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为研究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7月7日,由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俊桦为第一作者,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人肠道微生物组参考基因集》研究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这是“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子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第二篇文章。 据介绍,人类的肠道中有大约1000种到1150种细菌。这些肠道菌群与人体互利共生。但目前对这些细菌的基因信息“登记”很不完善,影响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 科研人员基于249个新的测序样本和之前已公布的1018个人体肠道微生物样本,加上511株与人肠道密切相关的已测序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构建了一个高质量、近乎完整的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数据库,是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最高质量、近乎完整的人类肠道微生物参考基因集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提供了全面而精准的数据支持,对推动不同人群之间肠道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研究以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研究具有重要......阅读全文

人类进化导致微生物灭绝

  人类正在驱动灭绝的不只是大象和老虎。人们还在大规模地消灭那些小很多的生物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世带来的微生物灭绝可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目前出现的抗菌素耐药性危机的“幕后黑手”。  这一惨淡信息来自对人类历史如何影响地球微生物,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人类体内的微生物进行的深度分析。“肠道菌

人类进化导致微生物灭绝

人类正在驱动灭绝的不只是大象和老虎。人们还在大规模地消灭那些小很多的生物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世带来的微生物灭绝可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目前出现的抗菌素耐药性危机的“幕后黑手”。 这一惨淡信息来自对人类历史如何影响地球微生物,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人类体内的微生物进行的深度

454用于人类微生物菌落项目

  最近在Nature1及其他刊物中发表了多篇与人类微生物菌落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有关的文献,该项目已历时5年旨在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菌落特征。而最近的这些文献的发表只是该项目大量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随之而来的将是从更多分析方法角度带来的新的思路

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启动

经过近3年的酝酿和筹备,以解析人类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关系为目标的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IHMC)近日在德国海德堡宣布成立。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科学家出席成立大会并交流了各自的计划和进展。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分析人

有害微生物威胁人类健康-微生物检测不可少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其中大多数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胁,如一些细菌会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狂犬病毒、HIV等病毒也给人类带来生命危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标准一提再提。尤其是

人类微生物组影响健康机制揭秘

  英国《自然》杂志8月31日发表的一篇生物学论文称,美国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会产生名为N-酰基酰胺的小型有机复合物,它们与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人体生理的包括免疫等各方面活动,而这正是人类微生物组影响生理健康的背后机制。   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人类基因组并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因为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微生物“全球大搬家”人类“功”不可没

  随着城市化和高强度集约化农业的发展,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微生物的全球迁徙和分布。9月15日,《科学》杂志刊登了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及国际合作者的一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通过人与动物、污水及其他物质的流通在全球范围的迁徙及其环境与生态效应。   文章指出,污水的处理促进了微生物

人类肠道微生物改变了小鼠的代谢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接受来自胖人肠道细菌的无菌小鼠会比给予来自瘦人肠道细菌的小鼠增加更多的体重并积累更多的脂肪。这一发现——它证明了身体与代谢特征可通过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传播——由该类啮齿动物的饮食所决定,而有关的研究人员提出,它可能代表了朝着研发个性化、基于益生菌的肥胖症疗法所迈出的重要的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公布首份研究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与在我们的身体上或身体内生活的多种细菌之间的关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在对所有这些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他们研发了对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标准化方法,他们目标之一是为至少900种人体寄居的细菌制作出参照基因组序列。研究论文发表于5月21日

研究揭示人类胎儿肺脏微生物组结构

  子宫中胎儿的肺和胎盘-怀孕后仅11周就已经显示出细菌微生物组特征,这表明细菌可能在出生前很早就定居在肺部。这项首次发现加深了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物如何在出生前到达这些器官以及它们在正常的肺和免疫系统发育中起什么作用的谜团。  由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研究员Charitharth Vivek Lal领

-Science: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有多稳定

  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改进了的、用来分析在我们肠道中和平相处的细菌群落的技术,这使得他们能够对这些细菌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稳定性有所了解。对于为了长期的健康干预而用这些多样的微生物作为标靶而言,定义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科学家们对有关这些微生物株在我们肠道中是多么难以

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分类?

