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机制

结合辅酶NAD+→通过锌结合乙醇底物→His-51的去质子化→烟酰胺核糖的去质子化→Ser-48的去质子化→乙醇的去质子化→氢化物从醇盐离子转移至NAD+,使NADH和锌结合醛或酮→释放产物醛。这些步骤是基于动力学的研究得出,在酵母和细菌中,以上步骤刚好相反。......阅读全文

简述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机制

  结合辅酶NAD+→通过锌结合乙醇底物→His-51的去质子化→烟酰胺核糖的去质子化→Ser-48的去质子化→乙醇的去质子化→氢化物从醇盐离子转移至NAD+,使NADH和锌结合醛或酮→释放产物醛。这些步骤是基于动力学的研究得出,在酵母和细菌中,以上步骤刚好相反。

简述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

  在化学工业中,利用ADH的催化特性生产许多原材料及中间反应物。在二氧化碳转化合成甲醇的过程中,ADH就发挥了酶的催化作用。为实现CO2向甲醇的转化,研究者曾尝试了多种方法,其中酶催化法以其高效、专一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近些年来备受关注,在CO2的固定和还原反应中已有应用。许松伟等采用甲酸脱氢酶

简述乙醇脱氢酶的性质

  乙醇脱氢酶是一个质量为80kDa的二聚体,包括一组同工酶,这些同工酶都能够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在哺乳动物中,这是一个涉及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氧化还原反应。乙醇脱氢酶负责催化氧化伯醇和二级醇成为醛和酮,另外也可以影响它们的逆反应。但是对于伯醇,这种催化作用并不强,而在二级醇和环醇中

简述乙醇脱氢酶的临床意义

  1、酒精中毒  曾有研究显示,乙醇脱氢酶可能导致患者对乙醇代谢依赖性的酗酒。研究人员初步检测到一个可能与酗酒有关的几个基因。如果这些基因变体编码的ADH2和ADH3进入慢代谢形式,可能会增加酗酒的风险。该研究发现,突变的ADH2和ADH3与亚洲人群酗酒有关。然而,事实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要继续深入

关于乙醇脱氢酶对酒精浓度的作用介绍

  日常交际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酒精。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已是屡见不鲜。另外,饮酒过量可引起酒精中毒。鉴于酒后事故及酒精中毒的严重后果,所以迅速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及早期诊断和处理急性酒精中毒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报道了一种新的酶终点法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的方法,无需去除蛋

简述乙醛脱氢酶的作用

  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乙醛毒性高于乙醇,是造成宿醉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乙醛被怀疑具有致癌性,它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负责人体内乙醛转化的主要是肝中的乙醛脱氢酶(ALDH),ALDH1与

乙醇脱氢酶的测定

实验方法原理 ADH 反应:乙醛 + NADPH + H+ ⇌ 乙醇 + NAD+此反应是可逆的,并且可以从两个位点检测出来,平衡常数是 8×1012 mol/L。乙醇的生成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由此可以更为简单地检测这个方向的反应进程。但是也有极为不利的因素,即乙醛的毒性以及此反应速度过快。实验材料

乙醇脱氢酶的简介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简称ADH)的系统名为: 乙醇:辅酶I氧化还原酶(alcohol:NAD+ oxidoreductase),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是一种含锌 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乙醇脱氢酶够以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简述乳酸脱氢酶的主要作用

  乳酸脱氢酶是微生物中催化苯丙酮酸生成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C9H10O3,也称2-羟基-3-苯基丙酸)的一类关键酶。乳酸脱氢酶是生物体内糖酵解途径中一种至关重要的氧化还原酶,能可逆地催化乳酸氧化为丙酮酸,该催化反应是无氧糖酵解的最终产物。 乳酸脱氢酶主要存在于心肌、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简介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简称ADH)的系统名为:乙醇:辅酶I氧化还原酶(alcohol:NAD+ oxidoreductase),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乙醇脱氢酶够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

乙醇脱氢酶的测定实验

还原反应测定 氧化反应测定             实验方法原理 ADH 反应:乙醛 + NADPH + H+ ⇌ 乙醇 + NAD+此反应是可逆的,并且可以从两个位点检测

关于乙醇脱氢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介绍

  人体内ADH主要在肝脏生成,所以肝脏疾患可能与血清ADH活性相关。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ADH的活性并结合临床探讨该项指标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测定血清ADH活性,从而反应出肝脏功能正常与否。通过对肝脏病人血清中ADH的测定表明,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参考值。

简述醛脱氢酶的转化作用

  生活中,不乏善饮的人,有的人拼得是身体,有的人自然凭借的是酶多。拼身体的自不必说了,受伤的最终是自己,但即使酶多,贪杯了,对健康也是有害。饮酒之后,乙醇首先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成乙醛。不过,当血乙醇浓度过高时,也启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即通过内质网中的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MEOS)进行代谢,把乙

简述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

  琥珀酸脱氢酶是连接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枢纽之一,可为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多种原核细胞需氧和产能的呼吸链提供电子,其活性一般可作为评价三羧酸循环运行程度的指标。 该酶以FAD作为其脱下电子的受体,而不是NAD+。琥珀酸脱氢酶与FAD的关系是以共价键相互连接,因此它是酶和辅基的关系。很特别,因为一般F

简述氯胺酮的作用机制

  K粉的主体成分氯胺酮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麻醉状态,表现为木僵、镇静、遗忘和显著镇痛。此种状态被认为是边缘系统与丘脑-新皮质系统分离的结果,早年曾称其为“分离麻醉(Dissociativeanesthe-sia)”。脑电图研究结果表明,氯胺酮会抑制丘脑-皮层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皮层的传导

