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特色果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通过中期检查

我国是世界桃起源中心,保存有世界上份数最多的桃种质,桃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和产量远高于其他国家,在果品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进一步发掘优异桃种质资源,建立桃分子育种平台,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启动了“特色果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课题。6月5日863计划领域办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 “特色果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课题在研究初期,重点瞄准争议较大的桃进化路线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84份桃种质的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课题组确定了普通桃的进化始于光核桃,之后为山桃,再次为甘肃桃,最终形成普通桃的进化路线,明确了新疆桃只是普通桃的一个地理类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通过基因组学的研究,课题组发现与野生近缘种相比,虽然普通桃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只有野生桃的62.0%,但在这些SNPs中,普通桃特有SNPs占到其总SNP的47.3%,该结果很好的解释了桃总体多......阅读全文

绿色超级稻育种应向基因组育种模式转变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超级稻项目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绿色超级稻的理念、育种策略、关键技术体系和发展历程,阐述了整合丰富的遗传资源、有利的功能基因、精确的基因组育种技术以培育绿色超级稻的实践,介绍了绿色超级稻推广应用的重大成果及其对全球作物生产与

番茄基因组作图与分子育种

摘要:       The cultivated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is the second most consumed vegetable worldwide and a well-studied crop speciesin terms of g

基因组育种技术翻开海水鱼类育种新篇章

  目前,解决好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务之急,国家大力控制海洋捕捞的同时,促进了海洋鱼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这个产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瞄准产业需求、用科技造福人类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研究员陈松林

从传统育种到全基因组选择-动物遗传育种进入新时代

  全基因组选择,是近年来畜禽分子育种的全新策略,已成为动、植物分子辅助育种的热点和趋势。它突破了对候选个体从表型选择到基因组选择,解决了畜禽肉质和抗性等难以选育性状的障碍,提高了遗传评定的准确性,实现了低成本早期选择。  在国家863计划课题“基于高密度SNP芯片的牛、猪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支持下

深圳华大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开启农业育种新时代

  华大基因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平台以全球领先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为基础,通过高密度遗传图谱快速构建和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利用常规育种的杂交和回交手段,借助全基因组高密度分子标记进行优良单株精准选择育种。该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周期长、可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等瓶颈,使快速、高效、可控的精准

基因组研究让水稻育种走向精准设计

  由中国主导的国际间科研大协作项目“3000份水稻基因组研究”26日结出硕果——北京时间当日凌晨1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正式发表《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该研究针对水稻起源、分类和驯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群体基因组变异结构,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

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取得进展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关乎国运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植物病害每年造成全球作物减产可达30%,全球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及种植品种单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致使植物病害更加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全球和我国粮食安全。选育和推广抗病新品种是防治作物病害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策略

首个棉花泛基因组图谱助力分子育种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改良团队发表了题为“Cotton pan-genome retrieves the lost sequences and genes during domestication and selection”的研究论文,公布了目前为止变异类型最丰富的棉花遗传变异数据集。文章

“基因组规模系统代谢育种”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微生物制造技术在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资源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水平与国际差距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工业菌种水平低下,某些重要的氨基酸、化工醇等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发展微生物的基因组规模系统代谢育种技术改造工业菌种,是加速我国工业菌种性能提升的重要前提。   由安徽

研究指出基因组学引领生物育种变革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农业基因组会议暨深圳国际食品谷研讨会上获悉,现代农业研究已迈入生物组学大数据时代,特别是基因组学及其衍生技术在生物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基因组学是对生物体所有基因进行集体表征、定量研究及不同基因组比较研究的一门交叉生物学学科。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

泛基因组:赋能未来作物育种的基石

 绘图:黄怡可 泛基因组(Pan-genome)是一个物种内所有基因组信息的总和,它比单一参考基因组涵盖了更多的遗传多样性。 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获得了多个作物的泛基因组。如何利用这些更为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培育下一代良

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新工具“天权”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792.shtm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团队开发的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新工具HIBLUP,中文名为“天权”。相关论文

中国诞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近日共同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大幅提高种子真实性检测准确性,有助提高育种效率,杜绝假种子危害。     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表示,目前业内判断水稻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

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新工具“天权”发布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团队开发的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新工具HIBLUP,中文名为“天权”。相关论文被期刊评为“突破性进展”论文。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已有遗传评估算法特点,针对现有算法在处理快速增长的基因组育种大

