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进展(三)

图1 TAP亲和层析纯化原理[14] 注:A:标签中的ProteinA 与固化的IgG 结合缓冲液淋洗去除不能结合的杂蛋白,TEV 酶切分离ProteinA 和靶蛋白;B:利用CBP(Calmodulin binding peptide)-Calmodulin 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纯化复合物,缓冲液洗去杂蛋白。加入过量的螯合剂(EGTA)螯合Ca2+,使纯化的复合物与层析柱分离。 TAP 纯化时存在蛋白污染问题,很难判断这些蛋白是真正的相互作用,还是蛋白处理过程中的副产品。为此,有人建议用三标签的方法[19],但实验表明该法也不能排除蛋白的污染。其他标签也有应用,比较流行的是Flag[20]。GST、His6、生物素等也分别用于蛋白纯化,但由于......阅读全文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从整体到局部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种基因组测序完成,对全蛋白质组与相互作用组的解释已经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虽然蛋白质组研究阐述了表达蛋白质的所有组成成分,但是相互作用组包括了生物体内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成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因此,形成了庞大且稀疏的网状结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物信息学中心的WP Ke

蛋白质组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多学科和技术的逐渐交叉融合。这些学科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组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自动化、基于电磁场的精密质谱仪、信号处理、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科学。近年来,分子医学、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成长,使之在精准医疗领域展示出越来越大的应

一文了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

  蛋白质组学(英语:proteomics,又译作蛋白质体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由Marc Wikins首先提出的新名词。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 基因组(genome

蒋华良研究组合作发表最新PNAS文章:蛋白互作界面预测

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可药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界面预测与识别计算方法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研究员,以及莱斯大学José N. Onuchic博

蛋白质组最新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蛋白质组的概念与基因组的概念有许多差别,它随着组织、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在转录时,一个基因可以多种mRNA形式剪接,一个蛋白质组不是一个基因组的直接产物,蛋白质组中蛋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功能介绍

  “读”,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识取、读取,放在蛋白研究中可以理解为对生物样本中未知单一蛋白或复杂蛋白的筛选、鉴定或者定量检测。    自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宣告完成以来,基因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因组学虽然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有力证据,但实际上绝大

破译蛋白质组 打开生命“解剖图”

 据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前主席约翰·伯杰龙发起一项大规模的破译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目标是花费约10年时间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并揭示它们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每种蛋白质与其他哪些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启动了基因组计划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功能介绍

“读”,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识取、读取,放在蛋白研究中可以理解为对生物样本中未知单一蛋白或复杂蛋白的筛选、鉴定或者定量检测。自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宣告完成以来,基因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因组学虽然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有力证据,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疾病并不是

捕集离子淌度质谱带来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新的深度

  Yasushi Ishihama 教授  京都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分析实验室  2021年1月发表于www.ddw-online.com  目前,在蛋白质生物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中,质谱(MS)已广泛应用于鉴定和表征蛋白质。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质谱已经实现了更高的覆盖深度、更快的分析速度和更

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一、 前言[1,2]   基因工程已令人难以置信的扩展了我们关于有机体DNA序列的认识。但是仍有许多新识别的基因的功能还不知道,也不知道基因产物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活的有机体的。功能基因组试图通过大规模实验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但由于仅从DNA序列尚不能回答某基因的表达时间、表达量

第三届生物质谱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蛋白质组数据处理暨第三届全国生物质谱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数据挖掘和生物质谱的经验交流,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质谱学会生物质谱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和蛋

布鲁克在美国HUPO 2021大会最新成果发布

——深度无偏向性血浆蛋白质组学、PaSER 1.1软件和新型交联耗材的新成果  牛津大学Roman Fischer教授展示了高通量4D-蛋白质组学技术,只需10~20分钟即可在未去高峰度蛋白的血浆样本中检测出大于350种蛋白质,实现了高通量、高度可靠性的生物标记物发现。  OmicEra诊断集团实现

2014第三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学术报告(一)