乙醇脱氢酶的疾病诊断

  人体内ADH主要在肝脏生成,所以肝脏疾患可能与血清ADH活性相关。用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ADH的活性并结合临床探讨该项指标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测定血清ADH活性,从而反应出肝脏功能正常与否。通过对肝脏病人血清中ADH的测定表明,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参考值。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亚基介绍

  底物与锌和乙醇脱氢酶配位,每个亚基有两个锌原子。其中一个是参与催化的活性位点,配体是Cys-46, Cys-174,His-67和一个水分子。 另一亚基则涉及结构。在这种机制下,氢化物从乙醇到达NAD +。晶体结构表明,His-51去掉了烟酰胺核糖的质子,而正是烟酰胺核糖去掉了Ser-48的质子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基本介绍

  乙醇脱氢酶,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它在很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演化介绍

  生物遗传的许多证据表明,谷胱甘肽甲醛脱氢酶与ADH3一样,可能是整个乙醇脱氢酶家族的祖先。早在进化时,有效消除内源性和外源性甲醛的方法就很重要,并且这种能力已经通过时间保留在了ADH3中。由于基因的一系列突变,ADH3的重复基因演变为其他的乙醇脱氢酶。据认为,在酵母中发现了将糖类转化为酒精的的能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发现介绍

  首次分离出乙醇脱氢酶(ADH)是在1937年,是从酿酒酵母(面包酵母)中纯化得到的。Hugo Theorell和他的同事研究了马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催化机理的很多方面。乙醇脱氢酶还是首先测定了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寡聚酶之一。在1960年初,在果蝇属果蝇中也发现了乙醇脱氢酶。

怎样查体内乙醇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总称脱氢酶。脱氢酶是生物体内特有的物质,它在人体内含量的高低多少因人而异,现在可证明的是它与人的遗传基因有关糸,具体的产生机理尚不清楚.它的作用是分解乙醇,目前尚没有药物可以取代脱氢酶的作用。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

简述强心苷的作用机制

  地高辛等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致使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升高。 [1] 目前认为Na,K-ATP酶是强心苷的特异性受体,它由α及β亚单位组成的一个二聚体。α亚单位是催化亚单位,贯穿膜内外两侧,分子量112000。β亚单位为一糖蛋白,分子量约35

简述Dicer酶的作用机制

  Dicer的作用机制Bernstein认为分二步:  第一步:Dicer结合到dsRNA,dsRNA被加工成许多短片段,每个片段约22nt。  第二步:22nt的siRNA通过PAZ与含有PAZ的Argonaute蛋白结合,而RNase与后者形成多个亚单元的复合物,这样使得22ntsiRNA特异

简述环孢菌素A的作用机制

  环孢菌素A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环孢菌素A与亲环孢素形成复合物再与依赖钙/钙结合蛋白的钙调磷酸酶作用,抑制NF-AT的去磷酸化使其不能进入核内,从而抑制IL-2的产生,T淋巴细胞的生成受抑制。  环孢菌素A结构的1、2、3、10、11位氨基酸是环孢素A与CyP的结合区,3-9位氨基酸是与CaN作用

简述氯霉素的作用机制

  氯霉素自肠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后2小时左右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到峰值(约10~13mg/L)。血浆t1/2平均为2.5小时,6~8小时后仍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氯霉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脑脊液中的浓度较其他抗生素为高。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均与制剂的颗粒大小及晶型有关。肌内注射吸收较慢,血浓

乙醇脱氢酶的测定实验——还原反应测定

根据酶的来源,有许多种的乙醇脱氢酶(ADH),通常使用的酶是由酵母或马的肝脏中提取出来的。它们的结构和专一性都截然不同。酵母的 ADH 展现出醇的高活性,它是一个相同四聚体的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48 000。哺乳动物的乙醇脱氢酶是一个 Mr=79000 的二聚体,并且比较偏好较高浓度的乙醇。该酶

乙醇脱氢酶的测定实验——氧化反应测定

实验方法原理乙醇 + NAD+ ⇌ 乙醛 + NADPH + H+由于平衡易向正方向移动,逆反应的抑制必须加入碱性的 pH 试剂以及另一种试剂来捕捉乙醛,以便将产物从平衡中移走。实验材料乙醇脱氢酶稀释溶液试剂、试剂盒甘氨酸-二磷酸钠溶液磷酸钾乙醇NADBSA 溶液氨基脲仪器、耗材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实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部位介绍

  活性中心由一个锌原子,His-67, Cys-174,Cys-46,Ser-48,His-51,Ile-269,Val-292,Ala-317和Phe-319构成。锌负责结合底物酒精。Cys-146,Cys-174和His-67结合锌,Phe-319,Ala-317,His-51,Ile-269

简述脂肪干细胞的作用机制

  脂肪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现已证明其具有向骨、软疾病种类临床阶段骨、脂肪、肌腱、神经、内皮细胞、肝细胞和造血方向分化的潜能。例如,脂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直接修复坏死心肌细胞。脂肪干细胞能通过减少心脏重塑,增加血管生成来提高心肌梗死后心

简述免疫毒素的作用机制

  免疫毒素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结合:通过抗体部分或其他类型的配体与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抗原结合;  ②内化:免疫毒素进入细胞是免疫毒素发挥作用的前提;  ③杀伤靶细胞:内化后免疫毒素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蛋白合成或激活重要凋亡蛋白引发细胞凋亡。还发现一类膜活性毒素,该毒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