析高原

张亚平研究组Cell-Res揭示家鸡视觉退化的遗传机制

  经过长期的驯化和人工选择作用,家鸡与其野生祖先红原鸡除了在行为、体型、生殖周期和生长速度等存在显著差异外,其视觉功能也显著衰退。目前研究理论认为这种视觉退化是由于选择压力放松导致,但是至今这种视觉退化的遗传机制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团队基于家鸡和红原鸡的群体基因组数据,

张亚平院士JMCB获人类大脑转录组进化研究进展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得到了极大得增加。脑的结构使得人类有着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极高的认知能力,比如语言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等等。转录后修饰,如RNA编辑、可变剪切等能够由相同的DNA序列生成不同的RNA,进而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构体,是扩大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机制。随着二代测序发展,转录后

张亚平赴山东东营调研盐碱地农业发展情况

  9月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赴山东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及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调研中科院在盐碱地农业方面的平台建设及科研进展情况。山东省副省长于杰等参加调研。  在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张亚平一行现场考察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试验基地和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

张亚平院士组合作发表mtDNA相关大数据-解析人类印迹

  人类在6万年前到达东南亚后,主要沿海岸线迁徙到达东亚。然而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包括中国西南在内的东南亚北部地区存在着古老的早期人类的印迹。因此,这些现代人是如何进入如此内陆的地区仍不明确。由于东南亚和东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河谷,可以为早期人类迁徙提供丰富的食物和便于迁徙的路径,但是遗传学证据一

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以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exemplifies the hidden extinction of cryptic species 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

张亚平会见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首席执行官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在京会见了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首席执行官布鲁斯•斯迪曼(Bruce Stillman)一行。图片来自互联网  张亚平向客人介绍了中科院集科研院所、学部、高等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基本架构及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布局,并重点介绍了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和项目合作机制,特别是中科院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解读西藏生态屏障工程评估工作

   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联合发布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年)建设成效评估》取得的相关结论。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对此次评估工作进行了详细解读。  问:请介绍一下此次评估工作的背景。  张亚平: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许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为高原特

中国科学家历时十年发现娃娃鱼的“秘密”

后腿有五个脚趾,酷似婴儿的小手,来自侏罗纪时代的中国大鲵,又称“娃娃鱼”,是网络上流行的“萌物”,同时也是一些商家的“摇钱树”。 但科学家更加关心的则是中国大鲵的命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的一支研究队伍联合国外合作者,经过10年的野外追踪和考察

张亚平院士等Y染色体数据分析研究取得进展

  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了解到,在张亚平院士带领下,该所彭旻晟、贺军栋、樊隆等人开发出针对DNA芯片数据中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析策略。相关研究11月27日在线发表于《欧洲人类遗传学》。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学工作之中,相关的DNA芯片(微阵列)也不断得到发展。许多

张亚平出席中科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揭牌仪式

  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在成都揭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彭宇行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分别为

张亚平出席第31届国际生物科学暨生物产业大会

  7月5日至9日,第31届国际生物科学暨生物产业大会在苏州市吴中区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动物学会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局局长张知彬主持开幕式。   张亚平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和国际合作方面的进展,

张亚平院士携手著名华裔院士PNAS发表进化生物学成果

  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大约是背景灭绝(注:指没有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变化时,物种的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这可归因于人类的影响、生态和人口的波动,以及由于小种群所致的近亲繁殖。种群急剧衰退(RPD)的速度和起始日期,可以提供关于“在濒危物种中种群衰退的驱动力”的重要线索,但一般都是未知的。 

张亚平出席上海生科院2012年第一次院务委员会议

  3月14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召开2012年第一次院务委员会议。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并讲话。   会议讨论审议了转化医学研究布局、《关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讨论稿)、加强园区建设的设想以及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事项。  

研究人员提出调整中国大鲵保护策略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以Letter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Giant salamanders: Farmed yet endangered 的文章。该文指出,在商业化经济养殖的影响下,中国大鲵陷入了保护悖论——野外稀少、各类商业养殖场

冯国平、张锋Neuron发表最新成果

  人们都知道,精神疾病有着强烈的遗传成分,但是,解开导致疾病的基因网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数百个在精神疾病(如自闭症)中发生突变的基因,但每个病人通常只有这些变化中的少数几个。  更为复杂的是,这些基因中的一些,可能导致一种以上的疾病。其中一个这样的基因,称为Shank3,与自闭症

张亚平调研上海生科院

  9月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调研,分别听取四个实体科研机构贯彻落实深化上海生科院改革各项任务推进情况工作报告,并与相关机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张亚平指出,在中科院党组领导下,在院机关和上海分院指导支持下,四个实体科研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决策部

张亚平调研上海生科院

  9月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调研,分别听取四个实体科研机构贯彻落实深化上海生科院改革各项任务推进情况工作报告,并与相关机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张亚平指出,在中科院党组领导下,在院机关和上海分院指导支持下,四个实体科研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深

张亚平调研西北高原所

  11月23日至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到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进行“一三五”规划落实进展情况调研,同时参加了研究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张亚平一行首先参观了西高所的实验室,并了解了科研平台建设情况,随后与领导班子、科研管理骨干和支撑人员进行了座谈。   西高所所长张怀刚从

专访张晓平:中国大豆要坚持非转基因差异化道路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从1995年开始,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加。中国的大豆进口量通常占到全球大豆贸易总量近三分之二。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大豆进口总量为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截至今年10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6518万吨,同比增加14.7%。   由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