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正名转基因:不会改变人的遗传基因

转基因的争论一直没有最终的结论,而且尚没有一个可以给转基因食品定性的部门。10月1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在华中农业大学向众媒体进行了“正名”,也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出了释疑。 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为什么不做人体实验? 药品的实验可以在人体上做,但是食品中很难,如果做实验,他需要满足不能喝酒、不能抽烟等很多的条件,而且要很长时间。很多的国家都是通过动物实验来做的,也是通用的。白鼠实验我们在做,包括家养的猪、鸡啊都在做,也在委托做猴子的实验,很多实验都即将结束。 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安全性,是用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来判定的。可能会涉及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所以很多东西不能做,这是国际惯例。国际公认的化学、毒理学,科学家用动物学的实验来推测人体的实验结果,以大鼠替代人体实验,是国际科学通行方法。 2.转基因食品现在吃了没问题,能保证后代子孙没有问题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比如用手机是否有辐射,让这个人用20年后看脑子......阅读全文

权威专家解读:转基因食品为什么比传统食品更安全?

  出席“首届转基因食品嘉年华”活动的科学家现场回答观众的提问。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   最近一段时间,

朱作言院士:为什么不怕杂交却怕转基因

  世界首例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  听到“开个微博或微信公号来讲讲转基因”这样的提议,一些科学家脸色一黯。  在他们看来,这种做法对于普通的科学问题或许有效,但要是谈转基因,恐怕处境难堪。  这种疑虑也许会在2016年有所改变。1月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转基因技术“在确保

转基因求是论(一):主粮是否应该转基因化?

  编者按:  一个社会的专家系统,通常由公共知识体系及负责其生产的专业技术队伍组成,其有效运转依赖于专业知识的生产、解决问题时理性思维的运用,以及更为重要的一点,即科学共同体参与公共决策的广度和深度。  一个运行良好的专家系统既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意见,又可以为公众提供专业判断

报告称中国已成转基因作物主要种植国

  无论是头发的颜色与发型,还是脸上的面相与神态,第一眼看到克莱夫·詹姆士(Clive James)博士,总感觉与经典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的乔纳森·张伯伦大夫多少有些相似。不过与乔纳森大夫的神经外科专业不同,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有自己专注的领域——转基因作物。  

中国成转基因作物主要种植国 食品安全性仍是最大争议

  无论是头发的颜色与发型,还是脸上的面相与神态,第一眼看到克莱夫·詹姆士(Clive James)博士,总感觉与经典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的乔纳森·张伯伦大夫多少有些相似。不过与乔纳森大夫的神经外科专业不同,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有自己专注的领域——转基因作物。   作为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

人民日报:转基因“转”的是什么?

●转基因转的是一个或数个特定的目标基因,是育种技术的延伸 ●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主要是蛋白质,人食用后会降解成小分子物质,不会改变人类的基因组成  华中农业大学近日举办的“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引发了民众对转基因新一轮的关注。“黄金大米”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吃的食品中有多少是转

转基因威胁究竟是对是错?中美院士提出质疑

   “转基因”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中国两张转基因水稻和一张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已经到期,是否会续期,未来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何去何从?事实上,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就舆论关注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利益陷阱”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南方农村报:转基因水稻该不该种

  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牵头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率先获得我国第一张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证书,让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00多名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随后

院士驳"转基因食品有风险"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会让民族断子绝孙吗?为什么转基因食品争议这么大?”昨天下午,首届转基因嘉年华活动在后山艺术空间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挺转”人士,现场回应了对转基因问题的一些质疑。”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几位知名“挺转”人士—

转基因水稻推广再起波澜 是否比非转基因水稻更安全

  2010年11月26日下午4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应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邀请,进行一场公开的学术讲座,在提问阶段突然遭到听众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一个中年女子在会场高喊,随后,会场秩序大乱,这场讲座中断。  有着中国“转基因水稻王”之称的张启

许智宏院士:用通俗语言向公众解释转基因

前段时间,有关转基因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转基因作物到底安不安全?带着疑问,《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  许智宏认为,人们之所以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如此强烈,其实是因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进行作物育种的历史毕竟较短,公

《食物进化》观影在京举行,科学家呼吁“传递转基因真知”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4月19,在北京举行的《食物进化》观影暨转基因科普交流会上,食品安全权威科学家陈君石院士解读了美国毒理学会的声明,再次强调:大量科学数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和具有营养,这也是科学界的共识。  《食物进化》是一部公平而理性地探讨转基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院士: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争议中前行

  本文根据2016年4月14日许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讲堂”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讲座人:许智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曾获

美国放行基因编辑蘑菇和玉米 不含任何外源DNA

   美国农业部对采用基因编辑技术的新型作物网开一面,是由于基因编辑后的作物,不含任何新引入的遗传物质或外源DNA。当技术飞奔时,既面临重新定义转基因,也要思考监管如何收放。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美国农业部相继豁免了一种基因编辑蘑菇和一种基因编辑玉米的监管。   它们都采用了一种名为CRISPR

