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辽宁省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研究团队承担的“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新进展。在以五氮化三钽为基础的半导体光阳极研究中,发现“空穴储存层”电容效应,获得了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利用太阳能制备燃料的理想途径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们致力于发展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体系。当前,以五氮化三钽材料为代表的宽光谱捕光的窄带隙半导体光阳极,是国际太阳能光电催化制氢领域的主攻体系之一。但该体系易受光腐蚀,解决其稳定性是本领域的挑战课题。 李灿院士研究团队经过研究,在光阳极表面组装水和氧化铁层,在保持光电催化水氧化高效率前提下,发现其稳定性可由几分钟提高到数小时,甚至工作十余小时后也未见明显衰退,这是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最高稳定性的五氮化三钽分解水光阳极体系。研究发现......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李灿院士领导的太阳能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以Ta3N5为基础的半导体光阳极研究中,发现“空穴储存层”电容效应,藉此设计并获得了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形

辽宁省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由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研究团队承担的“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新进展。在以五氮化三钽为基础的半导体光阳极研究中,发现“空穴储存层”电容效应,获得了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

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李灿领导的太阳能研究团队继发现并提出利用“空穴储存层”的新概念和新策略构建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Angew.Chem.Int.Ed.,2014,53,7295-7299,Guiji Liu,

顶天立地 筑催化强国之梦

  分毫不差地操作着精密仪器、精雕细琢地制备着催化剂、严谨认真地调控着原子、分子层次的微环境……在方寸天地之间,从每一次微妙的反应变化之中,追求更快、更纯、更稳定,探寻万吨级乃至百万吨级的化工生产解决方案。 这些,是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目标。从实验室小试牛

科技创新给光伏产业带来发展的正能量

    曾几何时,“太阳能光伏”给我们带来了对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的憧憬。然而,近年来光伏发电并网难题、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太阳能产品价格走低、国际贸易纠纷四起等等因素,让这个产业前景黯淡。也许,只有技术的革新才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坚实依靠。

大连化物所酸性条件下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研究员韩洪宪和中科院院士李灿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教授(RIKEN)Ryuhei Nakamura研究团队合作,在酸性条件下非贵金属电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李灿团队:构建生产绿色能源的“氢农场”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团队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的一项成果,吸引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他们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的太阳能分解水规模化制氢策略——“氢农场”策略,并创造了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效率的新纪录。  “氢农场”策略类似于农场种庄稼,即春天大面积播种后

科学家发现媲美自然光合作用的单核锰催化剂

将清洁的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是当今科学界“圣杯”式的难题。科学家曾提出“液态阳光”(即“太阳燃料”)的构想,以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的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10月16日《自然—催化》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与自然光合作用催化剂活性相媲美

大连化物所 单核锰催化剂水氧化活性媲美自然光合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灿和博士管景奇等人发现由氮化石墨烯做基体稳定的单核锰活性中心化学水氧化活性转化频率高达200s-1以上,可与自然光合作用体系PSII多核锰(CaMn4O5)反应中心的水氧化活性相媲美,并提出单核锰反应中心上水氧化反应机

金属所新型单质光催化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光催化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获得新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可有效吸收可见光的光催化材料是实现高效太阳能光催化转化的前提。为获得具有宽谱可见光吸收的光催化材料,改善已知光催化材料和探索未知光催化材料是该领域重要的两个努力方向。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

欧盟光电化学制氢技术创造新纪录

  类似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光电化学制氢技术采用光伏半导体材料产生的光电化学能直接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提高制氢效率和降低成本。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提供285万欧元,总研发投入385万欧元,由欧盟6个成员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瑞士的跨学科科研人员组成欧洲PHOCS科研团队

兰州化物所二氧化钛纳米管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表/界面研究组撰写的有关二氧化钛纳米管研究的评述文章作为研究亮点在《材料化学杂志》发表,并成为该杂志网络版2011年5月阅读次数最多的十篇文章之一。该评述文章是对二氧化钛纳米管基太阳能电池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详细综述了用于制备高性能太阳

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洪宪研究员和李灿院士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电催化分解水的廉价电催化剂,并有望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将太阳能转化为俗称“液态阳光”的“太阳燃料”,是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和气候

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洪宪研究员和李灿院士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电催化分解水的廉价电催化剂,并有望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将太阳能转化为俗称“液态阳光”的“太阳燃料”,是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和气候

兰州化物所金属硫化物纳米薄膜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获进展

  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而成为太阳能量转换、光电器件、催化等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金属硫化物纳米结构的设计及其薄膜材料的可控合成和组装,可使其在太阳能利用和光电子集成器件等应用上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均红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丨光化学