  2014年11月12日, “2014第三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Cell头条:首张人类蛋白复合物图谱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综合性整体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构建了三千多个人可溶性蛋白之间多达上万个高可信度的物理相互作用,这添补了之前科学家们对于人类蛋白复合物知之甚少的空白,为深入了解核心生物进程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包括

临床质谱培训班终篇:LC-MS的应用进展与临床检测方案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7年4月19日-21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办、复旦大学生物科学研究院协办的“液相色谱-质谱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独山厅举办。  21日上午的培训主题是“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由两位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副院长陆豪杰教

蛋白质组技术的研究进展

  大规模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实施已改变生命科学的重心,在相当短的时期内,一些原核生物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定. 1995年,流感嗜血杆菌基因组序列首次被破译,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近50个细菌的基因组序列已被完成. 然而,这仅仅是理解有机物功能的一个起点. 在基因组时代,许多DNA序列信

Nature Methods | 朝思暮想:单细胞蛋白质组测序之梦

  近期,Nature Methods 杂志技术编辑Vivien Marx发表文章 A dream of single-cell proteomics,探讨了单细胞蛋白组学的发展,提出了该技术有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和潜在解决方案。单细胞蛋白质组测序的梦想并不遥远(Credit: S. Larochell

第四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6)

  一、CNCP会议简介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兴起,特别是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必须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算法、高效的软件与硬件来自动处理大批量的蛋白质组数据,这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 支,即"计算蛋白质组学"(Co

乌得勒支大学和布鲁克合作开发4D结构蛋白组学方法

Albert Heck 和Richard Scheltema团队与布鲁克共同推进PhoX交联剂和TIMS/PASEF技术联合增强交联质谱(XL-MS)研究  近日,布鲁克宣布与乌得勒支大学合作,共同推进质谱在蛋白质3D结构与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蛋白质组学、用质谱研究蛋白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合

大数据研究推翻常规认识

  近年来,科学创新日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类"组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疾病发生机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的手段产生的科学进展,我们

2014年测序、克隆、细胞分析等技术展望

  新一代测序   新一代测序(NGS)技术一路走来,逐渐褪下其神秘面纱,进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随着时间的推移,NGS系统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型平台演化成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台式测序仪。MiSeq、Ion Torrent和454 GS Junior这些仪器的上市,也推动了测序平台的普及。同

用于蛋白质表达的标签实验

实验步骤 一、设计具有标签的蛋白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亲和力和可溶性的选择 在大肠埃布氏菌中生产外源蛋白时面临两个挑战: 一? 是所用蛋白质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很低; 二是所表达的蛋白质被错误折叠进不溶性的聚集体—包涵体中。弱启

蛋白质组技术的研究进展

大规模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实施已改变生命科学的重心,在相当短的时期内,一些原核生物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定. 1995年,流感嗜血杆菌基因组序列首次被破译,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近50个细菌的基因组序列已被完成. 然而,这仅仅是理解有机物功能的一个起点. 在基因组时代,许多DNA序列信息仅

蛋白质谱分析方法特点及其在蛋白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褚福亮,王福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 100039项目负责人 王福生, 100039 ,北京市丰台路26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艾滋病与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 fswang@public.b

痕量分析实验室

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组(1808组)是在许国旺研究员领导下的、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最具综合实力的课题组之一,其前身是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气相色谱组,2001年更名为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组。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色谱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优势研究领域为应用色谱及相关技术进行石油、化工、食品、

蛋白质浓缩和溶质的去除实验

预计在新奇的一级分子和生物仿制药实体方面将会有突出的增长。一些进步的是改良的分析、开发和相互作用。现在已有许多用于去除關的方法,包括冻干、反向萃取、溶质析出,precipitation、透析(溶剂交换) 、超滤和层析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微和设备发展的支持下,小型化和高通量的蛋白质分析取得了极大

蛋白质浓缩和溶质的去除实验

蛋白质浓缩和溶质的去除实验             实验步骤 一、层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液相芯片,也称为微球体悬浮芯片(suspension array,liquid chip),是基于xMAP(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抗体、酶底物、配体

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展

   液相芯片,也称为微球体悬浮芯片(suspension array,liquid chip),是基于xMAP(flexible Multi 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 抗体、酶 底物、配体 受体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