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遗传学家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DNA测试

遗传学家和电脑程序员组成的联盟(自称为世界基因组学与卫生联盟)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在互联网范围内交换DNA信息的协议。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工作在医学领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如同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发明的HTTP协议在互联网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该组织第一批示范项目中的其中一个项目是简单的搜索引擎。利用这种引擎,可以梳理出存放在包括谷歌的服务器群和英国莱斯特大学等九个位置的成千上万封人类基因组DNA信件。根据该组织(包括人类基因组项目的核心成员在内)的介绍,搜索引擎是DNA网络的开关,最终是将数以百万计的基因子联系到一起。 正在开发的技术被称为应用程序接口(API),可以实现不同基因数据库之间的交流。汇集信息可以加快取得发现的步伐,这些发现涉及的方面是通过将疑似存在基因突变的儿童与已确诊存在基因突变的其他人进行配对,确定何种基因能够并帮助医生诊断出罕见的先天缺陷。 在两年前于纽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因为担心基因......阅读全文

遗传学家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DNA测试

  遗传学家和电脑程序员组成的联盟(自称为世界基因组学与卫生联盟)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在互联网范围内交换DNA信息的协议。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工作在医学领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如同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发明的HTTP协议在互联网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该组织第一批示范项目中的其中一个项目是

遗传学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DNA测试

  遗传学家和电脑程序员组成的联盟(自称为世界基因组学与卫生联盟)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在互联网范围内交换DNA信息的协议。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工作在医学领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如同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发明的HTTP协议在互联网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该组织第一批示范项目中的其中一个项目是

基因测序技术未来40年的发展展望

1977年,Science的两篇论文描述了第一种用于确定DNA片段中化学碱基顺序方法。而在这些文章发表之前,分子生物学家已经能够排列片段。四十年过去了,如今,DNA测序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过去十年中,高通量测序技术使数据生成呈指数级增长态势。 由此产生的大量数据在基础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已经产

基因测序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对基因测序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Eric Green、Edward Rubin和Maynard Olson三位科学家对未来40年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四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前,两篇论文首次报道了确定DNA片段中化学碱基顺序的简易方法。在此之前,分子生物学家们只能检测DNA片段,而不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华大想开基因医院,专家不建议普通人做基因检测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杨爽接受健康点独家采访时表示,“基因医生计划”可能通过华大自建的未来医院实现,也可能把树兰的未来医院变成国内第一家“基因医院”。而树兰医疗总裁郑杰则透露,“基因医生计划”可能利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先试先行政策,有可能突破卫生监管体制。  健康点获悉,该计划在全国

《自然》“2018年度十大人物”揭晓——贺建奎上榜!

  《自然》12月19日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  《自然》每年遴选出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杂志特写版主编Rich Monastersky表示:“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从发现超导态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  1. 曹 原  年仅21岁的物理学家曹原协

干货:国内外疫苗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

  一、 疫苗的概念及分类  疫苗,是指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多糖、核酸活载体,感染因子等。在我国,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这些创业公司说能用DNA帮你订制食谱,靠谱吗?

  国外科技网站Backchannel近日发布文章称,一大波创业公司声称能够通过根据基因定制的食谱来优化你的饮食,改善你的健康。它们靠谱吗?要是它们不大靠谱,又要不要紧呢?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最初有柚子减肥法——日复一日地吃柚子,你就会有腹肌。后来还有更多类似的方法:阿特金斯健康饮食法(At

中国首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共识出台

  当今,肿瘤诊治已迈入个体化及精准医学的时代,从“一刀切”向“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正确选择并精确地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发展,这对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节约医疗支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肿瘤的精准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管理多个环节,均以精准的肿瘤

12月Cell期刊亮点研究全在这里

  2019年12月份即将结束了,12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肠杆菌也可通过摄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生长  doi:10.1016/j.cell.2019.11.009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

