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呼吁增加动物研究透明度

6月20日,近600名科学家、学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一改沉默过往,在《今日美国》上发表了一封呼吁该国研究机构增加动物研究透明度的公开信。 “为了人类和动物的福祉,我们应当自豪地解释多少动物被用于科学和医学发展。”592名签名者在信件中表示,“从胰岛素和移植手术的发展到包括基因疗法和癌症治疗的现代进展,动物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持续扮演了关键角色。” 该信件由在美国和英国设有办公室的赞成动物研究倡导机构“为研究发声”发起。该机构表示,4名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也是签名者——William Campbell、Mario Capecchi、Carol Greider、和Torsten Wiesel。签名的还有学生、实验室技术工人、兽医、医生和一些公共政策专家。 “我读了这封信,并且在几分钟内便决定要在上面签名。”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学家Greider表示。她因发现端粒酶而共享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动......阅读全文

欧盟拒绝终止动物研究

   欧洲委员会已经拒绝在整个欧盟废除动物研究的请求,理由是这样做会伤及生物医学研究。  今年3月3日,一项由117万人签名参与的“欧洲公民倡议”(ECI)活动正式敦促欧洲委员会废弃一项于2010年颁布、监管科研中动物使用的指令,并且提出了逐步取消动物研究转而寻求“更加精确、可靠和与人类相关的方法”

模式动物研究进展

  在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领域中,实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 建立人类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对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解答特定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药研发等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以及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

模式动物研究进展

  在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领域中,实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 建立人类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对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解答特定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药研发等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以及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

动物所举行“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启动仪式

  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昌平区燕岭农业生态园举行“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启动仪式。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是动物研究所着眼于中国畜牧业和人类医学未来发展需要而最新筹建的战略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吴学梯、中科院生物局

昆明动物所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关于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论文Transgenic rhesus monkeys produced by gene transfer into early-cleavage–stage embryos using a simi

昆明动物研究所通过实验动物饲料生产认证

  11月29日,昆明市科学技术局为昆明动物研究所颁发实验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许可生产的七种饲料包括:实验猴繁殖、维持饲料,树鼩繁殖、维持饲料,大小鼠繁殖、维持饲料,实验兔维持饲料。   根据实验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的认证程序,首先七种饲料要通过实验动物饲料检测部门的抽样检测,且各项营

昆明动物所在动物中药成分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蜈蚣是常用的动物中药药材,用于治疗中风和疼痛等疾病。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对蜈蚣来源的活性多肽及其发挥药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蜈蚣神经毒 (Yang et al, Mol Cell Proteomics. 2012;1

动物育种研究终端技术方案

 1.动物代谢舱群平台技术:饲料转化效率、育种表型有效的能量消耗、动物环境影响等  2.Thermo-RGB双光红外热成像技术:呼吸模式、动物疾病筛查等  3.动物活动状态、生理指标监测技术:姿态行为时间长度、温度、心率、活动等  4.动物脂肪含量高光谱监测技术:脂肪深度含量分布监测、饲料标准建立等

迷宫与动物行为研究(一)

在动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迷宫是很常用的一种仪器。文章介绍了迷宫的发展历史、类型以及应用的研究领域,并讨论了未来迷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迷宫在实验动物心理学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迷宫已经成为心理学家测试动物能力时常用的仪器(啮齿类,猫,狗,以及灵长

迷宫与动物行为研究(二)

2.2.2 记忆容量在动物解决放射迷宫问题时,它们能够记住多少信息也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Olton(1978)认为在8臂迷宫中,动物必须记住7个位置才能完成的很好,但这可能不是大鼠记忆容量的极限。Olton,Collison,和Werz(1977)采用17臂迷宫,发现即使有这么多臂,大鼠的成绩也仍

昆明动物所在家养动物基因交流研究中取得进展

  家养动物被人类成功驯化后,伴随着人类迁徙至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家养动物会与当地各种野生近缘种相遇,从而发生杂交促使基因交流的发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吴东东课题组近期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阐明了基因交流在牛属动物的驯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E

中科院动物所建成首个大动物研究基地

  “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启动仪式日前在北京昌平区燕岭农业生态园举行,该基地是中科院动物所着眼我国畜牧业和人类医学未来发展需要而筹建的一个战略研究基地。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等出席仪式。   李家洋希望研究人员能借助这个得天独厚的平台,在猪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人类重大疾病研究模

VISIR动物行为观测分析系统在动物行为研究的应用

        VISIR是由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动物行为研究系统,具备视频跟踪、行为分析、温度测量成像等多重功能。系统基于可见光(VIS)与长波红外热成像技术(IR),由可见光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动物行为分析软件、动物活动室/池等组成。通过可见光数码摄像头及长波红外热成像录制数码

家养动物基因交流研究取得进展

家养动物被人类成功驯化后,伴随着人类迁徙至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家养动物会与当地各种野生近缘种相遇,从而发生杂交促使基因交流的发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吴东东课题组近期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阐明了基因交流在牛属动物的驯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Eco

昆明动物所哺乳动物回声定位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回声定位是一种基于听觉能力的特殊感觉机制。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动物利用回声定位进行导航、搜索食物和躲避障碍物等,从而对它们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人们已经在动物行为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对回声定位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其产生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