转基因技术放开仍需谨慎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多年从事植物遗传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承担多项农作物基因技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   1990—1995年期间,先后两次获得美国洛氏基金资助,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德州农工大学从事水稻基因组合作研究。1998—2000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形态发生MADS盒基

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京顺利召开

  2014年4月1~2日,第七届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高峰论坛由北京食品学会和北京食品协会主办,北京食品学会会展部承办。来自各大科研机构、院校、厂商的科研工作者们近500人参加并聆听了论坛开幕式。北京食品学会理事长金宗濂教授和如新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大中华

许智宏、饶毅、顾红雅:科学的角度看待转基因

三位嘉宾与主持人互动。左二起分别为顾红雅、许智宏、饶毅  11月24日晚,当许智宏、饶毅和顾红雅三位教授现身北大金光生命科学楼邓祐才报告厅时,现场已经座无虚席,不少人在讲座开始前才得以挤进来,寻找空地坐下来。  关注过中美双边关系、克里米亚大变局等宏大话题的“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发布转基因十大谣言

   权威学术组织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今天在京发布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风口浪尖的转基因,频频在网络上传出“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等虚假消息,即便权威人士反复辟谣也没能阻挡谣言的流传。你有没有中招,来看一看。   谣言一: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生产出来都卖给中国人   美国市场上

揭穿转基因五大流言 凭外形辨转基因“纯属忽悠”

  “转基因”,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大众对它的“恐慌”也一直未平息,转基因大豆致癌、转基因作物导致人不育、转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变黑……不少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说法在坊间风传,让公众难以辨别。  其实,消费者真正现在能接触到的转基因食品,主要就是木瓜、大豆油以及一些转基因大豆做的调和油,其他诸如土豆、大米

林敏研究员:转基因热点争议问题及应对策略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杂交方法本质相同。都是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对受体生物进行遗传改造,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中性技术,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转什么基因。采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比非转基因品种更为安全的品种。   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生存与健康,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纪实

  今年是“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全面开展的一年,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引领着现代农业。   今年5—9月,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组织主题专家组对“十二五”该领域2011年和2012年启动的7个主题、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是由权威机构来进行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从国外到国内从来都是争论不休。   10月17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是由权威机构来进行,不是“隔壁王大妈说了算”。但权威机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建构?以及如何检测?是否真正权威?这些问题就如神秘的生物科技

农业部组织专家释疑转基因食品安全

  7月3日下午,农业部和中国科协主办“再论转基因”在线访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科院的三位专家对公众关心的转基因大豆等问题解疑释惑,认为转基因农产品是科学进步的产物,公众不必谈转基因色变。   这三位专家在访谈中表示,中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有严格把关,发展转基因农业,需要

转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种还是生态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不过是一个新的物种,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是解决粮食危机、减缓气候变暖的良药,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集团不可告人的灭绝人性的巨大阴谋。  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政府决策

李宁院士:一生长为国家忧

李宁在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1997年,李宁知道克隆羊多利诞生的消息后,用了3年多的时间学习、准备,与全世界的专家频繁交流,到各地参观,不断积累经验。2003年10月,中国第二只克隆牛问世,仅比第一只晚了不到一个月;2006年8月5日,中国第一只克隆猪问世。此后,李宁一直致力于推动动物克隆

黄金大米深陷科学伦理谜团

转基因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研究的人缺乏学术道德,罔顾科学伦理。  年前发生在湖南衡阳、针对小学生的一次隐秘试验,却因为最近一个科学网站的论文而暴露。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彻底验证之时,美国Tufts(塔夫茨)大学学者汤光文自称曾在衡阳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过人体试验,给数十名

不敢吃转基因食品?天然“转基因作物”已经吃几千年

  世界上第一棵转基因作物是什么?早在数千年前,它已在自然条件下诞生。我们常吃的圣女果、血橙,其实都归功于不安分的“转座子”。  世界上的第一棵转基因作物是什么?它是出身于实验室里,由科学家培育出来的吗?你可能想象不到,早在数千年前,第一棵转基因作物就已经在自然条件下诞生了。  自然界外源“转基因”

转基因科学家获得今年“世界粮食奖”

  美国孟山都公司首席技术官福瑞里日前与另两位转基因科学家获得今年“世界粮食奖”,这是27年来该奖项首次授予基因改良作物研究人员。   孟山都是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拥有全球7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世界粮食奖”一直被看做国际上在农业方面的最高荣誉。对于一直希望获得“正名” 的转基因研究专

如何养活饥饿的地球 技术、伦理缺一不可

   到2030年,全球的粮食需求量将增加50%;到2050年,地球将需要为90亿人口提供食物。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情况下,保持全球食物供给以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也许不必等到10年后,人们就已面临粮食问题。3月7日,津巴布韦公共服务、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常务秘书朱迪丝·卡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