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连发三篇Nature!准80后女科学家回国7年拿遍各种奖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该课题组一年内在Nature发表的第三篇论文,而领导这一研究的吴蓓丽研究员却是一位回国仅仅7年的准“80后”女科学家。 吴蓓丽研究员200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于2006年获得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在2007年4月加入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Stevens博士的研究小组,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 令人惊叹的是,作为一位准“80后”女科学家,吴蓓丽研究员回国仅7年,就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7篇论文,顶尖期刊发文数超过了国内绝大多数课题组。 此外,近几年吴蓓丽还相继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树兰医学青年奖”、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诸多荣誉......阅读全文

吴蓓丽研究员获第八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2017年5月30日,第八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奖颁奖典礼在科学会堂举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研究员获“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称号。  吴蓓丽研究员自2011年回国以来,长期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解析了艾滋病病毒(HIV)共受体CXCR4和CCR5的结构,揭示了

一年连发三篇Nature-!-准80后女科学家回国7年-拿遍各种奖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该课题组一年内在Nature发表的第三篇论文,而领导这一研究的吴蓓丽研究员却是一位回国仅仅7年的准“80后”女科学家。  吴蓓丽研究员200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于2006年获得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科学家“拍下”艾滋病毒“内应”三维照

抗HIV药物“马拉维若”通过与CCR5结合,将其锁定在非活性状态,从而抵制HIV侵染人体细胞。   “这些结构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9月13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一项重要成果。该所研究员吴蓓丽等人首次解析了艾滋病毒(HIV)共受体

有学术有颜值-9人获青年女科学家奖

  12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此届共有来自全国六所高校、三家科研院所的9位青年女科学家获此殊荣,我所张丽华研究员名列其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以及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

盘点2018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贡献卓越的女科学家!

   岁月如矢  2018年的余额仅剩一周  这一年里  科研可谓是硕果累累  你们还认为科研圈是男性的天下吗  事实上女科学家们早已突出重围  转化医学网年终特别策划  盘点生命科学领域最受关注的女科学家  0/1Liu Li Mei刘丽梅  刘丽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

女科学家《Nature》改写HIV历史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Beatrice Hahn教授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上发表了HIV研究的最新进展,Increased mortality and AIDS-like immunopathology in wild chimpanzees infected with SIVcpz,改

走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创制从未远离繁华

   在上海东部,远离都市繁华的张江高新科技园区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正致力于科研攻关,热衷于成果转化。  作为药物研发的源头,上海药物所早已不局限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创新药物研发,成为他们思考的问题。如今,建成综合性创新药物研发体系,筹建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上海药

精神神经疾病的研究取得进展

  当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至1亿人患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10亿人正遭受精神障碍困扰。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创制迫在眉睫。  6月16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两项“背靠背”研究成果。一篇题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2和mGlu4与G蛋白复合物结构》,另一篇题为《人源mGlu2和mGlu7同源和异源

中外科学家取得抗肥胖药物靶点新突破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消息,该所的吴蓓丽科研团队联手德国、美国的国际伙伴,在抗肥胖药物靶点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9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肥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知名华人女科学家Nature聚焦重要转运蛋白

  细菌可以把很多的东西发送到超越自身边界之外的世界中去:向它们种族的 其他成员传送信号,向它们的敌人投放毒物,发出欺骗性的指令操控它们感染的宿主细胞。然而,在此之前它们必须首先让这些货物跨过它们自身的细胞膜,许多的 细菌进化出了一些专门的结构和系统来发动一些蛋白质完成这些工作。  来自洛

中外科学家取得抗肥胖药物靶点新突破

  1型神经肽Y受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19日电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消息,该所的吴蓓丽科研团队联手德国、美国的国际伙伴,在抗肥胖药物靶点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

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揭示HIV感染人体的机制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美国 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CCR5蛋白质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据此解释了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药物马拉维若是如何作用于该受体分子进而阻断病

2018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揭晓

  今天,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共有10位青年学者入选。  10位青年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本都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学者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0位杰出青年学者名单如下:鄢社锋  鄢社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

