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松潘县启动实施川西藏区沙化治理工程

2日记者从四川松潘县委宣传部获悉,为促进松潘县生态改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松潘县林业局根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规划要求,启动了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沙化治理工程,计划对5700公顷沙化土地进行治理,投资9000余万元。 据了解,四川阿坝松潘县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切实遏制县域内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情况,松潘县委托四川省林科院技术专家对本县2013年沙化治理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并负责抓好沙化治理可研报告编制、投资计划衔接、技术规程制定、治理模式研究等前期工作,确保沙化治理工程顺利启动。 据悉,该县在充分吸取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治理模式、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将狠下功夫,确保沙化治理各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阅读全文

发改委:我国将提高退耕还林补助

  记者今天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4年来,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247元,比2007年增加2275元。下一步将尽快出台政策措施,明确适当提高部分退耕还林项目补助标准的具体办法。   统计显示,实施专项规划4年多来,林木保存率保持在较高

贵州退耕还林农户获“节能炉”奖励

  1月29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玉顶村71岁的退耕还林农户曾杏兰在查看政府补偿兑现的“节能炉”。当日,钟山区农业局对全区近千户退耕还林农户实施生活补偿兑现,每户获得价值600元的“节能炉”。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西部大

延安退耕还林为何自筹30亿资金?

  在全国退耕还林面临新周期的节点,陕西延安决定,自筹资金30亿元,开启新一轮退耕还林。   中国工程院8位院士认为,退耕还林成果需要巩固,生态与粮食可以双赢,应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十二五”时期,国家对重点生态脆弱区继续安排退耕还林任务。今年,还将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

中央财政逾四百亿支持退耕还林

        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2008―2011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   据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施,截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亿亩,涉及32

新京报:“退耕还林”存“结构性”隐忧

     “退耕还林”结构性困境的逻辑链,应为“过度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耕地供需矛盾的加剧→退耕还林困境的难解”。   据新华社10月7日报道,2008年―2011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面对其时已经呈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退耕还林(草)工程提高土壤碳汇能力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邓蕾与导师上官周平研究员日前发现,总体上来说,大尺度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将会显著提高我国土壤碳汇能力。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生物变化》。   我国于1999年启动了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能增加陆地

退耕还林:垦殖史上的重大转折

  漫山遍野,一株株绿色核桃幼树在石头缝里茁壮成长。   “这啥都不缺,就缺土,栽树没有土,就用箩筐背,种植核桃不仅收入高,还能绿化石头山,再不让雨水冲毁我们的家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中亭乡陇碰屯村民唐光阳如是说。   为了解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农民生计的改善情况,去年底,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近四亿亩

今后将重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 [科学时报 郑金武报道]10月10日上午,国家林业局举行退耕还林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指出,到2006年底,已累计退耕还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总计造林3.64亿亩。 退耕还林是我国政策性最强

政策不断推进继续-退耕还林步入新周期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恢复及惠农项目。截至2012年底,中央已累计投入3247亿元,全国1.39亿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恢复了植被,共完成造林任务4.41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   如今,退耕还林工程面临“政策陆续到期”,新周

任继周院士:退耕还林勿忘“退耕还草”

任继周   “近年来,‘三农’、‘三牧’问题的联袂登场,是草业和农业面临的重大危机。我呼吁扭转观念,打破‘以粮为纲’的思维模式,发展新型草地农业。”近日,在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和《草业科学》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讲台上,任继周再次畅谈了草地农业的重

陕西吴起:退耕还林让黄土山峁再披绿装

  “那时候为了生计,好多人都养山羊。山上的草都被羊啃光了。可怜那草只能长一夜,第二天刚冒头就又被啃了。”在陕西省吴起县铁边城镇,64岁的李文明对16年前的景象依然记忆犹新。  吴起,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地,当时这里还是一个只有七

昆明计划10年内退耕还林171万亩

  从现在起,昆明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退耕还林171万亩。昨日,昆明市林业局召开“2012年度市级退耕还林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今冬明春退耕还林相关工作。   昆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杨景先介绍,按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要抓住节令、抓紧时间,在12月31日前完成20

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红利逐渐显现

今日的宝塔山披绿装。摄影 张行勇 如今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植被景观。摄影 张行勇 如今延安市富县子午岭区域的植被景观。摄影 张行勇 陕西省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其境内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末,延安市森林覆盖率不到

