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南极新科考站投入使用

哈雷六号 图片来源:BAS 英国日前宣布第一座可在冰面上移动滑行的未来南极科考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与之前惨遭冰雪破坏的科考站相比,新的科考站有望战胜极地地区凛冽的冰雪。 据英国南极考察局(BAS)介绍,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第6个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科考站——布伦特冰架是南极地区的一块浮冰。 之前的科考站多因承受不住南极冰雪的重压而损毁,而哈雷五号也曾因担心冰层断裂导致科考站消失而被迫抛弃。 BAS发言人Paul Seagrove表示,从之前科考站的命运可以看出,“在浮冰上建科考站仍然存在问题”。 新建的哈雷六号科考站取代了运行了20年之久的哈雷五号站点。英国皇家学会于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了第一个科考站,当时该学会将南极地区确定为研究地球磁场和近太空大气的重要自然实验室。正是基于哈雷站的研究数据,BAS在1985年发现了臭氧层空洞现象。 在布伦特冰架上建设哈雷六号之前,英国共建立了5座哈......阅读全文

人民日报求解:我国为何还要建南极科考站

  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刚刚大修完的雪龙船奔赴南极。与往年科考不同的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冰原上建造一个新的科考站。   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昆仑站之后,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马上就要开建。这个被命名为泰山站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主要目标是为南极最高海拔科考

南极新站环评报告将发布

  鲜为公众所知的是,任何一个国家现在在南极建立科考站,必须拿到一系列破土动工的“许可证”,其中就包括综合环境评估,只有完成环评,才有可能通过所有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审查。为中国南极第四座科考站(维多利亚地科考站)做前期环评的,正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所的杨海真教授团队。这也是该

中国将在南极新建两座科考站

  中国展现冰雪雄心   11月23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将在完成最后一次物资补给后乘坐“雪龙”号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开始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挺进南极大陆。科考队和经过大修、重新焕发青春的“雪龙”号可谓重任在肩,不仅将首次执行环南极航行任务,而且开展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设工

选址工作长达5年 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啥模样

  随着日前第三十三次南极考察队凯旋,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选址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什么要建新的南极站?新站选址背后有哪些故事?南极科考未来如何发展?怎样实现从南极大国到南极强国的跨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的有关专家。  即使建造有难度,但只要科考意义大,就不怕困难  围绕中国第五座南

雪龙2号,愿你一路破冰前行

  核心阅读  从2016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到2018年9月10日正式下水,首艘“中国造”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双龙探极”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承续极地求索的使命担当、承载兴海强国的光荣梦想,中国“雪龙”必将劈波斩浪,破冰

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揭开序幕

  10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公布组队情况,集结待发的考察队整体趋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共计251人,其中中方人员245人,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外,本次考察队还有6名外方人员参加,包括从澳大利亚租用的S76轻型直升机机组人员3人,来自

巴西南极科考站 没中国“极限建造”技术真不行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中国企业首次为其他国家打造的南极科考站——巴西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简称费拉兹站)预计将于明年3月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在气候环境“极端”的南极,中国企业要靠哪些“极限建造”技术才能让科考站屹立在南极风雪中?  【全装配式施工搭积木般建房】  南极,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在

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破冰开建

泰山站正在开工建设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经过一周跋涉,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克服气温低、负载大、雪面软等诸多困难,日前顺利抵达泰山站建站地点,正式破冰开建。     据介绍,泰山站是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处于前往格罗夫山的分岔路口、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

中国“极限建造”技术打造巴西南极科考站

  中国企业首次为其他国家打造的南极科考站——巴西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简称费拉兹站)预计将于明年3月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在气候环境“极端”的南极,中国企业要靠哪些“极限建造”技术才能让科考站屹立在南极风雪中?  ——全装配式施工  搭积木般建房  南极,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在南极建造科考站,就

美南极科考站因政府停摆将被置于“看管状态”

美国位于南极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将被置于“看管状态”。   美国政府 “停摆”的影响蔓延到了南极。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0月8日宣布,正在召回在南极工作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美国在南极设立的3个科考站(麦克默多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和帕尔默站)将不得不暂停运行一段时间。   NSF的决定主要受政府

我国将新建1至2个南极科考站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完成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等任务,目前已经在返程回国的途中,预计4月回到上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表示,为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是第29次南极科考的两项主要任务,“

德国专家经过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气象专家和大气化学家经过长期的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2006年冬天,南极臭氧层空洞达到最高纪录2700万平方公里,而2012年只有约1800万平方公里。依托德国诺伊迈尔III南极科考站,专家们测量到2012年在臭氧层空洞期的臭氧部分压力平均为

德国专家经过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气象专家和大气化学家经过长期的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2006年冬天,南极臭氧层空洞达到最高纪录2700万平方公里,而2012年只有约1800万平方公里。依托德国诺伊迈尔III南极科考站,专家们测量到2012年在臭氧层空洞期的臭氧部分压力平均为

