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脑记忆规则被“改写

传统观念认为,先有短期记忆,然后慢慢转变成长期记忆。但据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报道,美日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会同时制造某一事件的两种记忆:一种供当下用;另一种则永久保存。新发现改写了以往的记忆规则,有助进一步厘清包括痴呆症在内的与记忆有关疾病的病因。 自上世纪50年代伊始,科学家通过对亨利·古斯塔·莫莱森(出了名的健忘症患者)进行一系列研究后得出结论:大脑的海马体存储短期记忆;而皮层是长期记忆的“家园”,记忆在海马体内形成,接着移到大脑皮层并在此处“堆积起来”成为长期记忆。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成立的神经回路遗传中心的科研团队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新研究在实验鼠身上进行。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了脑细胞群在对电击的反应过程中,特定记忆的形成过程。他们随后用射入大脑内的能开启或关闭记忆的光来控制神经元的活动,结果发现,记忆同时形成于海马体和大脑皮层。 实验鼠最初几天似乎没有使用皮层里的长期记忆,因为科学家......阅读全文

梳理近期那些改写教科书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也不断发现目前生物医学教科书中记载的很多理论知识需要改写。为此,小编针对近期发生的教科书改写研究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Science:改写教科书!在禁食期间,脂肪细胞接管尿苷产  在哺乳动物进食、睡觉和禁食期间,它们如何维持两种生物学上至关重要的代谢物平衡?

他们是如何拿到诺奖的——来自诺奖实验室的内部报告

  刚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Moser夫妇的实验室中,有一对中国夫妇——张生家和叶菁,他们与Moser夫妇已经合作了五六年的时间,并在此次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生家、叶菁夫妇与Moser夫妇合影  在本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布的当天,赛先生联系了张生家夫妇表示祝贺,在谈话中张生

北师大章晓辉发表海马关联学习的神经环路机制重要发现

  2017年3月7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章晓辉教授研究组题为“A distinct entorhinal cortex to hippocampal CA1 direct circuit

上海生科院在工作记忆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内侧前额叶在“延迟期间”的电活动对工作记忆任务学习的贡献》的科研论文。这项研究通过干预“延迟期间”小鼠大脑内侧前额叶(mPFC)的电活动影响了记忆任务的学习正确率,阐明了该脑区在记忆学习过程中放电模式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操纵记忆并不复杂

  当你背一个英文单词的时候,这个单词的含义信息被储存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痕迹”。“记忆的痕迹”(engram)是神经科学家们研究记忆时经常提起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是,它究竟仅仅是一种比方,还是物理上由一些神经元组成的真实存在?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而新近的成果则提供了更为

eLife:深夜吃零食,上去的是体重,下来的是“智商”

  偶然间的一次深夜小零食或许对身体是无害的,但近日一项刊登在eLife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养成深夜吃零食的习惯或许会改变大脑的生理学结构。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在应该睡眠的时间吃东西会导致大脑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缺失,而这些功能的发挥主要靠大脑的海马体结构来控制。  研

研究发现猕猴可以掌握中心嵌套结构语法

  6月18日,Current B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猕猴生成超正则空间序列》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通过训练猕猴执行延时序列生成任务(delayed-sequence reproduct

挪威“大脑”:解析诺奖得主夫妇的大脑探索之路

   并不是所有夫妻都能够如此和谐地一同工作。一般他们只有一人去参加会议,另一人留在实验室。  事实上,Edvard和May-Britt Moser夫妇已经合作了30年(结婚28年),这期间,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对大脑的热情减退。早餐、实验室晨会、晚餐,他们都在反复探讨这个话题。“就算只是要走到那里,我

科学家研究改写记忆方法 或可删掉不愉快回忆

  据香港《文汇报》29日报道,若与情绪有关的记忆可以改写,相信不少人会选择抹去不愉快的回忆。日本及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研究改写记忆的方法,有助开发出治疗压力症候群(PTSD)及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新方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以“记忆整合”研究为蓝本,脑内的物理现

阿兹海默症协会国际会议发布研究进展报告

  7月14日至19日在温哥华举行的2012年阿兹海默症协会国际会议 (AAIC® 2012) 上公布的新研究结果涵盖了阿兹海默症和痴呆症各方面的研究,包括病因、风险因素、发现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阿兹海默症协会国际会议是展示和讨论最新阿兹海默症和痴呆症研究的首屈一指的年度论坛。2012

Cell:挑战常规!睡眠抑制大脑自我再平衡!

  人类和其他动物为何睡眠是生理学剩下的深层奥秘之一。神经科学的主导理论是睡眠是大脑“下线”时回放记忆以便更好地编码它们(“记忆巩固”)。  另一种主导的竞争性理论就是睡眠在大脑网络的再平衡(re-balancing)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清醒(waking,也译作醒着,或者唤醒)时的学习期间,大脑

《技术评论》选出2013年10大突破性技术(一)

  请读者朋友们先静下心来想想,你能想到的最沮丧、最棘手或者简单说来最烦恼的问题是什么?接下来,你再想想什么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技术评论》杂志为读者朋友们遴选出了2013年的10大突破性技术,这些技术为解决问题而生,将会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潜能,也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

大脑解码器:现实中的读心术

  Jack Gallant坐在自己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试图解码某个人的思维。   电脑屏幕的左边是一些电影短片——Gallant在对研究参与者进行脑部扫描的同时,放映这些影片。而屏幕的右侧,计算机程序正在分析大脑扫描的数据,以推测参与者所看到的是哪一个影

解码脑部扫描破译人类思想

  读心术:这是一门科学 Jack Gallant坐在自己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里,他盯着电脑屏幕,正试着破译某个人的思维。 在屏幕的左边是一些电视短片资料:在进行脑部扫描时,Gallant为研究参与者放映了这些影片。屏幕右边,计算机程序正在分析大脑扫描的细节,以便推测参与

