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

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17:30,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缅因大学的研究者Jeffrey C. Hall, 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Rosbash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W. Young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此奖。 地球上的生命适应了地球的自转规律,很多年以来,我们都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有机生命都拥有一种特殊的内部时钟,这种时钟能够帮助他们预料并且适应每天的节律,但这种特殊的内部时钟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研究人员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就对生物钟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其内在的工作机制,相关的研究发现解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如何适应自身的昼夜节律,以便能够与地球的旋转同步。 利用果蝇作为模式动物,今年的诺奖得主分离到了一种能够控制日常正常生物节律的特殊基因,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基因能够编码特殊......阅读全文

模式动物系列之疾病动物模型

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小编首先给大家普及了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大小鼠分类和构建基因编辑小鼠的每一步骤,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浅。作为基因编辑动物家族中的一员——疾病动物模型,也同样在生物实验中占据着重要角色。接下来的几期,我们就以疾病动物模型为核心,请经验丰富的博士师兄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辣眼睛的小生灵们。一、

模式动物研究进展

  在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领域中,实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 建立人类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对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解答特定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药研发等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以及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

模式动物研究进展

  在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领域中,实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 建立人类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对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解答特定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药研发等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以及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

免疫反应依赖于太阳的周期

  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受到像日出及日落等环境因素的调节,后者驱动着个体的每日(及每夜的)节奏。但是,由于一项新的研究,研究人员现在知道生物钟也会驱动某种特定的免疫反应。具体地说,Xiaofei Yu及其同事指出,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会对某些被称作TH17细胞的T辅助细胞的命运进行直接的控制。这些T细

南京大学发PNAS文章-破解生物钟奥秘

  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揭示一种蛋白在哺乳动物生物节律反馈环路中的双重作用,揭示出了一种周期确定和维持生物钟正常工作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式动物研究所徐璎教授,以及加州大学

新型基因或和哺乳动物机体肠道的特殊代谢通路相关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哺乳动物机体的生物群落中发现了一系列和机体特殊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其中有些基因还会对饮食的剧烈改变产生反应,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他们对四种肠道菌群进行的遗传性研究,同时也对和饮食改变相关的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研

与基因沉默相关特殊基因

奥地利格雷戈尔·门德尔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日前宣布,一个包括该研究所、中国同济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科研小组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没有它,植物细胞内其他一些基因就只能保持沉默。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了这个国际科研小组的论文。这一科研小组发现的特殊基因名为RDM1,它

昆明动物所成功揭示泛肿瘤存在基因表达紊乱共有模式

  挖掘肿瘤大数据有助于识别和总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变化规律。然而,肿瘤组织高度异质性、批次效应等因素是肿瘤数据分析的重要难题,而目前常用的转录组数据分析方法对于肿瘤离群值极度敏感,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针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不依赖均一化、非参的高维大数据分析算法

昆明动物所成功揭示泛肿瘤存在基因表达紊乱共有模式

  挖掘肿瘤大数据有助于识别和总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变化规律。然而,肿瘤组织高度异质性、批次效应等因素是肿瘤数据分析的重要难题,而目前常用的转录组数据分析方法对于肿瘤离群值极度敏感,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针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不依赖均一化、非参的高维大数据分析算法

深度解读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

  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17:30,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缅因大学的研究者Jeffrey C. Hall, 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Rosbash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W. Young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此奖。  地球上的生命适应了地球的

睡眠模式与自然生物钟相违背的人更容易抑郁

  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内源性计时系统(俗称生物钟),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控制着身体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谢循环和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等。  通常,根据昼夜偏好不同,人们可以被划分为喜欢早睡早起的人(“百灵鸟”),或喜欢晚睡晚起的人("夜猫子")。昼夜偏好被认为是个体昼夜节

为了生存,动物开启了“熬夜”模式

  动物改变自己的活动模式实现与人类和平共存,在无法避免被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动物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人类侵占。在长期与人类打交道的过程中,动物发现一味地逃跑和远离并不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最好的适应方式是调整活动模式——白天避

简述与基因沉默相关特殊基因

  奥地利格雷戈尔·门德尔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日前宣布,一个包括该研究所、中国同济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科研小组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没有它,植物细胞内其他一些基因就只能保持沉默。  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了这个国际科研小组的论文。这一科研小组发现的特殊基因名为RD

与基因沉默相关特殊基因介绍

奥地利格雷戈尔·门德尔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日前宣布,一个包括该研究所、中国同济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科研小组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没有它,植物细胞内其他一些基因就只能保持沉默。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了这个国际科研小组的论文。这一科研小组发现的特殊基因名为RDM1,它

与基因沉默相关特殊基因介绍

奥地利格雷戈尔·门德尔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日前宣布,一个包括该研究所、中国同济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科研小组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没有它,植物细胞内其他一些基因就只能保持沉默。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了这个国际科研小组的论文。这一科研小组发现的特殊基因名为RDM1,它