去南极!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在地球上仰望浩渺星空,哪里看得最清晰?答案是南极。  生活在大气“海底”的人们,为了看到尽可能真实的星空,到处寻找大气清澈、宁静的观测点。近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位于南极最高点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观星点。在那里,2.5米口径光学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可与其他台址6米口径望远镜相媲美。这将为我国南极天文的

我国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连续监测银河系

  我国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在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成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之巅”,安装在昆仑站,目前已可以通过卫星通讯进行远程遥控,实现全自动、连续监测银河系内的上亿颗恒星,并能够用来搜寻太阳系外行星。   据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商朝晖介绍,我国计划在昆仑站安装3台“南极巡

南极旅游有了环保“紧箍咒”

  我国出台首个南极人类活动环保管理制度  南极旅游有了环保“紧箍咒”  南极成为人们春节出行新选择。  携程发布的《2018春节出境旅游趋势预测报告》称,今年春节南极游市场异常火爆。虽然春节去南极的游客平均花费高达16万元,但报名人数却比去年多出一倍。  只需报团就可开启惊险刺激的“探险之旅”。近

去南极!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在地球上仰望浩渺星空,哪里看得最清晰?答案是南极。 生活在大气“海底”的人们,为了看到尽可能真实的星空,到处寻找大气清澈、宁静的观测点。近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位于南极最高点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观星点。在那里,2.5米口径光学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可与其他台址6米口径望远镜相媲美。这将为我

张青松:我的四次南极科考

   中国是南极考察的后来者。从1882年至1883年第一次国际极地年算起,至今,国外开展极地考察已近14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两次国际极地年(1882 年至1883年、1932年至1933年)和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至1958年)都失之交臂,被排除在国际极地科学考察活动之外。1980

南极极区空间环境实验室投入使用

  首次独立建成南极永久性验潮站   考察队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建立了一座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这是我国首次独立建成的南极永久性验潮站,为我国监测南极海平面变化、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     首次应用无人机开展大范围南极海冰观测   考察期间,科考

中国南极新站前期建设全面展开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恩克斯堡岛上建设新科考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岛上住宿舱已经通电,海水淡化设备也已能基本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副领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科考队在前些天将总重180吨的工程装备和建设物资全部运上恩克斯堡岛后,随即展开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两院院士评出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

  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

我国已运行南极最大光学望远镜

  9月7日至8日,2017极地科学亚洲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是本届论坛的轮值主席国,来自中、日、韩等8个国家的80余位极地科学研究专家与学者参加了论坛。  会上,专家透露,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本月底将开始组装。同时,中国不仅在昆仑站成功运行南极最大光学望远镜,而且已逐步打造出完整的

南极冰盖之巅深冰芯房探秘

  连日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维护昆仑站深冰芯场地和钻机。记者跟随他们,深入了解了南极冰盖之巅的深冰芯钻探过程。  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海拔4000多米、冰层厚度3000多米,是国际公认的南极冰盖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深冰芯则如同大自然的“年轮”和历史档案馆,展现出百万年来

南极一冰架断裂可能危及科研设备

  新西兰国家水事和大气研究所11日表示,南极特拉诺瓦海岸地区近日形成的两座巨大冰山,可能危及数国安放在附近海域的重要科研设备。  该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说,卫星图像显示,在距离新西兰南极科考站斯科特站285公里的南极特拉诺瓦海岸地区,南森冰架近日发生断裂,导致附近海域出现两座冰山。  新西兰国家水事

我国南极中山站首台光学望远镜“进驻”

  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BSST)日前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初光。  “BSST能被科研人员专注利用,将极大地弥补我国在南极地区开展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工作的不足。”正在南极中山站越冬值守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BSST由中科院国

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载人登月如何开展?

  中国探月工程总师详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载人登月如何开展?中俄两国9日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未来月球科研站将如何建设?预期将完成哪些科研目标?载人登月又将如何开展?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详实梳理了相关构想。共建国际月球

从这里登上南极内陆最高点

   南极中山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大气与空间物理学研究室主任胡红桥正在经历第三次南极越冬。  近日,南极中山站激光雷达安装成功。在天空晴好时,今年他和团队可实现对极区中高层大气24小时昼夜连续观测,填补我国极区中高层大气观测空白。  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白色荒凉的南极大陆上建立起了南

科学家就私人南极科考研究价值表示质疑

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成员被直升机转移到安全位置。   近日,澳大利亚南极事务局(AAD)针对外界就南极私人考察日益增多的批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批评指责该局对此次旅行的“研究成分”表示认可。   AAD首席科学家Nick Gales对之前该考察队队长、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Chris Tur

第一现场:“零距离”接触美丽磷虾

  澳大利亚南极局科研人员在介绍200年前南极冰核的尘埃、化学物质和二氧化碳含量。   坐落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郊外的澳大利亚南极局,其明丽的现代建筑风格分外引人瞩目。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部门既是澳南极科学考察的后方科研基地和后勤部,又是与各国开展南极科考