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垃圾引发海葵爆发改变海洋底栖生态系统

近年来,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垃圾不仅会堵塞海洋生物肠道,缠绕生物,导致生物无法摄食和逃避,此外,还可以作为载体,通过洋流的作用,将附着生物输运到其他海域,甚至导致生物入侵。因此,垃圾污染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具有重要影响。而大部分的漂浮垃圾最终都会沉积于海底,使得海底成为海洋垃圾的巨大存储库。受观测手段、成本、研究方法等条件限制,对于海底垃圾的大规模调查往往难以进行,海底垃圾与底栖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更是难以观测。因此,海底垃圾对底栖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近海渔业资源生态学团队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通过现场观测和统计模型等方法,首次报道了海底垃圾对于须毛高龄细指海葵(Metridium senile fimb......阅读全文

欧研发收集海底垃圾的机器人系统

近日,一个欧洲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在水下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系统,并成功进行了原型机的首次测试。该机器人系统由4个自主机器人组成,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声学传感器将垃圾与海洋动植物区分开来。 欧盟在“地平线2020”框架下向海底收集垃圾项目资助500万欧元,希望研发机器

欧研发收集海底垃圾的机器人系统

  近日,一个欧洲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在水下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系统,并成功进行了原型机的首次测试。该机器人系统由4个自主机器人组成,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声学传感器将垃圾与海洋动植物区分开来。  欧盟在“地平线2020”框架下向海底收集垃圾项目资助500万欧元,希望研发机器人系统来收集海底垃圾。现在,这

欧研发收集海底垃圾的机器人系统

  近日,一个欧洲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在水下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系统,并成功进行了原型机的首次测试。该机器人系统由4个自主机器人组成,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声学传感器将垃圾与海洋动植物区分开来。  欧盟在“地平线2020”框架下向海底收集垃圾项目资助500万欧元,希望研发机器人系统来收集海底垃圾。现在,这

海底垃圾引发海葵爆发改变海洋底栖生态系统

  近年来,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垃圾不仅会堵塞海洋生物肠道,缠绕生物,导致生物无法摄食和逃避,此外,还可以作为载体,通过洋流的作用,将附着生物输运到其他海域,甚至导致生物入侵。因此,垃圾污染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具有重要影响。而大部分的漂浮垃圾最终都会沉积于海底,使得海底成为海

海底蛋白爱“吃光”

  组寻找“吃光”蛋白质的科学家,在加利利海海底偶然发现了50年来的第一个新品种。这种蛋白质可帮助植物和微生物从太阳中获取光的细胞成分。这一意想不到的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线的,并促进新型光学研究以及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   许多生物利用光敏蛋白质收集太阳的能量,并帮助其

海底蛋白爱“吃光”

图片来源:ALINA PUSHKAREV 一组寻找“吃光”蛋白质的科学家,在加利利海海底偶然发现了50年来的第一个新品种。这种蛋白质可帮助植物和微生物从太阳中获取光的细胞成分。这一意想不到的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线的,并促进新型光学研究以及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 许多生

《自然》:研究发现海底“异型”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当一条鱼被海鳝的主颌骨咬住后,其咽部的颌骨将向前滑动并咬住猎物,直至将其拉入喉咙。研究人员认为,这第二套系统将帮助海鳝弥补没有呼吸器官的缺陷,后者使得能够呼吸空气的生物可以啜食它们的猎物。研究人员在9月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相关的X射线图像。 这是一个“

“垃圾DNA”不“垃圾”

   就像从电影中删掉的片段一样,生物基因中的一些序列最终也会被剪掉,细胞不会利用它们制造蛋白质。现在,两项研究发现,这些被称为内含子的片段有助于酵母在艰难时期存活。这项研究揭示了DNA的另一种可能的功能,科学家曾认为这种功能是无用的。  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进化分子生物学家Scot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 SOURCE) 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言,找到新家并非易事。 9月7日,《自然-气候变化》上线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

这场海底“大战”,背后大有深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91.shtm8月10日-13日,辽宁大连,金石滩黄金海岸,一场机器人海底“大比拼”引起围观。从43支国内外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21支决赛队伍,操作着各自的水下机器人,在6至10米的海底一决高下。他

大洋海底首次发现古DNA

海底世界中,不仅有化石,还有微小生物的古DNA。图片来源: F. Lejzerowicz等,《生物学快报》   在广阔的南大西洋中,有一片海域几乎没有生命迹象:没有鸟类,极少的鱼类,甚至浮游生物也不多见。但是研究人员日前报道,他们发现了埋藏在海底的珍宝:海床之下淤泥中的古DNA。   古DNA来

海底捞也现食品安全问题?顾客曝在海底捞吃河豚中毒

  近日,四川成都一网友发文称在海底捞吃河豚中毒。  该网友称,4个人去海底捞新品品鉴吃河豚后出现神经中毒症状,感知觉异常,手脚麻木,头晕目眩。对此事件,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共富财经称,“食药所已经处理了,听说那些都是有资质的,是没有问题的。后期如果没有协商一致只能报警,我们该协商的