"类大脑"复杂度不断增强 能否产生意识引发道德争议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剧《西部世界》第二季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定义的思考。但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新鲜,科幻小说中就常有科学家研究出具有人类特征、但又不是人类的生物。  而此类研究常常引发伦理争议:这些实验对象究竟是动物还是人工智能?去年五月,一群生物伦理学家、律师、神经科学家、遗传学家、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齐

Cell子刊:怎样学外语才科学

  如何才能学好一门外语?你也许需要一点科学的建议。马普脑认知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自己创造的Vimmish语,找到了学习外语词汇的秘诀。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大脑能将词汇与其它感官联系起来,就能够更好的记住它的意思。其中,大脑的运动系统尤为重要,用手势表达词汇的含义对记忆的帮助最大。另外,与词汇相关

菲利普研究员受访谈PNAS论文:发现人脑代谢规律

  人能成为“万物之灵”,主要得益于高度发达的大脑。脑部的最外层有着弯曲褶皱的部分,叫做皮质(又称灰质),包含有14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控制着人类的感知、思想、情绪和行为等。   近日,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的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菲利普研究员带领团队通过测量不同年龄段的人、黑猩猩和恒

脑波行为编码规则破译有助揭示思维形成过程

  中国科技网讯 神经科学中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大脑是怎样在细胞水平为思维――如认知和记忆编码的。已有证据显示,不同的神经元集群代表了不同的信息,但还没人知道这些集群是什么样子或怎样形成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通过研究猴子行为,揭示了神经元集群怎样形成思维,

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行为编码规则

  神经科学中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大脑是怎样在细胞水平为思维——如认知和记忆编码的。已有证据显示,不同的神经元集群代表了不同的信息,但还没人知道这些集群是什么样子或怎样形成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通过研究猴子行为,揭示了神经元集群怎样形成思维,并为思想的灵活变化

Nat Commun:脑科学家深入研究多巴胺传递时间机制

  最近,来自奥塔哥大学的研究者们在研究诸如帕金森氏病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等脑部疾病对学习能力的影响时,对神经冲动如何形成记忆有了新发现。  这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成果,为更好理解这些情况和发展新方法带来了新的启示。  解剖学系和脑健康研究中心

常接触低剂量有机磷也会损伤记忆

  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开放大学的研究人员以比较全面的证据表明,经常接触哪怕是低剂量的有机磷也会损害人类大脑的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毒理学评论》期刊上。   医生们早就认识到,用于杀死或驱赶昆虫,存在于航空燃料添加剂及一些阻燃剂中的高剂量有机磷有毒,但对暴露于低剂量有机

常接触低剂量有机磷也会损伤记忆

  据《每日电讯》12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开放大学的研究人员以比较全面的证据表明,经常接触哪怕是低剂量的有机磷也会损害人类大脑的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毒理学评论》(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期刊上。  

男女大脑有别?科学研究实锤了

图片来源:pixabay  火星代表战神Mars,象征勇猛和阳刚,而金星代表爱神Venus,象征温柔和细腻。网络上曾流传一个笑话:老婆让老公帮忙把胡萝卜切成丁,结果老公把胡萝卜切成“丁”字形的小块。这则笑话隐喻了男女性格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了男女之间的纷争和互补。思维模式背后的成因是什么?男女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无人驾驶还有哪些坎儿

   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下围棋方面胜出,可在驾驶汽车时,却似乎比人类显得笨拙。今年美国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道路上做实验时,将一位横穿马路的行人撞倒。这起事故,也让这一备受热捧的新技术受到一些争议。无人驾驶下一步该从哪些技术角度进行完善,我国的无人驾驶技术近来有哪些进展?日前,在由中国自动化学

2019年8月16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8月16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对再生医学监管的放松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doi:10.1126/science.aax6184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指出放松再生医学监管的国家

研究发现:大脑功能区并不专一

  早起沏上一杯浓香咖啡,满屋飘香,让你的心情相当愉快。然而这时突然传来的一声汽车长笛,却又确实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不过,这些不同的刺激都会输入到大脑的相应区域来分析处理。咖啡浓香由嗅觉皮层专职,而一声长笛则是听觉皮层负责。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特定功能源于大脑的某一区域,因此大脑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大脑破译计划”的启动与进展

  揭示大脑的奥秘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追求。今年四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在白宫提出了“大脑计划” (BRAIN project) 启动。脑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大脑最基本的编码原理应该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演化而完善起来的。2012年6月美国的几位科学家在《神经元》杂志上提出“大脑活动图谱”(Brain A

余山:从脑网络到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3月,AlphaGo与职业围棋选手的对局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高度关注。计算机在一个公认的非常复杂的计算与智力任务中,打败了人类的顶尖选手,靠的是类人脑的智能吗?从系统的结构看,AlphaGo结合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与蒙特卡洛模拟[1]。广义的说,深度神经网络是类脑的计算形式,而蒙特卡

北京脑科学研究专项:构建下一代智能科学体系

  在北京市脑科学研究专项引领下,中科院自动化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在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  一个小小的机器人,从它的视角望出去的正前方,摆放着一个摇铃。机器人问:“这是什么?”一个声音告诉它:“这是摇铃。”机器人先进行了缓慢地观察,之后伸手握起摇铃晃动,然后放回。当再次向机器人展示

研究发现植物人可通过大脑扫描与人沟通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斯科特·鲁特雷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通过追踪富氧血液的流动,实时呈现大脑的活动情况。2010年欧文教授的一项研究称接近五分之一的植物人患者能够通过大脑活动进行交流阿德里安·欧文教授利用脑部扫描技术发现患者隐藏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