中国科学家最新Science获艾滋病研究突破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Scripps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CCR5 Chemokine Receptor–HIV Entry Inhibitor Maraviroc Complex”的文章,解析了CCR5蛋白质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热门华人女科学家Nature-Genetics发表重要癌症成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癌症,约占儿童癌症的30%。B-ALL是最常见的一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这种疾病中,未成熟白细胞(B淋巴母细胞)在患者的血液和骨髓里快速增殖。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测序鉴定了B-ALL的新亚型。他们十月十七日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

著名华人女科学家Nature子刊减肥新思路

  哈佛干细胞研究所(HSCI)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方法来生成更多消耗能量的人类棕色脂肪细胞,使这些细胞变得更加活化,这一研究发现对糖尿病、肥胖和其他的代谢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研究论文发表在6月15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国际著名的代谢病学专

Science绘制HIV同谋者的肖像

  经过6年的努力,一个中国科学家研究小组绘制出了HIV入侵人类宿主细胞的“内应”——CCR5的三维图像。   这一“CCR5与HIV药物马拉韦罗(Maraviroc)结合”的清晰快照,提供了关于HIV感染如何起始以及有可能如何终止它们的一些重要信息。该研究的领导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吴蓓丽(

上海药物所等抗肥胖药物靶点研究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课题组在抗肥胖药物靶点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神经肽Y受体Y1R分别与两种抑制剂结合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与多种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

包信和院士纳米限域催化等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

  近日,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院士的项目《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应用》获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正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

著名华裔女科学家Nature发现代谢新机制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调控棕色脂肪生成的一种关键机制,棕色脂肪在脂肪产热和能量代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称为“好脂肪”。这项最新研究将有助于开发通过增加棕色脂肪形成,治疗肥胖的新治疗方法。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国际著名

陈嘉庚科学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

  5月30日,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京揭晓,共有6个项目获奖,6名青年科学家获2018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同日,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在京颁发,钢铁冶金专家、战略科学家徐匡迪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29位工程科技领域科学家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其中包含3位香港科学家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颁奖

  12月22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获此殊荣,她们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新华、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抗艾滋病新药塞拉维诺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抗艾滋病化学1类新药塞拉维诺(Thioraviroc)于5月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塞拉维诺是由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柳红、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和研究员吴蓓丽课题组以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

华人女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细胞复制和生长对于生命的维持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重要功能,细胞必须首先解开细胞核中紧密的DNA球,然后复制它们的基因组信息。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这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如果抑癌基因PTEN发生突变或缺失,这一复制过程会脱离正常进程,导致癌症形成。  发表在7月9日《自

华人女科学家庄小威最新Nature方法学文章

  作为第一位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也是最年轻美国科学院华人院士的女科学家,庄小威教授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尤其是在生物物理显微成像领域,近期庄小威教授与另外两位研究人员发表文章,介绍了其研究组超分辨率细胞成像最新进展:超亮光敏荧光基团,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Methods》

记侯亚梅研究员:一位女科学家的地球狂想曲

  这道奇特的门上贴满了色彩斑斓的素食宣言,彰显着主人浓烈的喜好;门里是一位奇特的女人,潮流时尚,快言快语,全然颠覆了印象中古人类学家惯有的模样;从她“狂风暴雨”般的倾吐里,笔者感受到了这个别样女人的别致人生。   大门打开,地球狂想曲骤然响起……   科研篇:史前百万年的对话   对于人类起

抗艾滋病化学1类新药塞拉维诺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2019年5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研究员、蒋华良院士、吴蓓丽研究员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开发的抗艾滋病化学1类新药塞拉维诺(Thioraviroc)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早期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S

Nature等多篇文章报道代谢研究重要突破

  肥胖已经不仅仅是外观的问题了,它与健康息息相关,而与之密切关联的代谢问题依然存在许多谜题,近期Nature等杂志公布了一系列的代谢研究新成果:  性别不同,增重不同  之前的研究表明,大脑中有几类神经元细胞群起控制体重的作用。一项新研究筛查了POMC神经元的基因表达,发现许多基因表达存在性别差异

我国抗艾滋病一类新药塞拉维诺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研究员、蒋华良院士、吴蓓丽研究员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开发的抗艾滋病化学1类新药塞拉维诺(Thioraviroc)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早期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Scienc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