寄居在人类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正常菌群:定居在人类皮肤及黏膜上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非但无害,而且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此时正常菌群可致病。如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病原微生物

揭秘机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联

  人类机体中充满了能够帮助消化食物和对抗疾病的细菌,但由于饮食、居住地、爱好甚至病史的不同,两个人的体内可能会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寻找哪种细菌与人类疾病有关,以及哪些细菌能帮助机体抵御疾病发生,研究人员对人类机体微生物组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往往并不一致,因为他们分析的

微生物在“全球大搬家”-人类活动“功”不可没

  随着城市化和高强度集约化农业的发展,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微生物的全球迁徙和分布。9月15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及其国际团队的一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通过人与动物、污水及其他物质的流通在全球范围的迁徙及其环境与生态效应。  文章指出,污水的处理促进了微生

加州大学研究显示:微生物占据人类身体过半区域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科学家表示,微生物占据人类身体的过半区域,人体细胞仅占全身细胞总数的43%。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于对人类身体中鲜为人知的部分,即微生物群的了解,人们对过敏和帕金森病的认识也有迅速的转变。同时,该研究领域甚至提出了“人类”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创新疗法。

人类可借鉴微生物的自然决策方式处理问题

  博弈论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医学领域,当然还包括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人们试图通过衡量别人的选择,来作出自己的决定。但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把握胜机,人类可能还需要向微生物学习。该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美国《

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为研究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7月7日,由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俊桦为第一作者,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人肠道微生物组参考基因集》研究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这是“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子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第二篇文章。  据介绍,人

解读人类机体如何与肠道微生物组共生共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良好”的免疫细胞能够帮助识别并且抵御外来入侵者,这就是为何很大一部分药物能够直接靶向杀灭致病微生物并且抵御这些微生物引发的感染。对机体免疫力的理解往往能够反映20世纪的文化,同时,适者生存也是促进进化和竞争发生的驱动子,但理解人类和微生物之间的根本改变往往始于体内50%的

关于人类疱疹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培养:水疱液、唾液、脑脊液、眼角膜刮取物、阴道棉试子等标本接种人胚肾、人羊膜或兔肾 等易感细胞,也可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和乳鼠或小白鼠脑内。  快速诊断:将宫颈粘膜、皮肤、口腔、角膜等组织细胞涂片后,用特异性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病毒抗原;Wright-Giemsa染色镜

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iHMP)研究成果发布

  英国《自然》《自然·医学》杂志5月29日同时发表了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iHMP)的三篇论文及两篇相关评论,向人们深刻揭示了宿主和微生物组之间的互作是如何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此次获得的发现,不但代表了某些疾病中宿主和微生物关系的迄今最全面描述,还有助于科学家表征多种疾病,预测病人转归,进而在未来

Nature子刊:低谷蛋白饮食改变人类微生物组

  一项新研究发现,采用低谷蛋白饮食可适度改变人体肠道中细菌种类的成分。这一结果表明,低谷蛋白饮食带来的一些积极效果,例如饭后腹胀减少,可能是饮食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组变化的结果。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这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指出肠道细菌丰度的变化,可能并不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1.检测抗体ELISA和RIA是用去垢剂裂解HIV或HIV感染的细胞抽提物作抗原进行抗体检测;IFA是用感染细胞涂片作抗原,进行抗体检测。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假阳性反应,适于筛查HIV抗体,阳性者必须用免疫印迹(WB)作确证试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检测病毒及其组分包括病毒分离,测定病毒抗原和测定

Nature:测序人类皮肤微生物组-解析真菌多样性

  历史上,人类很久以前就会利用真菌做面包和啤酒了,然而我们对居住在自己身体上的真菌却并十分不了解。   现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首次解析了人类皮肤上的真菌多样性。他们对健康人不同皮肤部位的真菌 DNA 进行了测序,明确了皮肤上正常真菌群落的构成,为研究真菌类皮肤病打下了

刘双江纪海丽: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

为何说肠道微生物是人类的“健康保护伞”?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于机体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的摄取,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谢稳态的维持。作为基础医学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此,我们简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时间来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大家喜欢!  1. Science子刊

解开人类微生物群系奥秘,可能成为抗癌帮手

  抗癌疗法如今是各家国际药厂竞争白热化的领域,各种理论推陈出新,而最新的研究方向,则是找上了人体中数以兆计的“小小兵”做为抗癌的帮手,那就是包括肠道菌在内的人类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过去肠道菌疗法多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困难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以

中科院最新文章解析人类母乳微生物菌群

  母乳是婴儿最健康、理想的营养来源, 也是人类进化和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最新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母乳含有高达数百种细菌, 而且包括一些常见的病原菌. 母乳微生物菌群是人类与微生物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产物, 而“微生物群落-宿主”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则应是保持健康母乳的基础. 然而, 迄今为止,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