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师范大学最新PNAS文章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美国NIH药物滥用研究所的两个研究组合作,完成了题为“Coupling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eveals a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network hubs of the human brain”的文章,指出无论是静息休息状态,还是任务应答调控状态下,在血流供应和大脑功能拓扑结构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这也许有助于揭示人类大脑功能互作组的生理基础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PNAS杂志在线版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贺永研究员,以及美国NIH药物滥用研究所杨一鸿研究员,其中贺永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神经影像与人脑连接组学研究,即采用多个模态的神经影像技术(结构、扩散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合数学图论的计算方法,研究活体人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的连接......阅读全文

植物研究所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12月29日上午,植物研究所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杰、副处长许航,整合生物学处处长娄治平出席仪式,李家洋、植物所所长方精云院士、植物所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为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揭牌。植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研究中

磁共振成像的优点

  与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当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脊索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实验—磁共振成像法

实验方法原理原子核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一定的体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接近球形的固体。实验表明,大多数的原子核如同陀螺一样,都围绕着某个轴作自旋运动。例如,常见的 H11和C136(6是质子数即原子序数,也是电荷数;13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等都具有这种运动。原子核的自身旋转运动称为核的自旋运动。一

快速磁共振成像技术问世

  为了能够进行慢速扫描,医生们一直在和那些不停扭动的儿童作斗争。   如今,幸亏更快速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研制成功,他们可能再也不用焦虑如何让自己的病人保持长时间的静止了。   图中所展示的对一名6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血流情况进行的成像仅需要10分钟,而非传统MRI

磁共振成像(MRI)是什么

MRI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缩写,中文称“磁共振或磁共振成像”,过去曾称“核磁共振”,亦可称共轭摄影法。MRI是一种新颖的成像方法,它具有组织对比性强、空间分辨率高、多平面的解剖结构显示和无射线损伤等特点,并对生理变化特别敏感。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已有4

核磁共振成像简介

  核磁共振成像(英语: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NMRI),又称自旋成像(英语:spin imaging),也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

磁共振成像历史发展介绍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国际上从一九八二年才正式用于临床。它采用静磁场和射频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在成像过程中,既不用电子离辐射、也不用造影剂就可获得高对比度的清晰图像。它能够从人体分子内部反映出人体器官失常和早期病变。它在很多地方优于X线CT。虽然X-CT解决了人体影像重叠问题,但由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

1978 年底,第一套磁共振系统在位于德国埃尔兰根的西门子研究基地的一个小木屋中诞生。 1979 年底,当系统终于可以工作时,它的第一件作品是辣椒的图像。第一张人脑影像于 1980年 3 月获得,当时的数据采集时间为 8 分钟。  1983 年,西门子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成功安装了第一台临床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的其他进展

    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是通过核磁共振谱线特征参数(如谱线宽度、谱线轮廓形状、谱线面积、谱线位置等)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它可以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是一种完全无损的检测方法。同时,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本领和精确度,而且可以用于测量的核也比较多,所有这些都优于其它测量方法。因此,核磁共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

1978 年底,第一套磁共振系统在位于德国埃尔兰根的西门子研究基地的一个小木屋中诞生。 1979 年底,当系统终于可以工作时,它的第一件作品是辣椒的图像。第一张人脑影像于 1980年 3 月获得,当时的数据采集时间为 8 分钟。  1983 年,西门子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成功安装了第一台临床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