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该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Scientific Report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Potent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bola virus infection(《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清华大学教授张林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凌以及加拿大公共卫生局教授邱香果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张绮博士、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桂淼以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牛学锋博士并列为该文第一作者。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致命传染性病毒之一,平均病死率高达40%左右。从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一直在中部非洲国家和地区小范围爆发和流行。2014......阅读全文

Cell:首次发现抵抗埃博拉病毒的人广谱性抗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分析2013~2016年埃博拉病毒爆发的一名存活者的血液,研究人员发现首个天然的人抗体能够中和所有三种主要的致病性埃博拉病毒,并且保护动物免受它们的感染。这些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首个广泛有效的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5月18日的Cell期刊上,论

2017年5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皮肤中的调节性T细胞促进毛发再生  doi:10.1016/j.cell.2017.05.00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小鼠实验发现作为一类

“四院院士”谢晓亮:寻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我们从70个康复期病人血浆里的30万个B细胞中,筛选出300个富集度最高的IgG抗体序列。正在测试根据这些序列生产出的300个抗体蛋白。目前已筛出一大批高结合强度的抗体和多个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体。”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说。  身为“四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

科学家开辟埃博拉疫苗研发新途径

  研究人员报道了来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类幸存者抗体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个新的脆弱位点,或可用于药物和疫苗研发。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  埃博拉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热,死亡率高达90%。可在人群中暴发的有3种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邦地布优病毒和苏

Cell:埃博拉病毒终于有了“克星”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级(Biosafety Level 4)烈性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至今,埃博拉病毒已经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2014年3月开始,一场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为中心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疫情迅速在整个西非蔓延开来

2015病毒领域重大研究盘点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国家开始大肆传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儿出现“小头症”。虽然这个病毒对于成人来说症状非常轻微,然而对于非常脆弱的孕妇和新生儿而言,简直像噩梦一样的存在。近两年来,仅仅巴西一国,就出现了超过两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头症。这些年来,病毒

Nat Microbio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通用型埃博拉病毒感染疗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并研究了一种特殊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有望用于设计通用性的治疗手段来有效抵御多种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变种。   图片来源: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Nat Microbio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通用埃博拉病毒感染疗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并研究了一种特殊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有望用于设计通用性的治疗手段来有效抵御多种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变种。图片来源: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

2019-nCov药物研发进展和策略

  一、2019-nCoV的简要回顾  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型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因此,新型肺炎药物的研制离不开对2019-nCoV的认识。  2020年2月3日,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教授团队分别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出现全新途径

  据英国《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来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类幸存者的抗体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个新的脆弱位点,或可用于药物和疫苗研发。  埃博拉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热,死亡率高达90%。可在人群中暴发的三种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分别为:埃博拉

Cell:谢晓亮团队领衔筛选出中和抗体 或成为新冠强效药

   《细胞》杂志5月17日刊发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主任谢晓亮团队领衔多家合作单位的成果。他们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中和抗体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  目前,动物实验已证明该团队的中和抗体有

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将助力治疗和疫苗研发之路

编者按2013年底至2016年初在西非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再次引发了科研人员研究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狂潮。近日,来自美国德州大学医学分部的 Chad E. Mire 和 Thomas W. Geisbert 博士对埃博拉病毒抗体的研究之路做了一个总结,相关论述

T-705抑制剂可成功治疗早期埃博拉病毒感染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爆发,此病死亡率可达90%。目前,尚未有用于人体的疫苗或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本文,作者评估了吡嗪羰酰胺类T-705制剂在体内和体外对抗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的效果。110μM的IC90合成后,T-705能以4个对数单位的强度抑制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在细胞培养的复

两种埃博拉抗体作用机制被阐明

  人源埃博拉病毒中和性抗体mAb100和mAb114是1995年刚果埃博拉疫情暴发时,从一名感染幸存者血清中分离的。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研究组与美国科研团队合作,阐述了这两种埃博拉病毒人源中和性抗体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  此前,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上述两种抗体对动物的保护作用最明显。

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成功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该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Scientific Report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Potent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揭秘埃博拉特效药ZMapp的研发过程

  8月29日,《Nature》杂志网站刊载了加拿大公共卫生署邱香国博士为第一作者的文章《用ZMapp逆转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埃博拉病》,对ZMapp成功治疗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进行了报道。  近日,邱香国博士受中国疾控中心的邀请,举办了一场关于埃博拉研究进展的讲座,揭秘了埃博拉特效药ZMapp的研发过

