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临床证实青蒿素功效第一人:15年内可消除疟疾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 侯恕望/摄 临床证实青蒿素抗疟疾功效第一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首先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使得青蒿素的研究备受关注。昨日下午,作为临床证实青蒿素抗疟疾功效第一人,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首席教授李国桥在珠江科学大讲堂上向现场听众讲解了青蒿素的相关知识。 近年来,李国桥总结抗疟经验,设计了快速灭源除疟法,他指出,用15年时间可在全球范围消除疟疾。 抗疟疾研究持续近半世纪 李国桥195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留校从事教医研至今。 从1967年起,李国桥长期从事疟疾防治和青蒿素抗疟研究;1974年他首先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的疗效;1975年至1990年他主持青蒿素类4种新药 临床研究,首先证实青蒿素类是重症疟疾救治的首选药和对恶性疟配子体具有拟杀作用,确定7天疗程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接纳为标准疗程。 李国桥介绍: “我国于1967年启动......阅读全文

科学史丨“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

黎润红1 饶毅2 张大庆1(北京大学 1医学部100191,2 生命科学学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成果的评价存在着诸多争议,甚至在青蒿素发现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之后,相关的争议

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图1. 抗疟药青蒿素。自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从中草药植物青蒿 (Artemisia annua L) 中发现了青蒿素 (artemisinin) 之后,人们已合成许多青蒿素衍生物,其中包括活性比青蒿素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为了保护这一重要

屠呦呦口述:参与523项目始末

   20世纪60年代,疟疾出现抗药性,研究新型抗疟药成为世界难题。当时正值“越战”时期,交战双方非战斗减员严重。受越南委托,中国有意识地开展军民大联合,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这才有了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今科技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将研制抗疟药

屠呦呦接受美国《临床研究期刊》访谈

  “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  “很荣幸,这两条路我都走了”——本年度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  青蒿是传统中药,最早载于《五十二病方》。《本草经》名草蒿,又名青蒿,自公元340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后,各代书籍屡

南方人物周刊:发现屠呦呦

  此前在公众视野里默默无闻的屠哟哟获得拉斯克奖,也重新点燃一个争议:是否应该把“文革”期间政府一个大规模项目的成果归功于一个人特殊时期的秘密任务  拉斯克奖获奖者视频访谈,屠呦呦正襟危坐,严肃宣布“我叫屠呦呦。”一句话说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翘,勉力笑了一下。也

诺贝尔医学奖向中国人招手?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屠呦呦  女,生于1930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 这个国际生物医学大奖被视为诺贝尔奖“风向标”   ● 获奖原因为“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   ●

523大会战瞄准抗疟新药,神药青蒿素原本为越战而生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使得青蒿素的荣誉应该归属于谁的争议再次沉渣泛起,这些争论其实都已经是陈芝麻烂谷子了,其实当年早有争论。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一些个人回忆,都使得青蒿素的研发变得前后矛盾,扑朔迷离。即使是根据曾经的523大会战办公室主任张剑方等人的回忆录和官方报告,青蒿素的研发历程依然存在很多疑

屠呦呦演讲呼吁提高对青蒿素耐药性的关注

   12月7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2015年诺奖得主、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应诺奖委员会邀请作主题演讲。  屠呦呦在演讲中对青蒿素耐药性的担忧,引起媒体关注。她说,在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等地的东南亚大湄公河地区,已经出现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就连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青蒿素抗性虫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