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所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继2015年在《自然》上报道了两个小分子硫醇参与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后,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阐明了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后期关键生物合成途径(J. Am. Chem. Soc., 2016,138, 6348-6351)。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lincosamides)是一类临床上重要的抗生素家族,其代表成员林可霉素(lincomycin)长期被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在前期研究中,刘文团队发现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是在两个小分子硫醇(ergothionein, EGT和mycothiol, MSH)的相互配合且精确有序地指导下完成的(Nature, 2015, 518, 115-119)。这一发现不仅代表了EGT参与生化反应的首个范例,而且提供了一种MSH依赖的硫元素引入的新模式(图1)。更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代表了洞悉小分子硫醇在生物体系中的内在功能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因此,团队受邀......阅读全文

上海有机所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继2015年在《自然》上报道了两个小分子硫醇参与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后,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阐明了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后期关键生物合成途径(J. Am. Chem. Soc., 2016,138, 6348-6351)。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lincosami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合成再获突破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刘文团队阐明了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后期关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天然来源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林可霉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天青菌素。两者结构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两种不同的硫修饰基团:在林可霉素中是硫甲基,而在天青菌素中是巯基乙醇单元。  研究人员展开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获突破-小分子硫醇“导演”抗生素合成

  分子硫醇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和原核生物体系中,长期以来,对其功能的理解局限于对抗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所引起的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失调。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团队的发现显然突破了这一认知“禁锢”:小分子硫醇不但可以充当广为人知的“保护性”角色,而且可以前所未有地扮演“建设性”的角色用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抗菌机制、作用类型及耐药性一、抗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的活性而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由于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故对机体的毒性小。研究证实,细菌细胞壁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的相关内容

  1、耐酸青霉素苯氧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和苯氧乙基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耐酸、口服吸收好,但不耐酶,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2、耐酶青霉素化学结构特点是通过酰基侧链(R1)的空间位障作用保护了β-内酰胺环,使其不易被酶水解,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异恶唑类青霉素 侧

突破|新抗生素显著增强抑制耐药菌功效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正在使许多现代药物失效,甚至可能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抗生素克服了抗生素耐药性机制。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合成化合物克雷霉素(cresomycin)可杀死许多耐药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研究领导者、哈佛大学化学生物

基因技术可实现链黑菌素类抗生素高效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双君研究小组通过对链黑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基因解析,阐明了链黑菌素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由此得到的链黑菌素类似物不仅抗癌活性高很多,其毒性上也比原始链黑菌素降低了约5倍。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上。   链黑菌素是由一株绒毛链

新抗生素显著增强抑制耐药菌功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40.shtm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正在使许多现代药物失效,甚至可能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抗生素克服了抗生素耐药性机制。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合成化合物克雷霉

英国开发合成生物学/化学抗生素生产平台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于2017年11月28日的《自然-通讯》期刊的论文称,他们将合成生物学和化学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平台,可以生产新的抗生素以对抗日截短侧耳素的衍生物是有效的抗菌药物,但通常需要进行严苛的化学修饰。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人员鉴定了涉及截短侧耳素生物合成的步骤,确

MIT研发新合成生物回路-可精确预测输出

  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研究人员小组提出了一种极大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他们引入了一种可以最终实现对生物回路进行可靠预测,就像对单个组件进行预测一样的设备。这项由机械工程学副教授多米蒂拉·戴尔·维吉奥(Domitilla Del Vecchio)和生物工程教授罗恩·威斯(Ron Weiss)带领

甲醇生物转化可高效合成脂肪酸衍生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雍进团队以甲醇酵母为细胞催化剂,通过结合适应性进化和理性代谢工程改造,实现了甲醇生物转化高效合成脂肪酸衍生物。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自然—代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脂肪酸衍生物是液体生物燃料、油脂化工品、食品和材料等生产的基础原料。传统动、植

陈坚院士:合成生物技术可实现化学品的高效合成

  在日前在京举办的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向记者表示,功能性营养品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较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市场的快速成长。但是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功能营养品已经可以采用生物制造进行低成本生产,“未来,在功能营养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基本上所有在其分子结构中包括β-内酰胺核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基本上所有在其分子结构中包括β-内酰胺核