海底光纤:检测地震新方法

 美国Science杂志2018年6月15日 海底光纤:检测地震新方法 研究人员说,监测地震诱发的海底光纤电缆的变化代表了一种发现地震的新手段。他们的方法使在不安装新的海底设备的情况下感测地震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可在用其它方法难以监测地震的地区(包括俯冲带或缺乏地震仪的遥远海洋区域)发现

借水传信-海底捞针

编者按: 10909米!“奋斗者”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实际上,“奋斗者”号这个国之重器全身上下都是打破纪录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背后有着怎样的科研故事?本报今起开设“万米载人深潜的背后”专栏,走进“奋斗者”号研制团队,讲述他们矢志创新的故

“蛟龙”号首潜海底热液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这是我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到海底热液区下潜作业。   海底热液区由海底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喷出的高温液体形成,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其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海底热液区是“蛟龙”号从未去过的特殊海底地形,生物环境和地形比之前考察的多

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影响几何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近日发生火山喷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多名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30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底火山喷发,它引发的海啸规模巨大,火山灰将对周边的大气、洋流、淡水、农业以及民众健康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高温地球化学的

海底光纤:检测地震新方法

  研究人员说,监测地震诱发的海底光纤电缆的变化代表了一种发现地震的新手段。他们的方法使在不安装新的海底设备的情况下感测地震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可在用其它方法难以监测地震的地区(包括俯冲带或缺乏地震仪的遥远海洋区域)发现地震。  尽管地球表面有70%为海水覆盖,但几乎所有的地震观测站都在陆地上。其结果

声学深拖:海底探测添“利器”

   近日,由中科院声学所承担的“6000米声学深拖系统适用性改造与维护”课题,通过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这标志着我国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领域再添“利器”。  让海底探测不再“雾里看花”  在海洋中,光波和无线电波无法远程传播,声波便成为进行高效探测的主要手段。  多

张春生代表: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春生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初梓瑞)“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通过推进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将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给人民群众带来利益和实惠。”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春生告诉记者。  

欧美垃圾税减垃圾经验可鉴-谁产生垃圾谁付费

  从7月1日开始,波兰将征收“垃圾税”,同时鼓励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根据新的法规,波兰人有权选择自行对垃圾进行分类或者不分类。但是,不对垃圾进行分类者,将会比其他人多缴税,一般至少要多缴费20%以上。(7月1日《工人日报》)   波兰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无非在于通过征收“垃圾税”,鼓励人们对垃圾进

关于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原文地址: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1/202403/t20240327_1069383.html

垃圾DNA不再垃圾有重要作用

  今天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阻断一种被称为“垃圾DNA”所产生的RNA,可以阻止中风后一部分重要神经的破坏。该研究指出了中风后遗症的一种可能疗法,这种后遗症往往比最初血液到大脑的流动被暂时关闭所造成的破坏更为广泛。  这项研究还将2个谜团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大多数的损伤是在血液供应恢复之后?人类基因组

乌鲁木齐试点垃圾分类-各类垃圾各有去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今年计划投入750万元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项目,并在中心城区选定学校、小区等4个单位进行项目实施。   据悉,目前确定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分别位于天山区幸福路天福花园、沙依巴克区新农大家属院一区、高新区(新市区)第九中学、水磨沟区红山东路亿和兴苑。生活

垃圾桶内各种垃圾杂居共生-分类垃圾桶成摆设

 图为洪山区代表团人大代表发言。        昨天,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桶身上标明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但不少老百姓搞不清垃圾具体分类,扔垃圾还是跟着感觉走。政协委员吕林呼吁:分类垃圾桶的提示能否形象些,别让它们沦为摆设。   吕林说,数据显示,武汉每天大约产生1.5

地震可撕裂海底储层释放甲烷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8日报道,德国和瑞士一个科学家团队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积物使储藏的甲烷泄露,而由此造成的这种温室气体排放应该被添加到全球气候系统中碳排放列表之中。该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学》上。   温室气体分自然和人为两种来源。能够确定的自然来源包括火山爆发喷出吸

82岁院士深潜南海海底

自己认为顺理成章的一件小事,却引起巨大社会反响。“82岁高龄深海下潜3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最近成了“网红”。近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其他院士们不仅为他点赞,还详细询问他的下潜感受。上世纪70年代末,海南岛西边的莺歌海打南海第一口探井时,汪品先在岸边为石油井做

把实验室搬到5200米海底

  北京时间9月7日6时30分,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队搭乘“向阳红03”船,在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成功回收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   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董纯明介绍,回收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主要是将陆地实验室中常用的海洋微生物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移植”到5200多米的深海海

马来西亚新发现海底油田

    吉隆坡10月30日专电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30日在马来西亚行政首都普特拉贾亚出席全国生物科技大会新闻发布会时透露,马来西亚新发现一处储量约为6400万桶的海底油田。     纳吉布表示,新发现的油田位于该国彭亨州海岸线外约160公里处,深度约为海底下76米。     他说,该油田是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342.shtm 张鑫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王冰笛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最近十几年,我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  “最近十几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搬到海底’。我们做了一根探针,叫‘拉曼光谱探针’,带着它一起深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饶有兴致地指着深海考察的实景图片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