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NAS发表已故浙大副校长吴平教授的研究成果

对于植物来说,感知内部和外部的营养物质水平,是重编程转录组对环境变动进行适应的基础。磷酸盐(Pi)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由于土壤里可用的磷比较少,植物的磷饥饿信号传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解析了水稻感知细胞内磷水平,调节核心调节子的重要机制。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浙江大学生科院的毛传澡副教授,和之前因车祸去世的浙大副校长吴平教授。 拟南芥的AtPHR1和水稻的OsPHR2同源,都是Pi内稳态中的核心转录因子,控制着许多磷饥饿应答的基因。在此之前,人们并不清楚植物如何感知外界Pi波动,进而调节AtPHR1/OsPHR2的活性。 有报道指出,具有SPX 结构域的蛋白SPX、Pho81和XPR1参与了磷饥饿应答的负向调控。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水稻中发现,细胞核里的SPX蛋白SPX1和SPX2,是OsPHR2活性的抑制子。研究显示,SPX1和SPX2的抑制作用依赖于Pi,它们参与了......阅读全文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新加坡基因组研究员以及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绘出了甜橙(sweet orange)基因组草图,为未来了解及改善许多重要的柑橘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相关成果发布在11月2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公布测序新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新加坡基因组研究员以及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绘出了甜橙(sweet orange)基因组草图,为未来了解及改善许多重要的柑橘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相关成果发布在11月2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食品业19人获得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近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详细列举了有效候选人的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别是院士提名和中国科协提名。   据了解,有效候选人大多数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来自企业和军队等。为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中

环境修复领域的大牛们近年来做了哪些贡献?

  随着化工,医药,农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中有害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传统生物处理技术难以使含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达到排放,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环境修复迫在眉睫。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环境修复研究中不断寻求突破。以下盘点在环境修复中国内外的大牛们的研究进展。

首都师范大学何奕騉教授PNAS发表新成果

  美丽的花朵是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对于农作物来说,花朵形成的时机和调控机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人们早就发现,使用氮肥会使农作物延迟开花。不过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这种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  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研究了氮调节的开花时间控制,鉴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中国农大王涛团队:质谱助力探索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秘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今年2月,国际植物科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tDMI2-MtPUB2 negative feedback loop plays a role in nodulation homeostasis”的学术论文,中 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

专家汇聚|精彩纷呈 分析检测与体外诊断国际高峰论坛

  业界人士翘首以盼的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将于201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将继续坚持“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方向,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论坛和仪器展。  同期将举办“BCEIA·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介绍。 一、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持人:何予卿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栾升教授权威期刊连发新研究成果

   现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南京大学的栾升(Sheng Lua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拟南芥和水稻作为模式材料探讨逆境条件下植物如何进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侧重于挖掘植物对光、干旱、高盐、营养缺乏等非生物胁迫的防御反应中的关键基因,阐明基因的作用机理及其功能,并力图建立植物应答胁迫的信号传

郑州师院升本八年:三足鼎立,撑起科研美丽星空

郑州师范学院的科研工作立足于学科发展、专业发展、特色发展,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坚持科研工作的重心地位和先导作用,依靠科学研究,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道路,撑起一片美丽的科研星空。■史俊庭 河南郑州黄河南岸滩地有一

梳理维生素B功能研究最新进展

  维生素B(Vitamin B)旧称维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主要有维生素B1(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尼克酸或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泛酸(遍多酸)、

2018年度巨献:打破教科书,挑战常规的突破性研究解读

  很多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观点仅限于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然而随着时间推进,科学研究在不断在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会层出不穷,很多教科书中的观点也会被覆盖更新,很多传统认知也会被替换。那么2018年都有哪些打破教科书或挑战传统认知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201

华南农大副校长陈志强:航天育种必须造福农民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开展工作。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在育种试验田工作。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在办公中。  1987年8月5日,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

Nature子刊:热点蛋白解决表观遗传争议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开始逐渐认识到DNA中的遗传密码只代表了生命蓝图中的一部分信息。遗传信息还来自于DNA结构上的特殊化学标签模式,这些表观遗传学标签决定了DNA包装的紧密程度以及特定基因的开关。   随着越来越多的表观遗传学标签被发现,

浙大《Plant Cell》发表水稻磷信号途径新结果

  在2014年4月25刊的著名权威杂志《植物细胞》(Plant Cell),浙江大学吴平教授带领的的研究小组在线发表了题为“SPX4 Negatively Regulates Phosphate Signaling and Homeostasis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两项重大成果同登《Cell》

  2019年开年不到1个月,上海科技大学迎来“开门红”——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国际顶尖期刊《Cell》同时发表了上海科技大学的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分别是:上科大免疫化学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分枝杆菌关键药靶蛋白MmpL3以及“药靶─药物”复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创新药物杀死

PNAS:利用核雄性不育基因构建水稻雄性不育系

  核雄性不育在开花植物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其在杂交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应用,还是很有限的,因为无法繁育一个纯的雄性不育系,用于商业杂交种子生产。在最新一期的《PNA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了一个对于孢子体雄性不育至关重要的水稻核

清华大学最新《PNAS》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对于果蝇嗅觉长时程记忆形成必需的突变:AKAP Yu,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果蝇神经传递记忆形成过程中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周海梦

福建农林大学发表Science文章

  福建农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吉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hoto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of Arabidopsis cryptochrome 2”的文章,首次解析了生物最古老的光受体之一——隐花色素的工作机制,确定了隐花色素在不同光信号下的活性表现

中科院医药学组院士新增12名 包括三名女科学家

  2015年11月13日,两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单发布,共计61名杰出科学家入选此次院士榜单。其中,备受生物界瞩目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名单也新鲜出炉,从30位候选名单中历经“终选”机制新增院士12名,包括三名女科学家。12名新增院士中,有5位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方研究院,1位(王福生院士)来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天麻之父”评不上教授 别让SCI成为科学家的手铐脚镣

  药物研究专家有个担心:在现有的导向下,中国再也不会有年轻人愿意去跟天麻和黄连打交道。  杨世林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这里是世界上五大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该所的老科学家被药农尊称为“天麻之父”和“黄连之圣”。  经过多年在药材产区的研究,徐锦堂改变了300多年来人们

质谱与临床的交叉 2019国际临床质谱会MSCD在宁波大学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9月16日,2019国际临床质谱会议MSCD在宁波大学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质谱新技术与临床应用新方法”。此次会议由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主办,宁波盘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内外的近200位临床质谱界的大咖参加了本次会议。分析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Nature发布2019年度十佳论文 中国学者成果优异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毫不夸张的说,科学指引并推着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基础科学作为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石,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基础科学,并不断加大对基础科研投入,与之相对,无数奋斗在最前线的科研工作者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福农大张亮生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张亮生教授在发布会上分享睡莲研究成果 杨洁摄  12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召开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由福建农林大学张亮生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研究成果《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The water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