德国防范埃博拉:强化预防措施 第一时间排除疑似病例

8月19日,医院保安人员在接收一名埃博拉疑似病例的柏林沙里泰医学院特殊隔离病区门口警戒。  8月19日晚,德国柏林夏洛蒂医院宣布,当天下午收治的一名女性患者并未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是感染了疟疾。这一诊断让所有相关接触者松了一口气,此前被紧急封锁的地区也恢复了正常。然而这一场“虚惊”却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德

埃博拉病毒抗体被成功分离

  近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研究组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凌教授课题组合作,成功分离出三株具高中和能力的埃博拉病毒抗体。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上。   5月20日,张林琦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判断抗体是否有效,有两种方式——体外实

40年后埃博拉幸存者仍有抗体

  40 年后,有记录以来第一起埃博拉疫情的幸存者,仍然对这种病毒具有免疫力。该新研究强化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即埃博拉幸存者会对该病毒终身免疫。该研究还有助于指导新药开发,并明确了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长期健康后果。  1976年,埃博拉袭击了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角的一个小村庄——扬布库。在318个病

清华大学向烨研究员发表Science新文章

  发表在2月25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两篇文章,描述了一位1995年刚果埃博拉疫情的幸存者生成的两种埃博拉病毒(EBOV)中和抗体。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清华大学和Geisel医学院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其中的一篇Science论文中揭示出了这些抗体独特的结合特性。  N

新型四价疫苗,同时抵御埃博拉等四种最致命出血热病毒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水肿、出血、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十几种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病原分属于4科,即披膜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沙粒病毒科和丝状病毒科。  在这些出血热病毒中,两类丝状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

疫情下的疫苗丨Gregory Poland教授:就像边飞行边造飞机

  (转载自:药明康德公众号)  自18世纪末首次诞生以来,疫苗就成为了人们健康的“护身符”,它的出现使无数人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在这次疫情中,用疫苗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也是大众翘首以盼的方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20家创新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 

源自埃博拉幸存者的抗体揭示了一种潜在的新型疫苗标靶

  研究人员从最近的埃博拉疫情幸存者身上强劲地收集到了各种抗体,其中一组抗体被发现其中和小鼠体内病毒的能力特别强。这些抗体所针对的是病毒包膜中某特定蛋白的茎部,它们或能导致新的抗埃博拉疗法的问世。从2014年扎伊尔埃博拉疫情的一名幸存者体内获取的血浆对感染3个月后的病毒展示了特别强的免疫反应,因此Z

上海巴斯德所埃博拉病毒长效疫苗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埃博拉病毒长效疫苗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致命病毒之一。2013年至2015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这次疫情直接导致超过2.8万人感染,超过1.1万人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至今

分离病毒及构建假病毒在抗疫研究中的应用

新冠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爆发,目前确诊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90万,并且这一数值还在持续增长中。在疫情爆发初期,我国科研战线迅速行动,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了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那么为什么分离病毒毒株这么重要呢?毒株分离的意义和难度病毒毒株的分离对于疫情的防控、抗病毒药

高效的埃博拉疫苗竟和狂犬病有关,真的还安全吗?

  四千名受试者在接受埃博拉病毒疫苗后没有受到感染,于是人们得出结论rVSV-ZEBOV非常有效并且安全。  那么什么是rVSV-ZEBOV?  rVSV-ZEBOV当中含有一种活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这种病毒与狂犬病毒十分接近,都属于弹状病毒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原理

  前言   病毒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需要在宿主内复制,并促进它们传播到其他地方。在人类中,大多数临床相关感染来自其他动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最近的例子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们对单个细胞具有高

两次蒙骗:一种新型“木马”抗体能克制埃博拉病毒感染

  科学家们证明,一种双管齐下的抗体能对抗一种独特的免疫逃逸机制,像埃博拉这样的丝状病毒已经演化出了这种机制。这是在研发广泛防护埃博拉病毒疗法的道路上所迈出的关键一步,对这种治疗仍然还有迫切需要。包括埃博拉在内的丝状病毒有着不同寻常的进入宿主细胞的路径;它们通过微小转运囊泡(或称内体)进入细胞内部,

研究人员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相关研究5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遏制埃博拉等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有赖于高效、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