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南植物园首次发现专性传粉昆虫能分解孢粉素

孢粉素(sporonpollenin)是孢子和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构成,但是其准确的结构仍然不清楚。孢粉素的性质坚固,能抗化学及生物分解,同时也不溶于无机和有机溶剂。孢粉素的这种特性是孢粉化石能保存上百万年的主要原因。虽然许多昆虫取食花粉表面的脂类或通过花粉萌发孔获得花粉内的营养成分,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动物能破坏孢粉壁。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张奠湘研究组的罗世孝博士等对叶下珠科的越南叶下珠(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和水油甘(P. rheopyticus)开展传粉生态学研究发现,两种未被描述的角麦蛾(Deltophora) sp.1和sp.2分别是越南叶下珠和水油甘的唯一传粉昆虫。两种叶下珠属植物与传粉角麦蛾之间形成了两对专性互利传粉关系。角麦蛾在访问植物雄花时吸取花蜜及收集花粉,在访问雌花时会为植物完成传粉。角麦蛾成虫以寄主植物......阅读全文

广州地化所在孢粉素吸附多环芳烃(菲)机制方面取进展

  虽然生态环境中花粉和孢子的数量相当丰富,无处不在,然而它们在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等过程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花粉粒是产生雄配子(精子细胞)的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孢子是非开花植物(例如蕨类和苔藓)、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单细胞繁殖体。花粉和孢粉在水、土、气、生物圈中无处不在,并可通过风媒传粉的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于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你知道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是什么时候么?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于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植物所发现泛素修饰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

  类黄酮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包括使植物器官和组织着色、吸引昆虫传粉、抵御紫外线伤害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类黄酮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备受关注。科学家对植物中的类黄酮合成途径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研究较为深入,但转录后、翻译及翻译后的修饰机制相关研究较少。在真核细胞中,目标蛋白

极端气候频发将导致蜂群面临更多风险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属于完全社会性昆虫。一个正常的蜂群由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以及数百只雄蜂组成。蜂王通过释放蜂王信息素(queen mandibular pheromone, QMP)不仅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并且控制蜂群哺育新的蜂王,维护蜂群的正常发展。一个健康、稳定的

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或致蜂群面临更多风险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属于完全社会性昆虫,一个健康、稳定的蜂群环境是蜜蜂各类行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组研究发现,花蜜中高浓度的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槲皮素将增强工蜂对蜂王信息的抵御,并推断在各类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发的未来,由于花蜜的成分变化将导致蜂群面临更多风险

还是中国的好 研究发现中华蜜蜂中毒后能自我解毒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中华蜜蜂采到有毒花蜜后虽然会中毒,但进化中渐渐表现出更高的耐毒性,并形成自我解毒和适应机制。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实验生物学期刊》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谭垦介绍,植物花蜜中的生物碱有阻止盗蜜者、减少昆虫取食频次、鼓励更

我国学者发现有毒蜜源植物损害蜜蜂的毒害机理

  昆明山海棠(卫矛科,雷公藤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其花蜜中含有一种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甲素(TRP),蜜蜂采食后会引起中毒。花蜜中的生物碱有多种生态功能,如阻止盗蜜者、鼓励更有效的传粉者、减少昆虫取食等。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食物的情况下,蜜蜂仍然会去采食;而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采集

谁来保护自然“传粉工”?

   世界上的农作物里,有85%依赖于昆虫传粉,比如水果、蔬菜、坚果以及油料作物等。美国加州大杏仁更是完全依靠昆虫传粉来保证生产;我国的油菜如果没有昆虫传粉,有可能减产1/4。  植物和农作物的繁衍生息,离不开传粉昆虫,它们是自然界“生”的动力。然而,我们正在失去这些“传粉工”,在这个群体里,熊蜂的

开花与传粉过程的观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有性交配决定了种群水平的基因传递,因而对植物的进化有若深刻的影响,而被子植物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交配方式。通常把同一朵花内的传粉称为自花传粉,把不同花之间的传粉称为异化传粉同一植株上的花内传粉与花间传粉并没有带来不同的遗传学效应,本质上都是“自交”,只有小同植株之间的传粉和受精才是“异交”。

开花与传粉过程的观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有性交配决定了种群水平的基因传递,因而对植物的进化有若深刻的影响,而被子植物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交配方式。通常把同一朵花内的传粉称为自花传粉,把不同花之间的传粉称为异化传粉同一植株上的花内传粉与花间传粉并没有带来不同的遗传学效应,本质上都是“自交”,只有小同植株之间的传粉和受精才是“异交”

开花与传粉过程的观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有性交配决定了种群水平的基因传递,因而对植物的进化有若深刻的影响,而被子植物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交配方式。通常把同一朵花内的传粉称为自花传粉,把不同花之间的传粉称为异化传粉同一植株上的花内传粉与花间传粉并没有带来不同的遗传学效应,本质上都是“自交”,只有小同植株之间的传粉和受精才是“异交”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380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

上海交大张大兵《Plant Cell》发表植物发育新文章

  近日,知名期刊《Plant Cell》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处的最新研究论文“ABORTED MICROSPORES Acts as a Master Regulator of Pollen Wall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该研究表明,绒毡层特异性转录因子

大城市污染严重 殃及花香越来越淡

随着大城市污染越发严重,人们开始抱怨花香越来越淡。美国一项研究证实了人们的这一直觉。研究发现,发电站和汽车排放污染物会破坏鲜花产生的的香气分子,使得鲜花不“香”,进而扰乱昆虫传粉过程及其食物供给,使传粉昆虫数量大幅下降。 传播受阻 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有关污染物影响花粉传播的研究,他们

传粉昆虫:我的花呢?

