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用游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当任性的孩子拒绝做家庭作业时,有进取心的父母有一个解决方案:把它变成一个游戏。现在,科学家正从富有创造力的父母身上吸取经验教训,以应对一个更困难的挑战——气候变化。 面对全球平均气温到2100年将上升2摄氏度的挑战,一个国际团队想算出什么是刺激公众采取行动的最有效方式。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大规模的努力都指向公共信息运动,其理论基础是关于气候变化危害及其原因的明确、频繁的警告可能会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但科学家认为,让人们通过经验和实验进行学习的方法可能会做得更好。 因此,他们邀请全球数千人参加一个名为“世界气候”的角色扮演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会作为联合国会议代表,责任是将世界从气候变化中拯救出来。这些“代表”会得到即时的反馈:他们的决定被输入一个名为C-ROADS的气候政策计算机模型,这个模型会告诉他们其选择对公共卫生、经济繁荣和自然灾害安全的可能影响。 研究人员在游戏前后对2042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参与者对气候变......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

2015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科技是一种迷人的信仰。理论的改写、技术的更迭,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变世界。2015年的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对基础物理的求索,对宇宙深空的探测,对人脑功能的发掘,也有对争议性技术的讨论,对气候变化的思考……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今年的国际“十大”,有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消息。  1.中科大首

将减排“紧箍咒”变为“风火轮”

  从哥本哈根、坎昆、德班到多哈,联合国第19届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启。本届大会的官方口号是“我在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全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迫切关注。然而,要想真正缓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各国在拿出“在乎”态度的同时,展现出弥合分歧、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担当,面对解决气候变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差异和共识。从对气候变化趋势的认知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但从科学界已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让科学成为国家的光彩

  英国曾依靠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称雄。“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守护者”,这是一百多年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成立时定下的校训。9月12日走进的这所著名理工高校,在新时代仍在发扬用科学为国家增光添彩的传统。  该校科研重视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强调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以及为繁荣经济做出切实贡献

Nature:全球1/3人口的致命晚餐

做饭生火产生的烟雾造成每年数百万人死亡。图中是印度孟买市的一户家庭   在全球范围内,过去30年中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家庭所占比例正在缓慢而稳步地减少。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卫生科学家Kirk Smith表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使用固体燃料的人数实际上没有下降。过去30年来,Smith一直致力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郑国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

――关于当前气候变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资料图片: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在科学争论中推进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南京市区道路上拥堵的机动车。“低碳”成为2010中国科博会的主题  气候是不是真的在持续变暖?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到底哪个大?气候变暖对人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利用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的可信度有多大……  这些有关气候变

郑国光撰文谈全球气候变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发生“气候门”事件以来,部分科学家和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彻底否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极端的意见甚至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闹剧和骗局。这些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困惑。  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争论和质疑的

科学家用游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CLIMATE INTERACTIVE 当任性的孩子拒绝做家庭作业时,有进取心的父母有一个解决方案:把它变成一个游戏。现在,科学家正从富有创造力的父母身上吸取经验教训,以应对一个更困难的挑战——气候变化。 面对全球平均气温到2100年将上升2摄氏度的挑战,一个国际团队想

中外合作开展南太平洋科学研究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景观图。资料图片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资料图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启用,为加强对南太平洋气候变率的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及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提供科学支撑。  该中心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

剖示我国山地(山区)的现状及多元性

贵州黔西南山区的布依族山民在赶墟喊山:顺山横山仰山山都应该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们,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们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里所后天练就——地势的空旷和高海拔,就是为他们天造地设的排练场和演习厅。  陕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郑国光:中国已站在气候问题的风口浪尖

  从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到哥本哈根的无果而终不欢而散,再到日本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上演的闹剧……气候变化这个词,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演变为环境、科技、经济、政治和外交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性重大战略问题。   在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中间,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构建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解决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领域一马当先。”10月16日,在南京举行的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指出,要实现到2030年全球零饥饿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粮农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要增加约60%,才能满足全球近

夏军: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水利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水利事业,凸显了党和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高度关注。这是水利事业的发展机遇,也是科技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与义务。本报特约请水利、农业、政策领域的有关学者解读文件,提出建议,以科学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天刊登第一篇。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直击天气:科学家解读气候变化热点问题

   为迎接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加深公众对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概念和相关知识的了解,3月18日,在由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李汀与公众一起探讨和气候有关的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构建强大科技支撑体系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着力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全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十一五”以来,环保部门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启动

  9月16日上午,国家“973”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启动会召开。中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遥感应用研究所的专家,以及项目

《科学》杂志聚焦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想弄清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  我们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  侯瑞兴(音译)在一块块的冬麦田间曲折地前进着,最终驻足于悬挂着红外线加热器的横梁下。为了模拟气候变化,中国山东省禹城综合农业试验站每隔15米就会安置一盏灯,这些临时使用的设备可以将室温升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