退耕还林(草)工程提高土壤碳汇能力研究获进展

  我国于1999年启动了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最明显的是能增加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对土壤碳库影响相对较小,但我国耕作土壤损失的有机碳巨大(约7.1 Pg),退耕还林后能有效地阻止这种碳损失,而且土壤碳库容量大、周转速度慢、能维持较长时期的碳

重庆万州保卫林业资源-百姓呼吁继续退耕还林

  据报道,万州地处重庆东北部,是三峡库区的核心,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万州区林业面积大幅增长,而每年的采伐指标却只用了不到20%,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退耕还林既让生态变好,又让农民增收,百姓呼吁继续退耕还林。   上午9点,重庆沪江木业的生产车间,工人

北京实施退耕还林12年-46万亩沙荒地变林地

  本市实施退耕还林已有12个年头。46万亩沙荒地变林地,为山区筑起了生态屏障。日前,经国家林业部门验收,本市退耕地造林确认保存面积46万亩,保存率100%;配套荒山荒地造林确认保存面积41万亩,保存率100%,实现退耕还林面积“零流失”。   本市的退耕还林工程起始于2000年。“退耕的主要是沙

科学家提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两阶段论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而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地貌单元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朱显谟、郭正堂、彭建兵等已研究表明,黄土高原深受东亚季风影响,降雨变率大,且以暴雨形式为主,加之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利

五部门:完善政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草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 自然资发〔2022〕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

林业局:退耕还林达4.15亿亩-后续投资2000亿元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副主任吴礼军表示,1999―2009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4.15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76亿亩,未来十年,中央还将继续投入2000多亿元。  在18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国

兰州大学揭示了区域气候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响应机制

黄土高原大规模植被建设对区域大气水循环影响机理示意图。 课题组供图近日,兰州大学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田磊和教授张宝庆团队开展了黄土高原区域水文气候数值模拟研究,较系统地阐明了区域气候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响应机制,相关成果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 大气》在线发表。地处黄河流域中游

年西部大开发锁定九大领域-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包括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科技文化和民生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日公布了西部大开发九大重点领域,包括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科技

国务院设立“全国低碳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   会议指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仍处于关键阶段,要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进

退耕“还”出绿色好生活-生态环境连年改善

  “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朴素的民谣,生动地体现了辽宁省阜新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的生态境况。1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如何?日前,记者来到了阜新市,就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和这里的生态变化进行了实地采访。   生态

混合林能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收益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环境学研究提出,更广泛地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才能提高中国退耕还林计划的生物多样性收益。目前,许多地区都在使用单一树种造林,比如桉树、竹子和柳杉,但缺少树木多样性仍然无法提升生物的多样性。  盲目毁林开垦以及在陡坡地、沙化地耕种,不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

西宁大通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为充分发挥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的工程效益和投资效益,西宁市水利局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验收委员会,于11月中旬完成了青海省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大通县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据了解,大通县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涉及该县多林镇和逊让乡的9个行政村,受益人

中美联合研究显示中国生态保护政策成效显著

北京6月17日电 16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报告显示,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报告以中国《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为蓝本,调用了2万多份卫星图片以及土壤、水文和气象数据,

科学报告:研究找到黄土高原固碳增加主因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证实,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固碳增加的主要原因,八年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量增加了96.1Tg(百万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布于《自然》旗下的《科学报告》。   据介绍,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组,联合遥感地球所吴炳方课题组,将遥感监测和生态系

周卫健和安芷生的生态发展建言

  近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考察、多年环境变化研究成果和过去60年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历程均表明,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协同发展是“退耕还林还草”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大方向。延安等地干部群众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2011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黄土高原“治沟造地”重大方针是极富战略远见的。很有必要将“治沟造

土地面积测量仪计算不合格以及损失大小

退耕还林工程面积损失的结果是林木全部损毁,林地转变为非林业用地,而土地面积测量仪测定的面积不合格(或林木未保存面积)是因自然因素、人畜破坏、种苗质量、造林技术和其它原因造成成活(保存)率达不到合格标准,结果是林木部分或全部损毁,其地类仍属林业用地。 在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中,面积是一个十分重

加强生态扶贫-推进贫困农村环境整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要求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  意见指出,加强生态扶贫。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加大对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