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号”胜利返航

1月5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科学共享航次考察任务,顺利返回青岛奥帆基地码头。 海洋所所长孙松、党委书记王启尧等到码头迎接。 “科学一号”自2010年11月15日从青岛起航,历时52天,航程8300多海里,来自国内10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8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考察,搭载了11项国家基金、973、863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派,海洋所所长助理王凡研究员担任该航次首席科学家。 “科学一号”西太平洋海洋科学共享航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共享航次中唯一一个大洋航次,考察范围包括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区【北赤道流(NEC)分叉区、黑潮源地(KC)、棉兰老流(MC)】、印度尼西亚贯通流(ITF)入口和吕宋海峡区,以及从陆架、大洋非暖池区到西太暖池区。 科考人员在西至苏拉威西海、东至135°E、南达1°N的辽阔海域,按计划......阅读全文

“科学”号起航赴西太平洋执行共享航次

  近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驶离青岛,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共享航次。  本航次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声学所、南海所、深海所、广州地化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2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4位科学

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开始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公告,自10月18日开始受理科学基金共享航次申请,本次受理至10月31日结束。  本次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须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加强海

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11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从青岛奥帆基地码头起航。  该航次由“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承担,搭载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海洋研

2010年东海海洋科学共享航次起航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离开青岛,开始执行2010年东海(长江口)海洋科学共享航次任务。  该航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2009年度试点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科学调查船时费”5个共享航次之一,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共搭载了18项国

“科学一号”胜利返航

  1月5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科学共享航次考察任务,顺利返回青岛奥帆基地码头。   海洋所所长孙松、党委书记王启尧等到码头迎接。   “科学一号”自2010年11月15日从青岛起航,历时52天,航程8300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以下简称共享航次计划)用于资助海洋科学考察船和潜水器(以下简称考察船和潜水器),为必需进行海洋和极地科学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调查设施保障,以确保考察任务的实施,获取海洋和极地现场观测资料,推动海洋科学调查资料共享,培养和增强海洋科技人才出海考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通知

关于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需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  一、“船时”受理情况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调查船时费专款试点实施方案(讨论稿)》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开始申请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消息,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和公平原则,根据受理项目的科学目标、海域特征以及航次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拟组织渤黄海航次、东海(含长江口) 航次、台湾海峡航次、南海海洋学综合航次、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航次、西太平洋航次、东印度洋航次等7个共享航次,总船时约250天。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02.shtm

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开始申请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消息,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和公平原则,根据受理项目的科学目标、海域特征以及航次需求,拟组织渤黄海航次、东海航次、长江口航 次、台湾海峡航次、南海东北部春季综合航次、南海东北部夏秋季综合航次、南海西部综合航次、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航次、西太平洋航次、东印度洋航次等

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

 “科学”号科考船从青岛母港起航  海洋所供图近日,“科学”号科考船从青岛母港起航,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本航段搭载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

   关于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需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海上观测平

基金委发布共享航次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以下简称共享航次计划)用于资助海洋科学考察船和潜水器,为必需进行海洋和极地科学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调查设施保障,以确保考察任务的实施,获取海洋和极地现场观测资料,推动海洋科学调查资料共享,培养

“科学”号完成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返回青岛

 “科学”号完成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返回青岛   廖洋摄影 “科学”号完成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返回青岛   廖洋摄影近日,“科学”号综合考察船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本航次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石建担任首席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科学资料共享研讨会在海洋所召开

  5月1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海洋科学资料共享研讨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就进一步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管理机制,探讨“共享航次”框架下有关海洋科学资料的开放共享途径进行了研讨。   会议由海洋所副所长王凡研究员主持。基金委地学部任建国处长、李

青岛将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012年底完成

  11月15日,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召开的相关通报会上获悉,针对青岛海洋科研力量强大,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又比较低的问题,青岛将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据悉,该平台预计2012年底建成。  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涉海的院士就有19位,全国30%的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船时新机制“首航”成功

