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长命百岁,靠保健还是靠基因?

91岁的杨振宁 近20年前,有幸目睹著名漫画家左川先生创作的一幅漫画,题目叫“殊途同归”。画面是一个记者请两位寿星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一位说:饮食清淡,不嗜烟酒;另一位说:每顿吃肉,抽烟喝酒。做了几十年科普期刊美编的左先生笑着说,这是人们很难搞明白的养生话题。 去年在四川绵阳出了件新鲜事。家住游仙区六里村的101岁的秦洪老人,一天三顿不离酒,旱烟袋随身带,人走到哪就抽到哪。秦洪老人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记忆力也不错,不仅能清晰回忆如烟往事,还能背诵出大段古诗词,成为当地闻名的百岁奇人。 新闻媒体报道了秦洪老人的故事后,引起健康研究机构的重视,他们决定对老人的基因、家族史和生活习惯进行检测追踪,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揭开老人长寿的原因。 杨振宁对自己的百岁自信 2010年,著名物理学家、诺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希望再活20年,从现在的米寿从容迈入茶寿。中国古人......阅读全文

长寿老人可能并无长寿基因

  百岁老人会不会有着特别的长寿基因呢?答案也许是否定的。美国科学家12日说,他们对17名超级人瑞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但没有找到任何长寿基因。  超级人瑞是指110岁及以上老人,目前全世界已知共有74位,其中22人生活在美国。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12日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报告说,这17位

编辑长寿基因,获世界上首例遗传增强的人类血管细胞

  科学家们通过靶向编辑单个长寿基因产生了世界上首例遗传增强的人类血管细胞。  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的多种类型细胞移植入病灶部位后,可达到促进病损组织再生、恢复组织器官稳态和功能的目的。然而,干细胞治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尚存局限,阻碍了该技术的普及。 

如何追求健康的长寿?遗传基因仅能解释16%的寿命差异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生物学家厄利希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报告了他们通过对跨越11个世代涉及1300万人的家谱分析得出的惊人结论:遗传基因仅能解释16%的寿命差异,其余由环境因素决定,甚至外因比内因的作用更有决定性。那些拥有“长寿”基因的人,平均能延长5年寿命,但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却能让他

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拉美人长寿之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首次证实,拉美人(Latinos)的衰老速度的确比其他民族的慢。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期的Genome Biology杂志上,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找到适合所有人的抗衰老途径。  “尽管拉美人患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比例较高,但他们的寿命比高加索人长。这被科学家们视为一种难以

《科学》“长寿基因”文章终被撤销

  7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则撤销声明称,应作者要求,正式撤销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统计学教授的一篇有关“长寿基因”的论文。  这篇论文于2010年7月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在基因组水平上对与长寿相关的DNA序列变异进行扫描,发现150个这样的变异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是否能长

虾青素开启小鼠长寿基因

  夏威夷大学John A. Burns医学院和Cardax公司最近联合公布了一项动物研究的结果,他们对一种抗衰老药物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由Cardax公司开发的虾青素化合物CDX-085能够显著增强FOXO3基因的表达,之前有研究表明该基因与长寿有关。“每个人体内都有FOXO3基因,可以帮助人

德科学家发现长寿基因

  人类为何会变老?是什么决定人死亡的时间和原因?美国《每日科学》杂志13日报道,德国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水螅,偶然发现了与人类寿命有关的长寿基因。水螅是一种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老化速度极慢,因此一直是人类探索“长生不老”的重要研究对象。   水螅老化的迹象非常不明显,几乎可以说是“永生”的。

中科院揭秘长寿老人基因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昆明动物所对我国四个地区长寿老人的基因进行研究后发现,长寿老人们拥有一种DNA甲基化模式,可抑制或延缓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  长寿老人,特别是百岁老人,往往能逃避或延缓年龄相关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2型糖尿病及肿瘤等的侵扰,但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和普通对照的疾病易

多基因遗传与数量遗传

  多基因遗传(polygenic inheritance)是指生物和人类的许多表型性状由不同座位的较多基因协同决定,而非单一基因的作用,因而呈现数量变化的特征,故又称为数量性状遗传。多基因遗传时,每对基因的性状效应是微小的,故称微效基因(minor gene),但不同微效基因又称为累加基因

《科学》刊登主编声明关注“长寿基因”文章

  据《科学》网站消息,4个月前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有关长寿基因的文章因被质疑存在缺陷而引发争议,《科学》杂志于11月12日刊登了一份主编声明,表示对此事的关注。   该声明称文章作者正在验证实验数据,《科学》主编Bruce Alberts在声明中强调“《科学》和论文作者看待此事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