昆明动物所在脊椎动物早期神经发育研究中取得进展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诱导、图式形成以及神经分化三个主要过程。经神经诱导形成的神经板由多种神经前体细胞构成,这些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Sox2,以便维持其细胞多能性。在神经分化阶段,神经前体细胞中的Sox2表达下调,激活Ngnr1---NeuroD1---N-tubulin通路,

昆明动物所在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中取得进展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是对人或野生动物造成负面影响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在中国,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人口增长、耕种和放牧面积扩张、猎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也在增加,特别是食肉类动物和亚洲象等对人、牲畜及农作物的危害不断增加,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人身和财产损失,也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带来困

SSI实验动物能量代谢系统助力动物营养与健康实验研究

动物能量代谢测量系统,主要包括大鼠代谢笼舍、气流发生控制与切换、二次抽样单元、气体分析仪、数据采集器、数据记录及分析软件等模块,广泛用于营养学、呼吸生理学、转化医学、内分泌代谢、心血管等生物医学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能量代谢率可能是人类健康状况的一个信息性标志。在能量周转的不同指标中,基础(

动物研究聚焦空间环境对人体影响

  近日,科学家首次对国际空间站(ISS)上的小鼠进行了详细分析。该动物研究有助于了解长时间暴露在太空失重环境下会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在一次相对小鼠寿命而言时间较长(17~33天)的任务中,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April Ronca和同事对ISS上飞行的2

研究揭示动物社交欲望的神经机制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ocial attraction in Drosophila is regulated by the mushroom body and serotonergic system的研究论文,研究

新改造动物研究机构的消毒

概述爱尔兰科克大学(UCC)新改造的一个动物研究机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为了使房间能去除任何潜在的生物负载,需求一个可以达到6-log生物灭菌的解决方案。客户选择了Bioquell RBDS服务,Bioquell使用过氧化氢蒸汽技术对整个房间包括它专用的HVAC系统进行了消毒,达到了6-log生物

研究揭示脊椎动物“手”的起源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23日发表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一块鱼类化石其胸鳍拥有手指样附体,为理解脊椎动物的手的起源带来了全新线索。这是迄今最完整的希望螈样本,其代表了鱼类向陆地脊椎动物过渡的演化阶段,同时其也是第一次在已知动物化石身上发现了手指与鳍“锁”在一起的现象,揭示了人类的手部是如何由远古鱼类的鱼

研究发现人类活动致动物脑部变大

  人类不仅在改变气候、引发地震,此外,你知道,人类通常还在改变世界以适应自己的奇思妙想。人类的活动可能还在导致动物的脑部变大!喔,进化!   在8月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学家埃米莉·斯内尔-鲁德对10种不同的哺乳动物的头盖骨进行了研究,以探究动物的大脑可能在以何种方式适应更

研究发现细菌“土味”吸引动物

   一场春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味。但泥土怎么会“跑到”空气中呢?近日,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土壤细菌可能会释放独特的气味来吸引动物,以帮助自身在周围环境中传播。相关论文4月6日刊登于《自然—微生物学》。  细菌产生的许多挥发性化合物可以被较大型动物感知,包括人类。链霉菌是一组常见于土壤中的细菌

动物所在性选择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悦华及博士后陈嘉妮等以Problem-solving male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to female budgerigars 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论文于2019年1月11日在线发表。这是一个虎皮鹦鹉雄鸟通过学习取

美国将建动物疾病研究实验室

  美国国家生物和农业防御设施(NBAF)已于2013 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约90%。日前,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用剩余的3亿美元完成动物疾病研究实验室的建设。  NBAF需要应对威胁美国农业经济和食品供应的外来动物疾病,因此迫切需要建设该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于5月开始动工建设,预计2020年12月

致命更治病-全球动物毒液研究方兴未艾

一名科学家从一条马来亚蝮蛇中提取毒液。   几年前,巴西圣保罗市布坦坦研究所爬虫学部门负责人Kathleen Grego被巴西窝面蝰蛇(一种有毒的蝮蛇)咬伤,蛇的尖牙穿过她的手指甲,将致命毒液释放到Grego体内。Grego被送往医院并立即接受了抗蛇毒血清注射,但她的指甲仍留下一条垂直伤疤,其

研究发现群居哺乳动物寿命更长

从鼩鼱的两岁到弓头鲸的逾200岁,哺乳动物的最大寿命可以相差100倍之多。通过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进行分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合作者发现,群居物种普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支持了社会组织和寿命的关联演化。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当前一人住、一人食、一人

验动物内耳基因导入研究进展

  半世纪来,科学家们假设外源DNA介导的基因改造技术可能成为对人类遗传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虽然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漫长而曲折,但基因治疗已经成为攻克遗传性耳聋的一项崭新治疗模式而充满希望。从内耳的解剖特点看,由于耳蜗骨迷路和内耳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耳蜗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器官,为内耳基因治疗

昆明动物所新型实验动物树鼩MHC-I类分子研究取得进展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不仅参与移植排斥和T细胞的分化发育,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免疫调节中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MHC还与很多疾病易感性和病程进展都有密切关系。树鼩(Tupaia belangeri)是一种新型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树鼩MHC的研究特别是MHC 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