  传粉昆虫:我的花呢?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受益于气候变暖,有的昆虫反而因此遇到了种种困难,传粉昆虫就是这样的天选“倒霉蛋”。  与一般农业害虫不同,传粉昆虫不会长期待在一棵植物上,以植物叶片或茎干为食。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传粉昆虫需要大范围地搜寻花朵,必要的时候还会跟着花期迁徙。  生活

白垩纪丽蛉自带“天线” 具备长距离的化学通讯能力

用超长口器采粉、自带生物“天线”、可远程“交友”……17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研究成果,向世人描述了1亿年前的丽蛉所具备的“超能力”,从而为重建中生代传粉昆虫与植物的生态关系提供了新观点。 昆虫传粉促进了植物的繁衍和分化,在现代陆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丽蛉被誉

被子植物早期分支与传粉昆虫协同演化研究获进展

  被子植物的化石在白垩纪爆发性地大量出现,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谜(abominable mystery)”。如今,被子植物约35万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传粉昆虫的多样化可能是促进被子植物大爆发的原因之一,化石证据显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早期已由昆虫传粉为主。目前,依据化石观察的结果与理论推测后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苏铁的甲虫传粉模式

  苏铁类植物(俗称铁树)是一类古老而独特的裸子植物。苏铁在中生代极其繁盛,在中生代中晚期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苏铁类植物化石在中生代地层中丰富多样,人们对苏铁类植物传粉模式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却知之甚少。有助于阐释铁树传粉演化历史的直接化石证据极其罕见。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

基金委与JSPS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合作项目申请87项。经初步审查并与日方核对名单,确定有效申请为80项,其中合作交流75项,双边会议5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合作交流: 序号科学部编号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日方申请人

我国学者利用须弥芥揭示青藏高原植物适应极端环境机制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拥有复杂的极端环境。同时青藏高原还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为研究生物在特殊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生物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基因组研究主要侧重于藏族人对低氧的适应,以及多种动物(牦牛、藏猪、藏獒、藏鸡、藏羚羊、地山雀、滇金丝猴、西藏倭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植物须弥芥的基因组奥秘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体操联合西藏大学、云南大学及国外多个实验室,对青藏高原特有分布的须弥芥进行了基因组适应性进化研究,为青藏高原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据了解,须弥芥原本归在拟南芥属,1999年Ihsan Al-

夜间人造光 白日亦影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63.shtm  王方摄影 近年来,世界各地在夜间使用人造光的数量大幅增加,这对夜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夜间同样有一些重要的生态过程,例如夜间昆虫为植物授粉,因此夜

版纳园榕树-榕小蜂共存化学生态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钝叶榕果实与榕小蜂  在最为典型的互惠共生体系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中,植物和昆虫的繁殖都直接依赖于对方,联系两者的“信号”是维持该系统稳定共存的关键。榕树与其专性传粉昆虫榕小蜂组成了高度专一的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榕树依靠榕小蜂传粉产生种子,并为榕小蜂提供繁育场所。在该系统中,榕

熊蜂肠道微生物特定生态型获得新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李继莲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志刚博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南希·莫兰等组成的科研团队,研究揭示了熊蜂肠道微生物组具有两种固定的生态型,这是继发现人类和大猩猩的肠道微生物存在特定生态型后首次在传粉昆虫熊蜂上发现的,这将为今后深入研究传粉

华南植物园传粉生物学研究获新成果

    对大多数的开花植物来说,需要将一朵花里面的花粉搬运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才有可能完成雌雄交配,并产生后代,而搬运花粉的任务,多数情况下需要动物来完成。在动物协助植物传粉的同时,多数植物为动物提供花粉、花蜜等作为报酬。也有一些植物为传粉昆虫提供产卵场所,如榕树、丝兰以及

澳洲兰花模仿雌性黄蜂色诱雄蜂采集花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兰花正在展开一场“军备竞赛”,利用感官负载来引诱雄性昆虫。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博士生安妮·加斯科特已经发现了它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她的工作对保护兰花和控制主要的农业害虫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加斯科特从一种昆虫的角度

谁是大自然里的“小猪佩奇VS小羊苏茜”?

在我们的习惯认知中,自然界的生物处在错综复杂的食物链中,一物降一物,很难与“合作”联系起来,但其实“合作共赢”的模式最早就是来源于大自然,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比比皆是。它们彼此之间也会达成“共识”,一致对外,这种合作关系就叫“共生”,它们的共赢则是赢在获取养分、抵御外敌和传递花粉,赢在生存和繁衍。

Nature:蜜蜂病原体可感染熊蜂

  将于2月20日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显示,导致蜜蜂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也可以感染熊蜂和其他传粉昆虫。该研究结果证明,新发传染病有机会从人工养殖场“溜到”野外。   蜜蜂是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可帮助人类采集花粉和花蜜,但新近出现的病原体已令全球蜜蜂数目大幅下降,养蜂业要通过更严格的管理才能保

不保护蜜蜂:既没吃的,也没有好吃的

  按时令,此时已经看得到春姑娘姗姗来临的婀娜步态。尽管还不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但是蜂蝶翩翩,采花酿蜜却扑面而来。近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上报告的一项新成果表明,为农作物授粉的蜜蜂种类越多,作物结出的果实就越好、越大、越饱满和越甜蜜。  研究人员观察了美国加州中部的15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