基因测序市场深度剖析

   Technologies(现为Thermo Fisher收购)公司全国临床与科研事业部销售总监、Thermo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写了一系列文章,对基因测序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们看看这个领域深入工作的人士,怎么看待2015年基因测序市场大热这一现实的。   ▌第一篇:基

《技术评论》选出2013年10大突破性技术(三)

  (六)产前DNA测序:成长的烦恼   自香港科学家卢煜明(音译)在1997年发现孕妇血液中存在胎儿DNA这一现象至今,无创产前DNA测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迈向市场。胎儿全基因组测序已经成为基因组革命的下一个前沿领域,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胎儿全基因组测序也不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成为一个重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中国发布首个《NGS临床肿瘤精准医学诊断共识》

  4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CAGC)联合发布了《二代测序(NGS)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医学诊断的共识》(下称共识),旨在为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驱动基因分析提供相关指导性建议,并规范临床实践。作为我国首个关于二代测序临床肿瘤诊治的共识,一经发布便引

MIT:2015十大突破技术——液体活检入选

  近日,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2015)的榜单。其中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液体活检、大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s)、DNA互联网等技术光荣上榜。  液体活检:快速、简便的癌症血

专业贴:基因创业的“船票”究竟有多贵?

  基因领域的创业热度持续升温。创业门槛有多高?市场规模有多大?哪些领域更适合创业团队切入?  近两年来基因领域的创业热度持续升温,在设备、工具、服务,检测四个跑道上都出现了很多种子创业选手。那么这四个方向的创业门槛有多高?市场规模有多大?哪些领域更适合创业团队切入,下面我给大家盘算一遍。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专家敦促完善孕产妇产前血检异常后续机制

   尽管一些提供产前血检的大型企业一直在推动这一领域前行,然而后续的临床信息空白却在阻碍人们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女性正在通过产前检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专家认为应该签署知情同意书,提高健康意识。  一名健康的孕期女性做了血检,以确定她的孩子是否存在某种缺陷,如唐氏综合征。一周后,一名基因顾问给她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医疗服务与互联网跨界转型 酝酿投资良机

        在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内容的移动医疗将彻底颠覆传统医疗模式。产业链各方须适应产业环境和自身竞争力的变化,在生态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移动医疗涉及的诸多环节中,信息收集和传递会优先诞生较多的投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指出人类最终有望健康衰老

  几十年来,对衰老和限制寿命的过程的了解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三十年前,通过鉴定延长多细胞模式生物寿命的基因变异,衰老生物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可信度。  在本文,我们总结了标志着这一科学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讨论了不同的衰老途径和过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具有独特的医学、商业和社会意义的新时代。

3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大进展!经过改进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个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点  doi:10.1126/science.aba8853  许多基础研

2017年5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IV通

产前DNA检测走红背后的基因江湖

  经历了2015年的热捧,2016年的资本小幅理性回归,2017年上半年的热潮趋缓后,泛泛的基因测序将无法持续吸引资本的目光,未来行业热点在于技术突破,或者商业模式的突破。  (做一次全基因检测,会产生100多G海量数据,其中能被用于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只是蛋白编码基因与少量的非蛋白编码基因,占整体

2019年8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科学家》期刊:2018 top 10创新产品

随着大数据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成熟和大量研究的广泛开展,有时不免让人觉得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显微镜(microscope)更换为宏观镜(macroscope)。但是,《科学家》杂志举办的2018年十大创新竞赛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单个细胞。在《科学家》杂志的独立评审团评选出的2018年十大创新产品中,它

专访七桥基因:云端计算如何与基因学系统的完美结合?

  10月份,记者在高创会期间在硅谷专访了“七桥基因”董事长詹姆斯先生。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谢谢詹姆斯,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可以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代表的公司吗?  詹姆斯:当然可以,也谢谢您采访我。我是“七桥基因”公司的董事长,我们是一家云端计算公司,致力于生物医学、数据分析;我们专

201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学术年会在贵阳盛大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8月14~16日,主题为“新常态 新思维 新竞争”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2015学术年会在贵州贵阳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