  光是生命起源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对光的研究派生了人类科学史上量子力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领域。这其中,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始于20 世纪初。  光化学早期主要是研究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的科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现代光化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不再

两种纳米晶体的液态合成物可提高太阳光收集能力

  太阳能之所以没有被广泛利用的一个原因是,吸光材料不耐用。长时间使用后,吸收太阳辐射用于发电的材料不是过热就是分解,这降低了其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竞争的能力,比如风能和水能。   最近,这种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两种无机纳米材料构成的合称为比其相对应的有机物都要经久耐用。这篇发表在Journa

46项化学化工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共评选出271个获奖项目,其中通用类项目213项。在通用类获奖项目中,有46项石油、化学和化工类项目获奖,涵盖了从保障国家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的油气、新材料领域,到致力于改善民生、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环保治

2月4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英国花蜜资源的全国性评估  本期封面所示为英国什罗浦郡的枞枝欧石楠花和停在花上的一只有银色斑点的蓝色成年蝴蝶。人们对蜜蜂、蝴蝶和其他昆虫授粉者数量最近的下降普遍担心。花的减少已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原因,但这一观点此前还没有被充分验证。Mathilde Baude等人提供了对授粉者依赖的

量子点:现状、机遇和挑战(二)

从发端到热潮量子点领域的发端,大约在70年代末。当时,西方国家的化学家受石油危机的影响,想寻找新一代能利用太阳能的光催化和光电转换系统。借鉴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化学家们开始尝试着在溶液中制备半导体小晶体,并研究它们的光电性质。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美国的BARD和BRU、前苏联的Ekimov、德国

量子点材料将改善LED 为照明产业做贡献

  量子点属于一大类新材料——溶液纳米晶中的一种。溶液纳米晶具有晶体和溶液的双重性质,量子点是其中马上具有突破性工业应用的材料。  与其他纳米晶材料不同,量子点是以半导体晶体为基础的。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每一个粒子都是单晶。量子点的名字,来源于半导体纳米晶的量子限域效应,或者量子尺寸效应。当半

量子点材料:现状、机遇和挑战

  量子点属于一大类新材料——溶液纳米晶中的一种。溶液纳米晶具有晶体和溶液的双重性质,量子点是其中马上具有突破性工业应用的材料。  与其他纳米晶材料不同,量子点是以半导体晶体为基础的。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每一个粒子都是单晶。量子点的名字,来源于半导体纳米晶的量子限域效应,或者量子尺寸效应。当半

28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其中金砖国家146项、埃及82项、日本35项,智利25项通过初审,具体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BiVO4基光阳极材料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太阳能光电化学(PEC)裂解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众多半导体光阳极中,BiVO4由于具有合适的导带、价带位置和禁带宽度而成为优异的光阳极材料。BiVO4的光吸收边在515nm,在AM1.5太阳光下的理论最大光电流密度(Jmax)为7.5 mA cm-2。然而实际的光分解水电流

妙!多孔材料增强可见光催化CO2高效转化!

  光催化CO2转化中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利用可持续清洁能源太阳能、模拟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并通过光催化技术将“温室气体”CO2转变成化学燃料的策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催化剂的光还原CO2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结构和构造表面缺陷,以此来提高对可见光的吸收量和电荷分离效率,其

西安交大成功制备含铋紫精衍生物

为一类特殊的有机光电材料,紫精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优异氧化还原特性的阳离子型有机分子。在施加电压或光照条件下,可经历两步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还原并伴随着明显的颜色变化。同时,紫精类化合物还能有效参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因而其在电致变色、主客体识别、超分子自组装、太阳能转换和储能材料等领域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李灿院士 江雷院士 黄维院士 郎建平院士等成果速递

  1. Nature Chem.:双重电催化可实现共轭烯烃的对映选择性氢氰化  手性腈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对映选择性烯烃氢氰化反应是合成这些分子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在研究以宽底物范围和高官能团耐受性为特征的普遍适用的方法。近日,康奈尔大学Robert A.

太阳能电池材料硒化锡纳米线化学合成研究获进展

太阳能电池材料硒化锡纳米线化学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503组)李灿院士、张文华研究员领导的小组在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硒化锡(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硒化锡是一种重要的IV-V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出台

沪府发〔2011〕90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畅谈前沿工程科技

   从飞机噪音控制到削减风致灾害,从智能材料到大数据存储,从肿瘤治疗到厕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全院学术报告会上,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与在场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从低噪音飞机到噪音控制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