黄瓜变异组研究奠定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领导的国际黄瓜变异组研究团队,对115个黄瓜品系进行深度重测序,构建了包含360多万个位点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为全面了解黄瓜进化及多样性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打下了基础。相关成果10月2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据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首

玉米全基因组选择育种973项目启动

  2月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973项目“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基础研究”启动会在京召开。科技部基础司副处长钱万强、农业部科教司巡视员石燕泉、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梅旭荣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万建民致欢迎辞,对各级领导及各位专家

基因组学结合传统育种获得优质主食作物

   “我喜欢这个。”Ismail Rabbi边说边将手掌放在木薯上,就像父母在夸赞自己心爱的孩子,他羞涩地笑了。“它们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并不高。”Rabbi说,“但它克服了我们设置的所有障碍。”  Rabbi是尼日利亚伊巴丹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的遗传学家。他和同事正在开展一项改良木

新研究推动湿地松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进程

  湿地松是用材树种和松脂生产树种,也是优良的松材线虫病抗性树种。由于其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全球科学家对其开展了近百年的遗传育种工作,然而松类植物巨大保守的基因组和漫长的生命周期严重阻碍了育种效率。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外松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

遗传发育所揭示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方法研究

  遗传与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辐射诱变、EMS诱变)产生全基因组的随机突变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的常规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农艺性状突变体的筛选较为费时、费力。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则通过创制目标基因的突变文库,在施加一定选择压力下能够快速获得目的突变体。

倍性育种的育种意义

1.产生同源多倍体,获得植物某些器官的巨大型.2.创造异源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综合远缘种,属植物的优良性状.3.诱导异源多倍体,作为种属间的遗传桥梁,进行基因转移或渐渗.

基因组学助力芸薹属抗性基因挖掘与育种

  芸薹属包含许多重要的蔬菜、油料和饲料作物,如白菜、甘蓝、油菜、芥菜等。与其它农作物一样,芸薹属作物在生产中不断受到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的侵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近日,《园艺学研究》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课题组方智远院士团队的综述文章。该文针对芸薹属作物主要病害芜菁花叶病毒病

STEME技术体系助力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方法研究

  遗传与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辐射诱变、EMS诱变)产生全基因组的随机突变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的常规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农艺性状突变体的筛选较为费时、费力。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则通过创制目标基因的突变文库,在施加一定选择压力下能够快速获得目的突变体。

王道文委员:促进农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成果转化

“虽然目前有多种育种方法可用于品种选育,但基因组编辑已成为国际上品种创新研发的新一代热点技术。”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研究员王道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与其他方法相比,基因组编辑直接改良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具有精准、高效、省时、省力等特点,因此该技术的优化与应

王道文委员:促进农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成果转化

  “虽然目前有多种育种方法可用于品种选育,但基因组编辑已成为国际上品种创新研发的新一代热点技术。”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研究员王道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与其他方法相比,基因组编辑直接改良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具有精准、高效、省时、省力等特点,因此该技术的优化与应用已成为美欧

种猪育种

种猪是繁殖的基础,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种猪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目标,只有将种猪选好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后代,因此种猪的选择又是繁殖技术中关键的第一步。它包括外形选择、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胴体瘦肉率的选择。 (1)毛色、皮色 毛色、皮色虽然没有直接经济价

中种集团宣布:将首次种植“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新稻种

  4日,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融众集团在武汉签约,宣布将在黑龙江省种植我国首次利用“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技术培育的新型水稻品种--“中绿香多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在签约仪式上说,过去几十年,新技术使得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全基因组育种

小麦基因组测序-为第三代育种绘制“高清地图”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的论文称,该所研究团队已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绘制。这是继2013年,该团队成功绘制出小麦A基因组祖先种乌拉尔图小麦基因组草图并发表于《自然》之后,在此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

分子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区别

区别如下:1、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 对育种程序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以及实现目标基因型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 以提高作物育种中的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2、分子育种,就是将基因工程

单倍体育种

  利用各种有效方法产生单倍体后,进行染色体人工或自然加倍,使植株恢复正常育性,迅速获得稳定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单倍体是只具有配子体染色体组分的个体、组织或细胞。由这种细胞分化、生长出来的植株叫单倍体植物,此种植物不能生殖,必须使其染色体组分加倍,才能继续繁殖,获得稳定一致的后代。  通过单倍体形成

中国获首个染色体级别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利于育种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Hi-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染色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