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做科普影响科研吗

“你不会网上搜一下啊!”这似乎已成为当代年青人的常用语。 身处网络时代的今天,搜索引擎的确替代了大量的常识性科普,但实际上,科普的潜在受众并没有减少,甚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更加迫切。 比如,打着“养生保健”主题的各类伪科学与阴谋论正侵蚀着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对科技里“技术”层面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科学”的关注,电脑算命、星座研究等伪科学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流行文化中的成功学虽不断引入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但公众对于过程的关注仍少于结论本身。 在美国,科普杂志的发行量大概占据总人口千分之二三,这几百万人会主动寻找甚至创作科普作品。不过,对其他人而言,在走出校园后,科学知识便成了“靠谱的黑匣子”。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当今科普工作的新特点:科普内容正在从通识化走向了专业化与前沿化。体系化的知识被公立教育承包,剩下的碎片知识只能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总结提炼,而这所谓的专业人士,一般是指处于或曾经处于学术界的科研人员。......阅读全文

于淼:做科普影响科研吗

   “你不会网上搜一下啊!”这似乎已成为当代年青人的常用语。  身处网络时代的今天,搜索引擎的确替代了大量的常识性科普,但实际上,科普的潜在受众并没有减少,甚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更加迫切。  比如,打着“养生保健”主题的各类伪科学与阴谋论正侵蚀着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对科技里“技术”层面的关注远远超过对

科研人员做科普为何动力不足

  “我要当网红!”郑永春的开场白引众人大笑。自称“春哥”的他喊出口号:“信春哥,不挂科;信春哥,得永生。”   中科院物理所9楼的科学咖啡馆里人头攒动。每个月都有一个周一的晚上,一群爱好做科普的科技工作者聚集在这里,品咖啡谈科学。这一天的主讲人是前不久获得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如何让科研人员热爱“搞科普”?

  上周,笔者参加了一个科普宣传能力建设培训班,一位授课老师谈到,搞好科普有很多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科学家以及科技工作者亲自参与到科普活动去,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搞科普是有门槛的,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多半望而却步,但这对于长期从事某一领域专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似乎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科研资源科普化:接地气方能聚人气

  一些科学家觉得很难从科普工作中看到直接成效,也未见与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影响力,便认为不如把精力和时间继续花在科研上。其实,科普是科学家的天然使命,科学家有义务向公众说明这些经费投入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成果。  6月27日,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物理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环境

从科研到科普,现代“网红”在焦虑什么

 “您每天花多长时间在网上?”听到这个问题,袁岚峰抓了抓自己稀疏的乱发,给出答案:“几乎所有时间。”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不在上课、备课、接受采访,那就是在上网。”  很难想象这个回答来自一个科研工作者。袁岚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从外貌上看,袁岚峰符合人们对于一些

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通过省级认定

中新网西宁12月7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新网记者7日从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青海省基础测绘院北斗科研科普基地通过专家评议、现场答辩、实地考察等环节,成功通过“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省级认定。 青海省北斗科研科普基地以青海北斗数据中心为载体。该中心是青海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定位、短报文信息等

科技日报:优秀科研论文皆应附带科普文章

   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的科研论文应该成为媒体采写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而现实情况是,阅读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论文的记者并不多见,这一方面体现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尚有改善的空间,因为科研成果的发表不应该成为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科学传播的起点,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

让最新科研成果“科普”进校园

  在2月25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快车”首发启动仪式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谈起最近热播的电影《流浪地球》说:“这部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这句话点燃无数人的激情,也是一大批科学家倾其毕生精力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写照。”  白春礼说,中国科学院

刘嘉麒院士:科普和科研创新同等重要

  “科学普及是一种文明、一种素养,它有着净化社会的功能。”在日前举行的第11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3年北京科学嘉年华国际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指出,重视科学普及和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同样重要。   刘嘉麒在报告中讲道:“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发展史,科学无时无处不在。但是科学只有

发展核电:仍需科普科普再科普

  “核电发展对公众而言,第一是科普,第二是科普,第三还是科普。”日前中国工程院在天津举办的第13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将主题定为“我国核能的科学发展”。包括15位院士在内的业界人士谈起核电,在“核电亟待科普”这一老话题上,再次达成共识。   在核电审批从福岛事故之后的“停摆”中新近开闸的关口,把

科研成果数字化海洋科普活起来

青岛海洋实验课堂   黄笑晗供图  青岛海洋实验课堂   黄笑晗供图 在光影变幻的4D影院里,通过全息投影、互动投影穿越时空,了解海洋的诞生、洋流的轨迹、潮汐的演变;通过一件件实物标本,探索万千生物走出海洋的进化历史;站上虚拟操控台,体验一把掌舵巨轮、乘风破浪的快感……   在青岛

专家热议新时代生态科研与科普融合创新发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41.shtm近日,由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主办的新时代生态科研与科普融合创新发展交流会在广州从化举行。来自高校、研究院和科技社团的生态学相关领域的20多名专家学者、科技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广州市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开启山间科普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499745.shtm

周忠和院士谈科研人员做科普:“四不”窘态怎么破?