  海洋科考船出海费用实在太高了,每天仅油费平均就需7.5万元。十余年来,当很多海洋科研人员因无钱、无船出海而望洋兴叹时,有船单位也在发愁——船舶和设备即使闲置也需花钱养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船舶使用效率,推进考察船资源和调查数据的共享?5月25日,

“科学”号完成今年首个科考航次任务后三亚入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42.shtm 中新网三亚4月15日电 (丛高)4月14日下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在圆满完成今年首个科考航次任务后从三亚口岸入境。 “科学”号科考船“230

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

  7月9日,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代亮和科研处、科考船队负责同志到码头送行。  本航次使用“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航期约10天,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海洋调查,深入认识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物理、地质环境与资源变化规律与机制,围绕“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航

  6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动,“创新一”号、“创新二”号和“科学三号”、“实验2”号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别从青岛、烟台与广州同时启航,对渤海、黄海、长江口及珠江口海域开展多学科综合性调查,为开展生态灾害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

胡敦欣:继续向西太平洋进军

   科考队员在考察船上  “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海洋普查,当时的船只和仪器设备条件与现在远远不能相比,中科院仅拥有一艘科考船‘金星号’,也是中国唯一的一艘专业科考船。”在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科考共享航次顺利返航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对记者回顾了中

“海洋六号”赴西太平洋调查地质特征

  27日,我国科考船“海洋六号”从东莞市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两项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分4个航段,预计120天,调查工区为西太平洋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等。  航次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介绍,本航次主要任务有五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

  提起海洋科研,就不得不提青岛,位于这里的海洋国家实验室,是海洋科技圈“大咖”中的“大咖”。在6日开幕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到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那么,海洋国家实验室到底牛在哪?  作为我国打造海洋科技的“国之重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成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发布

  我国海洋数据共享迈出重要一步。作为首批通过认定的8个重点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之一,在19日举行的“2018中国海洋信息技术高端论坛”上,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共享信息包括海洋多学科实测数据、分析预报产品和专题信息等,可以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海域海岛管理、防灾减灾、权益维

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完成第300个科考潜次任务

7月10日18点15分,“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精准着陆母船“科学”号A架作业平台,这标志着“发现”号ROV圆满完成第300个海洋科学考察潜次任务。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潜次任务,中科院海洋所工程技术部共派出船载实验室支撑人员21人,组建“发现”号ROV作业组、地球物

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赴西太平洋公海科考

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阵阵鸣笛声,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缓缓离开芦潮港码头,再次踏上了征途,为学校复工复研吹响了冲锋号。 本航次主要是执行2022年度农业农村部“西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调查任

“大洋一号”开始执行第22航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12月8日下午3时,随着一声高亢的汽笛声,5600吨的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广州长洲码头起航,开始执行我国第22航次的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等出席欢送仪式。   “大洋一号”船长曹业政介绍,本航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主要科考任务是

万家灯火庆团圆-有人默默坚守

2023年的春节,正月初六,青岛四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千家万户共庆团圆之时,有一群海洋科考人依然坚守岗位奋战在一线:巡视检修,忙碌备航,只为守护船舶安全,为2023年顺利首航努力工作着。胶州湾内,惊涛拍浪,波涛阵阵。白浪呼啸翻卷着拍向码头,一朵朵四五米高的水花炸响蓝色海洋上的春节礼花。不远处,一艘百

海洋国家实验室拟在海外建设5个国际研究中心

  15日至16日,海洋国家实验室2016学术年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内涉海单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记者从学术年会上了解到,海洋国家实验室拟在海外建设5个国际研究中心,目前,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签约,2017春季正式启动。  据了解,2016年,海洋国家实验室积极推进公共科研平台

服役23年再出发-“大洋一号”有怎样的功勋史

搭载最新研制的“海龙三号”“海龙11000”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完成12次下潜后,“大洋一号”科考船3日将停靠青岛市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完成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航次科考任务。 这是“大洋一号”船2017年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