脊髓动物细胞中特殊的RNAi现象

1 .由长dsRNA引起的非特异性基因沉默寻找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RNAi的证据颇费了一番周折。将较长的dsRNA(超过30个碱基对)转染几种特定脊髓动物细胞系统如小鼠的早期胚胎中,斑马鱼和中华仓鼠卵巢细胞中,能够诱发细胞内的RNAi现象,而在大部分脊髓动物的成体细胞中不存在类似于RNAi的机制,却引

动物会产生“鸡尾酒”模式毒素

  已知有一些生物,譬如植物,会用化学毒素保护自己。但英国考文垂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论文称,有毒动物还会产生靶向其猎物的毒素,而其整个毒液变成了一种“鸡尾酒”模式,混合了自己的毒素与针对猎物而产生的毒素。  团队随即调查了这类有毒动物的混合型毒素成分是否固定,或者会否根据不同环

“生物钟”不可小觑-突破性研究共同解读生物钟奥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就遵从这种大自然的特殊规律。当然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并没有非常在意这中自然规律/现象,直到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才让我们将这种顺应自然的规律同生物钟画起了等号。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深度研究。  很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人类生活中各

动物所发表鸟类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的基因组学证据

  地山雀(Parus humili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种,属山雀科鸟类。由于其形态特征与地鸦相近,曾长期被认为是鸦科鸟类,并被命名为“褐背拟地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雷富民研究员领导的鸟类学研究组与诺禾致源合作,对地山雀开展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同

PNAS惊人发现:感知气温的基因

  夏日的午后总是让人昏昏欲睡,这是为什么呢?Leicester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感知气温的基因,向人们展示了环境温度和天气状况对基因活性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二十八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PNAS杂志上。  为了适应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周期性变化,我们进化出了生物钟协调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

重磅!科学家鉴别出能控制大脑“生物钟”的特殊神经元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大脑中能够产生快乐信号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神经元或许能够直接控制大脑的昼夜节律中心(生物钟),而该区域能够帮助调节机体的饮食周期、代谢及醒睡周期,从而影响机体适应时差和轮班的能力。  研究者

解码生物钟-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神经机制获突破

  昼夜节律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对调节人们一天之中的运动、睡眠、代谢等诸多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如果这个生物钟紊乱会导致包括睡眠障碍在内的各种疾病,那么,它在神经系统中是如何产生、维持以及发挥作用的?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

邵逸夫奖获得者借果蝇基因破解生物钟奥秘

图:第十届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获得者。左起: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Michael Rosbash)。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作息规律:人类晚上出现倦意、猫头鹰昼伏夜出、花

缺失SOX2,时差紊乱,整只鼠都不好了

  生物钟滴答滴答作响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UTM)的一项新研究,令人惊讶的答案在于一个通常与干细胞和癌细胞有关的基因。PHOTO CREDIT: SIBYA VIA PIXABAY  作为昼夜节律生物学领域的首个同类研究,UTM的研究人员使用RNA测序来观察视交叉上核(supr

通过研究斑马鱼来揭示视网膜生物钟活性

昼夜节律和视网膜生物钟人类以及许多其他动物体,睡眠-清醒循环以及其他的生物节律过程是由内源性振荡器-生物钟所调节的。生物钟受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因是否有光照所微调,从而使得每日的生物节律适应于日夜循环交替。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生物钟母钟(主要的控制因子)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然而它并非每日

特殊基因变异可导致高血糖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G6PC2的基因发生变异会导致人的血糖水平升高。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高血糖的新方法。 来自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选取约650名中年人进行了9年的跟踪研究,这些人平时身体健康,没有糖尿病病史。研究结果发现,G6P

研究发现移除生物钟基因提升小鼠抗菌力

  英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移除实验鼠体内一个与生物钟调控相关的关键基因后,其体内具有噬菌作用的巨噬细胞变强,提升了小鼠抵抗细菌性肺炎的能力。   生物钟是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理机制,调节生命活动,例如人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不同时间段的饮食行为都

基因影响“生物钟”-早起或晚起由DNA决定

  你喜欢早起还是晚起呢?这个选择与年龄有关,但是更多与基因有关。瑞士《神经学前沿》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介绍了这其中的原因。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5月18日报道,研究人员以果蝇检测基因变化对一个人早起或晚起习惯的影响程度。果蝇的“生物钟”与人类非常相似,在对它们的基因组进行研究之后,研究人员找到

动物分类学特殊学科点项目启动会召开

启动会现场   动物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基金委动物分类特殊学科点项目课题结题及新一期项目启动会于2013年1月7日召开。   项目启动会上,承担动物分类特殊学科点项目的13位研究员对该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汇报,并对未来的工作布局进行了说明。项目负责

基因泰克模式”是制药企业的通用模式吗?

  最近包括福布斯Bernard Munos在内的多位生命科学领域的分析家相继发表文章,在批评“Valeant模式”的同时也探讨制药工业的未来发展模式。比如Munos通过计算2011至2015年上市新药占2015年销售额的百分比指出,施贵宝和强生在过去5年开发的新药销售对公司营业额的贡献最大,分别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