   “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9月28日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在主旨报告中总结当前科研人员做科普存在的“四不”窘态。  他呼吁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普,为推动科学文化建设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由于各种各样的顾忌导致科技界不敢发声,你不敢发声自然就有人

“蓉遇科普·2023”科普典型推选结果揭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37.shtm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白立自强,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擦亮科幻之都名片。2023年9月26日,2023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暨“蓉遇科普”颁奖仪式在四川省体育馆举行,仪式现场揭晓了

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261.shtm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5日在全国各地启动,重点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聚焦重点领域,服

《科普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完成-描绘科普人才蓝图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已编制完成,按《规划》部署,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的数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总量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在今天下午进行的中国科协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浩做出上述表示。   “这是新中国成立

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5日在全国各地启动,重点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聚焦重点领域,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明实践,培育时代新风;立足群众所需,赋能基层治理”四方面内容展开,活动将持续到9月21日。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将着力组织好北京主场活动、部委主场活

科普游戏成科普场馆展教“下一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45.shtm ■本报记者 沈湫莎        科学普及为创新人才培养培植沃土。科普场馆怎么做得更有吸引力?一向领风气之先的上海科技馆给出的答案是:科普游戏。在昨天举行的新时代科普游戏

全国首个科普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发布

  近日,全国首个专门评介科普图书的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在上海发布。  “新发现·科普书单”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协会任指导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任学术指导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等任支持单位。  据介绍,书单以公益性、引导性、分众性为导向,创

粤举办科普大赛讲好“科普故事”-激发公众科学兴趣

  比赛现场 广东省科技厅 供图  中新网广州6月12日电 (王坚王子杰)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12日消息,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已在广州举行。该赛事以“线上+线下”方式,旨在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热情,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质增效。  比赛中,选手们通过主题讲

上海探索成立院士健康科普基地-专家牵头科普

“健康上海行动院士科普基地”授牌仪式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举行。 首批六个“健康上海行动院士科普基地”,由王正敏、葛均波、李兆申、黄荷凤、范先群、贾伟平六位院士牵头建设。他们是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方面介绍

“典赞·2022科普中国”揭晓年度科普榜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74.shtm3月26日,“典赞·2022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现场揭晓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中国工程

湘科普“四进”为湖南娄底民众带来科普盛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58.shtm9月7日,“科技创新强国有我——开学第一课”湘科普“四进”走进湖南娄底活动在娄底市第三完全小学启动。   ?活动现场。主办方 供图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贵龙介

科普浪潮席卷鹏城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举办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全国各地同期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有的省省委书记、省长带队看望慰问科技工作者,把党的关怀送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有的省表彰奖励科技人才,引

海洋科普正起航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在中国科技馆推出“未来海上科学城”活动,海陆互动科普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今年3月28日,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共同发布了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名单,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科考船”成为首批入围基地之一。  青岛作为一

科普:助力精准扶贫

 尚智丛 张增一目前,精准扶贫正成为我国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方向。在这场脱贫攻坚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协同作战?前不久,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在十三五时期联合实施科普精准扶贫助力工程。精准扶贫的新内涵所谓科普精准扶贫即在当地普及推广的技术。中国

北京开启“科普之旅”

  记者从科技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17届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20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启动,届时将为公众开启一场“科普之旅”。从2001年起,每年5月的第三周被定为“全国科技活动周”,这一深具影响力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品牌今年满17周岁了。  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今年科技活动周主题为

链球菌科普

 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常排列成链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基或脓液标本中常呈阴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医学上重要的链球菌主要有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引起人

盐雾试验科普

盐雾试验是一种主要利用盐雾试验设备所创造的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来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环境试验。盐雾试验标准是对盐雾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氯化钠溶液浓度和PH值等做的明确具体规定,另外还对盐雾试验箱性能提出技术要求。盐雾试验结果的判定方法有:评级判定法、称重判定法、腐蚀物出现判定法、腐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