科学家合成出可替代柴油的生物燃料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修改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制造出了没药烷的前体物没药烯。测试表明,对没药烯进行加氢反应生成的没药烷是一种“绿色”的生物燃料,有潜力替代D2柴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报告称没

硫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文课题组对c型硫肽Sch40832核心二氢咪唑并哌啶结构的生物合成机制进行阐释,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硫肽类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核糖体肽类天然产物,大多具备良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在针对细菌耐药性研究方面得到

Science:新型抗生素克雷霉素有望杀死一系列耐药细菌菌株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型抗生素克服了使许多现代药物失效并引发了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抗菌剂耐药性机制。他们发现这种合成化合物---克雷霉素(cresomycin)能杀死许多耐药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2月16日的Scien

核糖体结合“预组织”的抗生素克服了超级细菌

哈佛大学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合成抗生素,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抗困扰许多现代抗生素的抗菌素耐药机制。一篇新的《科学》论文提供了该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和评估的详细信息,题为“一种预先组织用于核糖体结合的抗生素克服了抗菌素耐药性”。这种抗生素被称为克利霉素,是使用一种称为基于成分的合成的方法设计的,这

亚磷酰胺法的合成步骤

第一步是将预先连接在固相载体CPG上的活性基团被保护的核苷酸与三氯乙酸反应,脱去其5'-羟基的保护基团DMT,获得游离的5'-羟基。 [2] 第二步,合成DNA的原料,亚磷酰胺保护核苷酸单体,与活化剂四氮唑混合,得到核苷亚磷酸活化中间体,它的3'端被活化,5'-羟基仍

北林大构建木质素生物合成遗传互作调控网络

  北京林业大学高精尖林木分子育种创新团队开展杨树木质素生物合成通路遗传调控网络的解析工作,通过大规模鉴定木质素合成通路中具有调控作用的小核糖核酸、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与转录因子,构建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遗传互作调控网络。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  该研究以我国毛白杨优异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利

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霉素类、单酰胺类、碳青霉烯类等。新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过去一些抗生素比较,药代动力学较好,对细菌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相对稳定,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有效。内酰胺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可概括为:  ①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等)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灭活;  ② 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的广谱青霉素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其耐药发生机制不是由于抗生素被β-内酰胺酶水解,而是由于抗生素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使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哪些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

俄罗斯发现冻土微生物可合成数种药用生物碱

  荒凉的永久冻土地带看似了无生机,但其中却含有不少具药物研究价值的微生物。不久前,俄罗斯科研人员在不同地域的冻土样本中发现了一些青霉属真菌,它们所合成的数种生物碱能使生物细胞的机理发生改变,具有一定的药用研发价值。   俄科学院微生物生化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分析了取自北极、南极的

新方法可高效合成苯并呋喃衍生物

  记者26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课题组合作,在自由基环化串联反应合成苯并呋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报道了合成苯并呋喃衍生物的新方法。  苯并呋喃结构单元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基团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分子和药物分子中,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等方

关于卡他莫拉菌肺炎的治疗方案介绍

  肺炎的治疗当然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其应用抗生素方面要重视药敏试验结果。李凡等人的卡他莫拉菌的药敏结果可资参考,该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新青Ⅱ)、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等抗生素耐药率达50%以上,但对妥布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药有较高敏感性,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头孢唑啉等抗生素

硫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黄素依赖的加氧酶(Flavin-dependent oxygenase)是一类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或黄素单核苷酸为辅酶的氧化还原酶,在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参与各种与氧化还原相关的生化反应。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文课题组和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郭寅

华东师大徐林课题组成功合成可精准调控超分子荧光基元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林教授课题组聚焦超分子荧光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在超分子配位组装机理研究、组装材料稳定性强化以及发展组装新策略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近期,该课题组在超分子荧光调控方面获得创新性的成果,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年来,化学家们通过配位键导向自组

关于林可霉素的基本介绍

  林可霉素(Lincomycin),是林可链霉菌产生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通过与50S亚基23SrRNA基因的中心环相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