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开鼓励本科生自选课题搞科研千名学子走上创新路

进实验室,做项目,搞研究,这些似乎是与研究生相关的词汇,在南开大学与本科生紧密相连。从2002年开始的“百项工程”是南开大学专门为鼓励本科生自选课题搞科研设立的创新基金。每年年度经费为100万元。 如今,五届过去了,学校投入了5个100万元,成果如何? 看得见的收获,直观地显示在一组数字中:从最初的77个项目、300多名学生参加,到第五届的259个项目、近1200多名学生参加;5年来,共有2500多名学生直接参加,共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173篇论文,其中不乏《美国化学会会志》、《美国光学学会会刊》等世界顶尖级核心刊物。在发表的论文中,学生作为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有90余篇,正在申请的专利将近60项。 这些数字足以证明“百项工程”的成果,但又不足以证明全部的收获。 “百万经费,播撒的是创新的种子。”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这样诗意地形容:“我们最看重的不是这些种子开出什么样的花朵,而是它们怎样萌芽......阅读全文

南开鼓励本科生自选课题搞科研 千名学子走上创新路

“百项工程”助我敲开名校名企大门 物理学院张康是物理学院2003级的本科生,今年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在那里,他将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这所名校的招生手册里写道:“我们录取研究生,看重的首先是申请人要参加过一个出色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其次是各种考试成绩”。 张康和同学的关于稀土离子发光的研究获得了

南开本科生称发论文遭歧视 无法署名第一作者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杨超(应受访人要求化名)最近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是令他高兴的事。不过,回顾投稿过程,他认为自己遇到了明显的歧视。    “本科生为什么不能做第一作者?”杨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杨超独立写出了这篇论文,投稿时也是独立署名。经过审稿,杂志社给了他

南农推未来生物学家计划 本科生可跟院士做课题

  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19日签署“未来生物学家计划”联合培养协议,学校将于5月筛选出首批10名优秀本科生,参与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的课题组研究。   该计划在今年4月已成立选拔小组,从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中选拔10名优秀学生进入“未来生物学家计划”。

南开大学陈弓课题组在多肽大环合成领域获重要突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1672105, 21421062) 等资助下,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弓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强力的环状多肽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让“高难度多肽成环”反应实现高效、可控。研究成果以“A General Strategy for Synt

指导本科生科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86.shtm

南开学生发现能吃“脏石油”的花卉

  茉莉、凤仙花、矮牵牛这些美丽的花朵可在高达1%石油污染的土壤上绚丽绽放,并对这些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这是南开大学本科学生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发现的。目前这一成果已申报了3项专利,并有望应用于山东胜利油田污染土壤的修复。  这一研究是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张志能为

刘晓程等三位医学领军人物受聘南开大学教授

9月26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心脏外科教授何国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忠朝受聘为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   据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向荣介绍,刘晓程、何国伟、韩忠朝作为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将全面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工作,包括为本科生开课,指导硕、博

“国科大味道”的本科生熟了!

“如果没有科研志向的话,我想当时自己抵挡不住‘北大专业随便挑’的诱惑。” 回忆起四年前的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化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汪诗洋笑着说,当时甚至为此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分歧,但自己做好了当“小白鼠”的心理准备。 让汪诗洋心动的,是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的一句话。

南开制备新型多级孔材料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铁红教授课题组近日研发出一种以NKM命名的新型多级孔结构材料,呈现出独特的多级孔介观单晶结构特征,在吸附、负载、催化等应用中均表现出优异性能。  聚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静电或氢键作用自组装形成一种有序液晶相态的介晶复合物,研究人员以这种介晶复合物为有机模板,加入

首届“化学及交叉学科前沿-南开峰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10月15日,首届“化学及交叉学科前沿—南开峰会”在南开大学石先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此次学术峰会适逢南开大学建校99周年之际,化学学院特邀12位海内外优秀校友作为众多南开化学校友的代表齐聚南开,作化学及交叉学科发展前沿学术报告,畅谈学科发展,共庆母校华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